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中国机遇:东方哲学指引数字经济

2017-12-01 15:57:46  来源:经济参考报

摘要:两千五百年前,西方的毕达哥拉斯以万物皆数为基础,开始了对自然规律的揭示;而东方的孔子以人的德行为开始,力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两千五百年前,西方的毕达哥拉斯以“万物皆数”为基础,开始了对自然规律的揭示;而东方的孔子以人的“德行”为开始,力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于是我们看到,在随后的漫长岁月中,西方社会的发展大多源于对自然认知的不断细化,是一种近似于“分解”的思维模式;而东方社会的发展却围绕人和社会自身,是一种“系统”的思维模式。
 
  到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彻底颠覆了封建时代的农耕文明,由古希腊哲学逐渐衍生出的欧洲逻辑主义哲学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成为了工业文明的指导。在工业时代,借助于机器,人类似乎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此时西方哲学思想的应用达到了一个顶峰。
 
  进入21世纪,人类开始进入到网络文明阶段,互联网的诞生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世界存在的意义在于人自身而不是机器。当我们将“人”用互联网连接起来时,人类社会出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群居形态——“社交网络”,并在这种社会组织模式之中,孕育出了在工业时代从来没有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在这样的“人的网络”基础上,诞生了以google、facebook、airbnb、微信、天猫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业态,而由于人群的改变,传承百年的传统工业经济也面临巨大挑战。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指导这些新经济发展的已经不再是原来西方哲学的“分解”思路。
 
  所以,是时候换一种方式、换一个维度重新审视人类的文明进程了。
 
  从工业思维上看,效率就是一切,集中居住、谋求方便、分工协作即为基础。于是,在西方严谨的逻辑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分工模式下,出现了GE等大批以精细化制造与分工明确闻名的知名企业。在这一时期,西方哲学寻找到了最适合的生长土壤。
 
  然而,时至今日,GE不仅被那些具有互联网基因的老牌科技公司如微软、苹果、谷歌甩在了身后,更是被2004年才上线的FACEBOOK以及来自中国的后起之秀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超越。
 
  不得不承认,统治世界多年的西方工业文明,正遭受来自互联网的挑战。理论上讲,工业时代遵循的是生产型规模经济理论,即通过产量增加降低单位产品均价,从而获取更大利润。而在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所遵循的不仅仅只是供应方的规模经济效应。
 
  当人类被社交网络连接为一个整体的时候,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一个表现就是需求可以在社交网络上轻易聚集,从而出现了需求方的规模经济效应。在这一经济模式中,产品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件传统的工业品不仅仅要具有物质功能,还必须要有其文化和信息内涵、具有连接的属性。也就是说,企业每卖出一件产品,所带来的收益不仅仅只是这件商品的销售收入,还包括产品的互联以及购买产品的人的互联所带来的附加价值。
 
  在西方工业文明背景下,企业内部的逻辑分工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协作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对外则是绝对竞争的关系,是零和博弈,市场中的二八效应决定了只有行业寡头才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但“互联网+”的实质则是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进而深刻而持续地影响和改变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面:生产方式、流通方式和消费方式,重塑传统产业,创新经济模式,引导人类进入真正的数字化时代。
 
  如果把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做一个简单对比,就能发现,后者取代前者是一种必然:工业时代,我们更关注的是物质生产,是商品的物质属性,这就使得传统的工业商业模式注重的是如何去传输商品、怎么去满足大家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于是产量便成为工业生产的最大目的。
 
  不过,这种生产-销售关系之间的关系是单边的,在信息传播不畅、需求简单直接的时候,这种单边关系可以促进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但到了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单边经济效益显然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时至今日,“互联网+”大潮中的参与者追求的是降低边际成本、拓展多边链接,以获得更高的边际收益。尤其在今天,全世界都开始考虑文化属性,因为文化与思想最适合于网络传播,信息的流动流通变成了最大目的。早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只是让零售从线下变成了线上、从实体变成了虚拟,受益最大的行业是物流。但现在,因为文化与思想低成本信息传输的特性,这样需求的自我扩散能力就会变得非常强,不再是以销售为目的,主动权从供给侧演变到了需求方,规模经济效应由此产生。
 
  所以,“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不是一种商业模式,更不是一次产业革命,而是一种全新的维度,是“形”与“神”的有机结合,契合了中国《易传》提出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宋明理学家提出的“一物两体”、“分一为二,合二以一”的观点。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还刚开始起步,未来存在着不确定性。但长期来看,“互联网+”思维对经济基础如何重塑和促进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指导当下和未来社会的发展,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思维来发展创新经济、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促进毋庸置疑。这已经超越了“信息技术”的范畴,上升到了意识形态领域,变成了哲学命题。
 
  与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相比,中国的“互联网+”有着共同的技术特质,但同时又拥有独一无二的东方哲学智慧的融合,因此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互联网+”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正从曾经长期的“跟跑者”变为引领全球潮流的“领航者”,这标志着中国正在大踏步跨入一个新时代。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