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未来技术与气象信息化

2016-09-29 11:16:09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一旦一个星球上诞生了生命,这颗星球上便必然会诞生技术。因为通过技术来扩大生命体的生理能力,对其生存而言是非常奏效的。
关键词: 信息化
 
  2.2 认知计算
 
  2.2.1 定义和缘起
 
  认知计算是指模仿人类大脑的计算系统,它可以使计算机系统像人的大脑一样学习、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配合人类进行工作,解决一些人脑所不擅长解决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辅助的计算工具。它包含信息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内大量技术创新。
 
  认知科学源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并蓬勃发展于60年代至90年代。如今世界上已有60多所大学拥有认知科学的相关课程。总体上,认知科学是一门以现代科学的观点,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精神世界的学科;同时认知科学也是一门包含了心理学、语言学、神经科学和脑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哲学、教育学、人类学等许多不同领域学科的、涉猎广泛的综合性学科。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研究人员开始使用“认知计算”一词,表明该学科开始进入实际验证和应用,同时表明该学科的实际工作是研究如何教会计算机像人脑一样思考,而不仅仅是开发一种人工系统。传统的计算技术是定量的,并着重于精度和序列等级,而认知计算则试图解决生物系统中的不精确、不确定和部分真实的问题,以实现不同程度的感知、记忆、学习、语言、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过程。
 
  2.2.2 意义和作用
 
  认知计算对于未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认知科学等领域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据IBM的资料显示,就计算而言,人类已经历了两个时代,而所谓认知计算是第三个计算时代,即:
 
  第一个时代:制表时代(Tabulating Computing),始于19世纪,代表性工具是机械式计算器;进步标志是能够执行详细的人口普查和支持美国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个时代:可编程计算时代(Programming Computing),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并延续到现在,代表性工具是包括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在内的各代电子计算机;其支持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所有层面以及各个角落。
 
  第三个时代:认知计算时代(Cognitive Computing),发端于现在。
 
  IBM认为,认知计算时代与前两个时代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因为认知系统自身会从与数据、与人的交互中进行学习,所以能够不断地自我提高。因此认知系统永远不会过时。它们只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加智能、更加出色、也更加宝贵。IBM认为,认知计算是计算史上最重大的理念革命。随着时间推移,认知技术可能会融入许多IT解决方案和人类设计的系统之中,赋予它们一种思考能力。这些新功能将支持个人和组织完成以前无法完成的事情,比如更深入地理解世界的运转方式、预测行为的后果并制定更好的决策,等等。
 
  IBM认为,虽然认知计算包括部分人工智能领域的诸多元素,但它涉及的范围更广。认知计算不是要生产出代替人类进行思考的机器,而是要放大人类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思考。IBM还认为,认知计算与人工智能相比较,后者偏向于技术体系,而前者更偏向于最终的应用形态。由于认知计算的渗透,使得更多的产品与服务具备了智能,而认知计算本身也是在向人脑致敬,所以双方不仅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2.2.3 能力和前景
 
  据IBM的专家介绍,认知计算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辅助能力。认知计算系统可以提供百科全书式的信息辅助和支撑,可以让人类有效利用广泛而专业的信息,成为各个领域的“资深专家”。如在医疗领域,医生诊断一个疑难病症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如果借助认知计算系统的帮助,时间将会大幅缩短。这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显得尤为珍贵,因为这些国家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每位医生需要服务的患者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高出十倍。由于认知计算系统强大的辅助能力,使得人类的工作在其帮助下可以更加高效。
 
  第二个层次是理解能力。认知计算系统能够具有非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可以帮助人类在纷繁信息中发现其内在的关联和涌现的趋势;面对海量的数据,虽然我们有搜索引擎及分析工具等相关技术,但目前很多时候并不能在有限时间内如愿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认知计算系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需求,并为我们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三个层次是决策能力。认知计算系统可以具备决策辅助能力。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政府部门出台政策措施,都需要汇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然后进行决策。认知计算系统可以根据既定规则,对所有信息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并依据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形成数种解决方案,并依据其优缺点顺序向决策者推荐,供决策者选择。
 
  第四个层次是发现和洞察的能力,认知计算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帮助人们发现当前尚未或无法发现的新迹象、新机遇及新价值。如新药品的发现等。
 
  IBM于2012年年底发布的公司年度预测报告里,异于以往地提出了关于“哪些创新会让计算机能拥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大感官知觉”的预测(而往年的年度预测报告主题都是“预测5年之内科技行业的5个值得瞩目的新科技”)。这个年度预测拉开了IBM通往认知计算的序幕。2016年8月,IBM正式宣布,Watson Health(沃森健康)开始进入中国,将在中国推行“认知医疗”,用认知计算技术助力中国医疗事业发展。从而开启了“认知计算”植根中国的艰难跋涉。
 
  认知计算无法回避人工智能,自然也就无法回避其对人工智能“强”“弱”两派的选择。从IBM将认知计算定义为人类功能强大而又无限忠诚的辅助工具这一点来看,似乎是将认知计算中的人工智能界定在最强版的弱人工智能以及最弱版的强人工智能之间,即:该人工智能设备具有一定的、受到严格控制并且永远不会出现意外的思维和意识。
 
  尽管可能会引起有关方面的不快,但笔者仍宁愿将认知计算纳入广义的人工智能范畴。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