2013-04-25 10:23:49 来源:中国网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报告当中的一组数据显示,66.9%的智能手机移动应用(APP)在抓取用户隐私数据,其中通话记录、短信记录、通讯录是隐私信息泄露的三个高危地带。技术人员分析称,部分智能手机若自行删除APP,还需下载第三方软件。
报告称高达34.5%的移动应用有“隐私越轨”行为,即在与APP本身功能毫不相干的情况下,获取智能手机用户的敏感个人信息。
通话记录、短信记录、通讯录是隐私信息泄露的三个高危地带。具有读取通话记录行为的移动应用当中,高达73.1%为越界抓取。也就是用户在使用该应用的各项服务功能过程中,即便不用到此项通话记录获取功能,而这些APP却在源源不断地抓取用户的通话记录。
报告还显示,Android手机中只有两成具备root超级用户管理权限。技术人士对记者解释,拥有root权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删除系统内置程序或者刷第三方ROM。没有root,“如果想要自行删除,还需下载具有相关功能的第三方软件。”
记者查看新浪微博、微信在Android系统的访问权限发现,二者权限均包括通讯录、通话记录、GPS位置、短信和彩信、检索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等等。
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专家陆兆华表示,一般来讲,通过病毒、广告插件以及APP“隐私越轨”所获得隐私信息的用途大都与商业有关。如针对本机手机号、通讯录、软件列表、浏览器收藏夹等进行数据售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