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人工智能——世界追逐的“风口”

2019-03-19 11:10:04  来源:区块链见闻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有人在担忧失业,有人在憧憬未来。不得不说,人工智能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已无处不在。在今年两会期间,人工智能再次高调抢镜,成为科技领域的热点议题。除了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智能+”,还有一大亮点值得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一些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列入本届五年的立法规划。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有人在担忧失业,有人在憧憬未来。不得不说,人工智能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已无处不在。在今年两会期间,人工智能再次高调抢镜,成为科技领域的热点议题。除了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智能+”,还有一大亮点值得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一些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列入本届五年的立法规划。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要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这一表述引发与会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和共鸣。多位代表委员就建议,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了解用户需求、优化生产,将中国制造推向智能化、高端化、市场化。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或许不亚于互联网、电力和蒸汽机。越是这样强大的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越表现出极其明显的工具属性:它既可以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又有可能被不当利用,给社会管理带来新挑战。因此通过立法对其应用进行规范十分必要。远的不说,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就已清晰地证明了这一逻辑。
 
  作为人工智能的诞生地,英国一直都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方面,明确人工智能的技术性本质,注重这一领域的基础性和开创性研究;另一方面,在政策、资金、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优化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目前,英国形成了以伦敦、剑桥、爱丁堡等高校集中城市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不仅拥有像“深层思维”公司(DeepMind)、“快键”公司(SwiftKey)、“巴比伦”公司(Babylon)等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科技公司,还孕育了“克莱奥”公司(Cleo)、“思维追溯”公司(Mindtrace)等在理财、自动驾驶行业开拓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同时,英国全球顶尖的高等教育体系所形成的人才培养和科研转化机制,为其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强大的科研能力和人才支撑。
 
  近年来,德国一些行业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如在公共安全领域,德国不少火车站就装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车站人群进行面部识别的摄像头;又如德国波茨坦一家互联网企业,也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为用户提供每日着装搭配建议。
 
  德国经济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表示,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效应预计将超过蒸汽机发明以来其他所有科技变革。根据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报告,到2030年,德国经济在人工智能帮助下,每月将在原有经济增长基础上再多增长1.3个百分点。
 
  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曾在2016年10月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此行政命令是目前美国针对AI领域发布的最高层级指令。最近有报道称,美国智库和研究人员还在呼吁美国政府制定国家AI战略,以鼓励和促进私营和公共部门在该技术方面开展更多工作。
 
  近日,美国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未来两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开发成果可能会超过美国。
 
  根据报告,中国今年在引用率前50%的论文数量上,很快将超越美国;而在引用率前10%、1%论文数量的这两项指标,中国也将分别在2020年和2025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人工智能技术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专家们认为,如果该趋势继续下去,则2019年中国极有可能在50%世界上被引最高出版物的份额方面超过美国,而2020年在10%被引最高出版物,至2025年在1%被引最高出版物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出版物的份额也可能会超过美国。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表示:“今天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各个产业都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可以说,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我们都刚好踩在了时代的节点上”。人工智能不断走进现实生活,其在全球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随着人工智能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程度不断提升,中国人工智能在技术与商业化应用上将取得更大进展。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kong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