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提速 数据壁垒要打破
“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提速 数据壁垒要打破
2016-10-08 13:56:41 来源:抢沙发
2016-10-08 13:56:41 来源:
摘要: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的一大议题是,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
关键词:
政务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的一大议题是,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会议指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关键之举,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
早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概念。4月,国办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这一概念正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出了明确的部署,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会议要求,凡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能通过网络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众重复提交;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此外,对与企业注册登记、生产经营、资质认定、商标专利等,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保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办理、反馈,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简政放权也好、放管结合也罢,最终都要体现在对老百姓的服务上,而“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主要抓手。“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国务院在简政放权过程中推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举措,目的主要还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如果老百姓、企业对政府提供的服务不满意,那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没有落到实处。
汪玉凯分析,这次会议部署的几大举措,都是围绕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而展开的,这些举措如果能够落实,会对老百姓和企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就此话题,经济之声专访了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春晖。
经济之声: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就“互联网+政务服务”作出部署,而且部署得很具体。最大的亮点有哪些?
王春晖:大的亮点有两个。一个是“两个再造”,分别是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和再造平台。这个“再造”的概念和原来不一样,是从头改变、重新设计,所以政府一定要摒弃原来电子政务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要完全以互联网思维来推进政务服务。另一个大亮点,是会议提出了“三个不得”,凡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能通过网络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众重复提交;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全国形成一个平台、一个号、一张网,将最终为老百姓带来办事的便利和效率的提高。
经济之声:有媒体梳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一些误区。比如,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单位的“天价网站”层出不穷,重复建设比比皆是,明明可以分散上网,却硬要耗费巨资搞什么“可视性”网上政务大厅。再比如,一些部门一面高调推进政务上网,一面又死死抱住部门数据,设置层层壁垒,搞信息封锁、不愿意真正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如何走出这样的误区?
王春晖:目前基本上有一半电子政务都是形象工程,它们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效率和便利,现在政府有很多网站都是“僵尸网站”。
数据壁垒是当前存在的最重要问题,必须打破它。所以这一次我们设定了两个强制性的目标,一个是到2017年底,各个政府和国务院有关的部门都要建成面向公众开放、共享一体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另一个是到2020年之前要形成一个以网办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全程全网体系。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种最新的模式,也是一个必须要做的事,它最终的目标就是“一号一窗一网”。它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第一个就是整合数据,因为数据共享是基础和前提。第二,应用是关键。所有的政务人员一定要适应“互联网+”时代,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为公众提供精确化、个性化的服务。第三,应该建立一个“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体系和标准,如果没有这个标准,这些工作也是很难开展的。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