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VolP不是UC的必由之路

2008-08-14 08:28:45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摘要:许多传统的 PBX供应商都在新一代PBX模型中增加统一通信的元素,希望可以以此来鼓励用户升级。而VoIP电话系统的供应商则将增加统一通信特征后的产品推向高端市场。但这两种方式都需要
关键词: Vol P不是UC的

    当今的统一通信市场上有这样的事实:厂商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现有产品以“统一通信”的概念重新包装后出售,而系统集成商和用户很难了解这些重新包装后的产品的实质。这也反映了统一通信领域商品化的普遍发展趋势。产品还未获得共同认可如何得以商品化?但事实上,这在通信技术发展史上也不是第一例。

    费尽心思的再包装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销售市场。许多PBX和网络供应商,宣称统一通信的传输需要部署VoIP系统,由此促进所产VoIP设备的销售而获利。而另一方面,微软则坚持认为企业真正需要的统一通信是结合传统的PBX,实现统一消息、集中管理的终端用户协作工具。到底谁是对的?

    两个问题还是一个问题

    当然企业上VoIP或是统一通信都有其理由。VoIP减少了长途通信成本,简化了网络技术,更准确的说,它大大简化了IT商业流程。但是也有很多企业青睐统一通信,因为它能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这对于企业运营同样至关重要。这是相关但不同的两个问题,但厂商将之混为一谈,意图用基于自身立场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所有问题。于是无形之中,他们将财务负担转移到了客户身上。

    相较于VoIP这样一种从最底层彻底改变电话传输方式的技术,统一通信显然更侧重于客户呼叫的反应速度,旨在解决客户问题,快速响应工作流程,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所以,统一通信的核心能力包括了“状态”功能(员工可以随时了解到他们的存在状态),呼叫管理(减少回呼和转接),通信驱动商业流程(确保公司数据、信息和商业流程及语音呼叫的无缝整合)

    不可否认,对企业用户来说,通信的主要目的是让商业流程更加流畅,节约成本。如何把通信功能紧密地嵌入到业务流程中去,是统一通信很重要的使命。但从本质上说,这并不需要VoIP。

    以附属软件实现UC

    截至目前,许多传统的 PBX供应商都在新一代PBX模型中增加统一通信的元素,希望可以以此来鼓励用户升级。而VoIP电话系统的供应商则将增加统一通信特征后的产品推向高端市场。但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客户投资部署一个全新的PBX系统,进而实现统一通信。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软件形式即可实现统一通信的论调的出现,正在改变统一通信必须上新系统的旧有想法。

    是保持原有的PBX系统,在此基础上配套附属软件,实现统一通信,还是部署一个能实现统一通信的全新PBX系统?恐怕没有客户会选择后者。这是因为如果企业能通过从ISV(独立软件开发商)那里购买附属软件,进而满足统一通信的需求时,那么相对于构建一个全新PBX系统而言,附属软件的投资微不足道,却获得了几乎相同的效果。

    将统一通信产品向附属软件方向发展的呼声由来已久,可惜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但现在微软已将之付诸实际,并发布了以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 and Exchange UM.为代表的统一通信产品。此后,几乎所有大的IP通信厂商比如北电、Cisco以及Avaya都与微软结成了某种合作关系,产品之间都可以互通。越来越多的产品能够与传统的PBX系统建立接口,共享数据。截至目前,几乎所有主要的IP PBX供应商都在开放的平台上提供标准化应用编程接口(API),引入第三方应用的开发者,希望可以以此来为客户提供创新的应用。

    用户决定胜者

    最终真正的胜利者其实是用户。毕竟用户是非常现实的,如果他们在保留传统电话系统的同时又能享受到附属统一通信软件所带来的诸如生产力提升等好处,他们何乐而不为?
   
    另一方面,也许对于某些客户而言,VoIP的实施可以让他们不必纠缠于复杂昂贵的多种通讯支出结算。其实对这些客户而言,一个包括VoIP、统一通信和CEBP在内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即可解决所有问题。也就是说,对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客户依据不同的采购标准选择解决方案,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事实上,既然企业可以以远低于部署一个新的PBX系统的投资,在传统的PBX系统上实现统一通信,那么我们还需要VoIP么?!如果企业能够在传统PBX系统上通过软件就能实现统一通信,这就意味着客户将省下一大笔可观的投资,意味着厂商们能够快速高效低成本地为客户实现VoIP、统一通信,也意味着提供端到端产品的ISV们可以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产品解决方案。 这无疑是一个潜力无限、发展迅速的市场。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