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人工智能加持的新零售无人店,发展前景怎么样?

2018-12-28 09:59:45  来源:企业网D1Net

摘要:自马云2017年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新零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一时间各大资本纷纷往新零售方向靠拢,想要从这个新兴行业里分一杯热羹,似乎只要新零售的标签贴的越快,就能越快抢占新零售市场高地。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零售
  自马云2017年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新零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一时间各大资本纷纷往新零售方向靠拢,想要从这个新兴行业里分一杯热羹,似乎只要新零售的标签贴的越快,就能越快抢占新零售市场高地。
 
  新零售是什么?据权威表述,新零售,即是企业依托互联网,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对业态结构与生态圈进行重塑,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如果将风停后骤然消沉和继续发展的两种风口分开进行一个总结,那么我们会发现,两者存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差别:那就是同时具备商业场景和技术创新的模式才是真正的风口,即使风停以后,也能够形成一个新商业领域。
 
  共享经济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有的共享经济它具备了非常清晰的商业场景和技术创新这两大要素,所以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商业领域。部分共享经济由于风停了,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于退出了市场。而人工智能相较而言,这几年更被商业公司们看做是未来的最大机遇,并且不惜投入众多资源进行研究和尝试。
 
  资本市场普遍认为人工智能虽然商业前景广阔,但短期内商业化效果并不显着。但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它已经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以阿里最近推出的无人店为代表,正在让人工智能的全民商业化应用触手可及。而无人店的迅速走红,也意味着前沿技术带来的第一个新风口正在快速形成,那就是无人场景。
 
  新零售时代的无人商店
 
  进入新零售时代,线下购物体验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不用在收银台前排队,不用掏出皮夹付钱,挑选好商品就能离开……这一切,现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已经实现了。
 
  对于新零售无人店来说,它是可规模化复制的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除了能全天候营业,新零售无人店最大的亮点就是没有收银员,顾客可以全自助完成购物和付款的整个流程。
 
  正常我们首次进入新零售无人店,顾客需先扫描门上的二维码实名认证。进店后,顾客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选择完毕,将商品放在购物台上扫描,显示屏会立即显示金额以及支付二维码。手机支付完成后,到门口系统自动检测支付成功,店门便会自动打开,整个购物过程完成。
 
  无人商店概念其实已有先例。去年底,亚马逊试验性地在美国推出一家无人值守的便利店,用户自行完成购物和结算的流程,无需排队。去年12月,日本松下集团联合罗森便利店推出了一套完全自动化的自助结账机,机器可自动帮助顾客完成装袋和计价步骤。最近,星巴克也表示将在美国西雅图总部大楼内,开设专门的移动下单支付商店,该商店内将不设收银员岗位,从而测试何种支付模式才能最好地为顾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无人零售店的未来
 
  在租金日益高涨、人工成本不断提升的今天,传统零售店的日子并不好过,传统零售企业通过不断强化线下零售店的场景化,提升体验和互动的效果,把消费者重新拉回线下或进行新的尝试“新零售无人店”以人工智能切入传统零售市场,让消费者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中国的城市中,随着租金和人工成本的逐渐增加,已经成为传统零售店经营越来越艰难的一个因素。以遍布各大城市的某国际连锁便利店为例,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需要7名员工三班倒,一个月的人工成本需要4万余元。而在中国开设连锁店超过2000家的这家便利连锁2014年在华亏损超过1000万元,也就是说平均一家店亏损5000元。
 
  无人零售之所以备受追捧,与高科技的煽风点火有很大关系。无人零售关键的技术壁垒存在于消费者身份识别、顾客追踪、货品识别、下单和收银等消费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上,近年来面部识别、语音搜索、移动支付和人工智能等迭代发展为“无人零售”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无人便利店虽然宣传噱头十分强势,但由于技术不成熟、运营成本高以及缺少规模化运营经验的问题,短期内并不能快速形成颇具规模的影响力.但距离真正开始商业化运作还有一定的距离,毕竟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样板。一家店运营的成功需要很多因素,选址、供应链、内部管理、技术支撑等都需要市场的检验和考验。
 
  无人零售在微观层面是自助收银的一次大跃进,是零售行业效率的一次大的提升;而在宏观层面上更是零售行业关于零售未来业态的一次探索,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从线上巨头公开的计划来看,“新零售”不是昙花一现的概念,它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巨头们未来还将继续“跑马圈地”抢滩新零售市场。抢滩新零售市场。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baiyl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