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1 08:55:31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目前,国内光纤光缆供需市场已经出现阶段性需求大于阶段性供应。3G建设、FTTx、“光进铜退”、“村村通”、电力和铁路建设等因素成为2009年光纤光缆需求市场的驱动力。
“国内的光纤市场已经全面供不应求,现在光纤厂商的生产供货压力极大。”烽火通信产品行销部经理彭勇强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目前国内的光纤光缆市场阶段性需求极度膨胀,已经完全大于阶段性的供应。
需求波峰至少持续3年
从2005年开始逐步走出低迷的光纤光缆市场,受益于近年来FTTx建设的推动,已经开始走上回暖之旅。2009年我国的3G大规模建设,将为拉动国内光纤光缆的需求市场再助一臂之力。彭勇强表示,目前国内光纤光缆市场已经处于供不应求阶段,这一状况从2008年7月份开始出现,7、8月份我国的光纤光缆需求量较往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奥运会封网阶段,光纤需求有所减少,但奥运过后,又马上出现回转。2008年底我国的3G牌照政策明确后,国内光纤光缆市场需求一下子出现了一个更大的高峰,这一需求高峰一直持续到2009年1月份仍未削减。
彭勇强认为,2009年应该是国内光纤光缆市场需求增长的波峰,但这一波峰并不会马上退去。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移动在过去的10年里共建设了30多万个基站,2009年将再建设7万个基站。中国联通在重组前仅有10多万个基站,重组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两网将共享基站,平均一家运营商有7万~8万个基站。未来几年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基站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将进一步带动光纤光缆市场的需求。彭勇强认为,当前国内光纤光缆市场需求的波峰将至少持续3年。
据统计,2007年我国国内市场光纤光缆总需求量不超过3000万芯公里,2008年光纤光缆需求总量约为4000万芯公里。行业估测,2009年国内的光纤光缆需求总量增长依然迅猛,将以大约每个月100万芯公里光纤的速度增长,预计将达到5000万芯公里。
四大驱动力齐拉光纤内需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市场战略部吴正东表示,2009年国内光纤光缆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状态,主要有“光进铜退”和FT-Tx建设、3G建设、村村通以及电力铁路建设等四大驱动力。吴正东分别就四大需求驱动力做了详细分析。
第一,我国FTTx网络建设逐步展开将拉动光纤需求。光纤通信网络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长途网、城域网、接入网(FTTx).国内长途网建设基本完成,城域网建设大部分也已完成,下一步的重点就在于FTTx.中国电信2007年底确定了“加快光进铜退、推进接入网战略转型”的思路:全面停止铜缆建设,城市新区实现光纤到楼(FTTB),高端住宅及商务客户实现光纤到户(FTTH),城市老城区实现光纤到路边/楼(FTTC/FTTB),农村地区实现光纤到节点(FTTN).中国网通(现中国联通)2007年底也宣布3年内投资150亿元实施“光进铜退”.
根据国内宽带用户发展速度(年增长率20%)及日韩光纤到户普及率(40%)的情况,2009~2012年我国光纤光缆市场将新增3600万线,新增光纤需求在1800万芯公里以上,每年新增光纤需求450万芯公里以上。
第二,电信重组后基站建设拉动光纤需求。电信重组后,三大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基站亟待扩容。中国电信制定了2年投资800亿元,发展用户1亿户的计划;中国联通也计划2年投资1000亿元用于移动网络建设;中国移动更是抛出近几年内1000亿元投资G网扩容,1000亿元投资TD-SCDMA建设的庞大计划。未来3年将是基站建设的高峰期,预计每年增加基站8万~10万个,按照基站传输距离5km,使用24芯光缆来算,需要光缆120芯公里/基站,每年新增光纤为1000万~1200万芯公里。
第三,“村村通”建设继续拉动光纤需求。“村村通”建设是城域网建设的延伸,2007年5月政府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提出信息社会目标--65万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光缆。假设未来10年50%的行政村实现通光缆(每行政村需要10km部署6~8芯光缆),每年将新增光纤400万~500万芯公里。
第四,电力等其他领域投资拉动光纤需求。国家电网2008年11月提出,未来2~3年计划投资1.16万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建设规模为110KV以上线路260000km,变电容量13.5亿KVA.这个计划对于国内电力光缆市场需求将会有很强的拉动作用,OPGW光缆的市场需求将非常火爆,按照平均24芯计算,需要600万芯公里,每年新增光纤200万芯公里。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