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英特尔牵手华为加速人工智能落地,推动数字化转型

2018-10-17 11:02:39  来源:剑指物联

摘要:在上个世纪,1956年的Dartmouth会议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后,经过几轮高潮起伏后,如今,人工智能来势汹汹,在面相消费领域,各种智能硬件在AI技术的赋能下,提升人们生活品质;面向工业,AI技术提升工业自动化水平;城市管理,通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
关键词: 华为 英特尔 人工智能
\
  在上个世纪,1956年的Dartmouth会议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后,经过几轮高潮起伏后,如今,人工智能来势汹汹,在面相消费领域,各种智能硬件在AI技术的赋能下,提升人们生活品质;面向工业,AI技术提升工业自动化水平;城市管理,通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

  整个产业都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依托自身能力,从芯片到边缘,再到云端以及人工智能等构件生态,推动社会各行各业变革。

  英特尔牵手华为加速人工智能落地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英特尔从芯片到边缘再到AI驱动智能变革,华为则正式公布AI战略,要以全栈的能力、全场景的产品/服务,提供经济且充裕的算力,实现普惠AI,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为此,华为作出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能终端将达到400亿,人工智能将改变每个行业和每个组织。在物联网资深专家杨剑勇看来,背后支撑的将是芯片能力,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核心在于适用各种设备的IoT芯片和AI芯片,对此,英特尔和华为两个巨头在走了一起,携手推动数字化转型,加速人工智能落地。

  在近日华为全联接大会上,英特尔作为战略级伙伴,两家巨头从云到端,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合力构建智能世界。据介绍,双方共同加速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的落地,在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网络转型、存储等领域展开的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

  英特尔将为华为云下一代云实例提供更加强大的计算和存储等支持,助力其强化业界领先地位,还将联合推出混合云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超融合架构。与此同时,英特尔还将通过英特尔精选解决方案助力华为推动网络转型,构建高效存储方案。

  英特尔和华为强强联手,有利于推动云和边缘计算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特别在端云结合,势必加速数字化转型,更多用户可依托英特尔和华为构建的数字化平台,部署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的应用,挖掘更多数据价值。

  例如工业领域华穗科技利用凌华科技的“物联网开发套件”(RFP Ready Kits)帮助工业设备数据上云,并基于华为的OceanConnect IoT云服务平台和机器学习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建模,打造出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以监测工厂电机类设备(如风机,水泵,机械臂等)的状态。同时将数据模型下沉到以英特尔边缘网关进行实时分析。方案能有效提前一至两周预测设备故障,排除生产线电机类设备故障造成的断线损失。

  半导体迎来重大机遇继PC、智能手机之后,芯片迎来巨大商机,因物联网将有数百亿智能设备连接网络,让半导体厂商迎来了重大机遇,孙正义寄望ARM,英伟达则在GPU构建的AI芯片实现了弯道超车,而英特尔积极转型下,昔日辉煌再现。

  在智能手机取得了耀眼成绩华为,第二季度反超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不过,全球手机放缓也是各厂商面临实现问题,今年第二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1.8%。厂商希望在手机以外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其战略核心开始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延伸。

  华为面向物联网领域推出了OceanConnect管理平台,并推出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Huawei LiteOS,和物联网芯片结合,并积极发展5G和NB-IoT等通信技术,致力于打造一个稳健、开放的 NB-IoT 生态系统,推动 NB-IoT 技术创新和商用。

  而小米在面向IoT消费生活方面取得成效,生态链撬开IoT生活大门,在营收层面,今年上半年该生态链创造了181亿元的收入,从用户规模来看,连接了1.2亿智能设备,是国内最具规模的生态平台。

  作为半导体企业,英特尔、英伟达和高通等芯片巨头,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核心推动者,从芯片到云计算(数据中心)再到边缘计算,并利用AI能力,向开发者提供AI工具套件,以此提升各种智能设备感知能力。

  各云服务厂商在AI芯片的推动下,大大提升其云端能力,强大芯片计算能力,丰富的应用带来了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行业蓬勃发展,如今,应用随处可见,诸如安防、金融、零售等诸多领域。

  最后AI和IoT引发信息科技革命,人工智能被视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科技产业发展焦点,在零售、金融、工业等方向也得到了大量应用,让笔者感叹高科技引领的时代到来,万物透过互联,赋予万物感知、认知,我们处在了万物互联的好时代。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xuefe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