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CIO管理项目警戒之三十天荷花定律

2008-04-21 13:52:51  来源:IT专家网

摘要:三十天荷花定律,告诉我们越到后面,事情越关键,越重要。若我们需求实现了,但是对于需求的最后一道关口“检验”把关不严,则很有可能给需求留下尾巴,最后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大家夏天看着荷花盛开,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荷花第一天开放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到了第二天,他们就会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到了第三十天,就开满了整个池塘。你若不仔细观察,很多人会认为,到第五天,荷花会开放一半。若你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到第29天,荷花仅仅开满了池塘的一半。最后一天,荷花才会开满另外一半。可见,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合。

  这就是一个企业管理家提出的著名的三十天荷花定律。

  CIO,作为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总设计师,该从这个定律中获得如何启示呢?

  一、 掌握量变到质变的关键。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飞蛾破茧,小鸟出壳,都需要前期重要的积累,以及最后一天加速的破壳而出。其实,我们搞信息化项目实施也是如此。

  我在企业中,负责过多个信息化项目,如企业管理软件部署或者操作系统的升级,都会有这种感受。员工刚开始还都很排斥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是,在某一天,其突然接受他,喜欢他。其实,这就是一个质变到量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呢?

  一是用户在实际管理中,体会到了系统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其实,信息化管理系统,无论从什么角度看,确实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是,用户刚开始为什么会不接受它呢?这主要是因为员工已经习惯了以前的操作方式,不愿意改变,这是人的惰性,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这种想法。另外,从局部看,可能确实会增加一部分人的工作量,但是,其可以节省其他大部分人的工作,从整体来看 ,企业的工作效率还是有提高的;可是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很多员工不会站在企业的高度上来看待问题,往往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利益得失。所以,他们刚开始会对系统有本能的排斥。但是,随着信息化系统实施的深入,我们帮他们解决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多,他们发现系统不但没有减少他们的利益,相反,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结果。所以,他们就从刚开始信息化项目的抗议者变为了信息化项目的推动者。这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故,信息化项目从质变到量变的第一个关键,就是对于用户提出的需求,作为企业信息化项目的负责人,一定要重视,要不折不扣的加以解决。在解决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注意解决的质量,而且,而要注意解决的效率问题。而且,在有时候,解决的速度问题比质量问题更加重要。

  二是由于一把手的积极支持,让他们觉得排斥信息化项目,就是跟他们作对。我非常有幸,有一个对于信息化管理非常重视的领导。每当我们集团上信息化项目时,得到了集团副总的鼎力支持。如前不久,我负责公司的各个管理系统的整合工作。在为期近半年的项目周期中,副总在多个场合,如管理层会议上,都多次强调这个整合项目的重要性;还多次表态,这个信息化项目非成功不可,不成功便成仁。在多个场合,立场鲜明的表述了他对于项目的支持。从而,让其他对这个项目还持保留态度甚至反对的员工,意识到,若不积极配合这个信息化项目,就是跟一把手作对。所以,他们看到反对无效,那就只好接受他。所以,我们在信息化项目推进时,无论项目的大小,若都能够借助一把手的权利,借助一把手的权威,来推动信息化项目,来实现从质变到量变的飞跃,必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信息化项目之前,跟一把手进行充分的沟通,让他们认识到信息化项目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获得他们毫无保留的支持,对于实现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转换,非常有效。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快促使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提高荷花开花的速度。

  二、 项目的质量好坏往往不是简单的数量累加。

  有些人在信息化项目管理时,有个误区。一位项目质量的好坏,只是数量简单的累加而已。以至于当领导问他们现在项目进行的如何时,他们总是习惯的讲出,现在解决了多少用户的问题。

  其实,利用这个角度来评价信息化项目使用的效果的话,是非常不合理的。有可能我们确实解决了用户许多的问题,如单据可以不通过修改可以直接打印出来使用,又或者单据上可以实现电子签名,这些问题的确是用户所面临的问题,但是,这些需求及时实现了,给企业创造了多少的价值呢?若用户现在遇到库存不准,在系统帐上经常出现负库存。若我们可以通过系统控制,防止负库存的出现。明显,后面这个需求,比前面几个需求重要的多,甚至比他们累计的价值还要高。

  类似的情况,在信息化项目管理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我们在信息化项目中,主次轻重不分,只是为了讨好企业管理者,我们尽挑一些软骨头吃,导致一些更加有价值的需求被累积起来,无法实现。最后,解决企业用户需求的数量是多了,但是,项目的质量就长时间在原地踏步,没有多大的进展。

  这就是我们没有认识到项目的质量往往不是数量的简单累加。

  所以,我们在项目开始实施之前,要好好的进行需求调研,进行项目规划。看看哪些需求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哪些需求可能只是表面上的东西,不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实际的改善。在项目开始时,把这些收集起来的问题,好好的排排序,先把重要的给解决了,然后,再来解决剩余的问题。要知道,有时候,解决排在第一位的用户需求,其带来的影响,可能比解决剩余的问题都要大。

    所以,我们在安排项目计划的时候,不要学荷花。而是最好把荷花定律反过来做,第一天就开满一半。把重要的问题优先解决了,就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企业用户的支持,让他们接受这个信息化管理项目。

  三、 信息化项目要持之以恒,越到后面项目提升效果越快。

  我负责过多个信息化项目管理,都有这种感受,就是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进行的比较顺利;可是,进行一段时间后,就会遇到阻碍,觉得万事都不顺利;但是,再坚持一会儿,过了这个坎儿,项目后面的工作就越来越顺利了。

  其实,我们在跑步时,也会有这种之观点感受。如我们现在跑一千五百米,刚开始的四百米可能觉得非常的轻松;可是到六百米到一千米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特别的累,因为人已经快到了极限;但是,非常的奇怪,一突破一千米的关口,再跑的时候,我们就觉得不这么累了。这就是突破极限的问题。

  其实,信息化项目推进时,跟这个现象非常的类似。

  信息化项目刚开始实施时,一方面用户出于一种兴趣,一种好奇心,或者说,对于信息化项目存在一种过高的期望,所以,对于信息化项目还是比较欢迎的。但是,随着信息化项目的深入,流程的改进、操作方式的改变,开始触及到他们的即得利益,而且,由于刚开始对于信息化管理期望过高,发现以前的期望无法实现时,他们就会对系统进行地处;所以,信息化系统就会慢慢的变得举步维艰。但是,我们能够挺过这个难关,迅速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让用户重新恢复对信息化管理的信心,突破这个关口以后,则项目后续的工作就会变得非常的顺利。

  但是,很多企业,由于这个难关无法突破,或者由于时间过长把用户的耐心都消磨光了,使得信息化项目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我们在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若遇到一时的瓶颈,一时的挫折,我们不要放弃,要坚持。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要有信息,要坚持,要持之以恒,也许,渡过了这个难关后,就可以引来阳关大道呢。

  荷花是越到后面,开的数量越多;信息化项目也是越到后面,其提升的速度越快。我们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一定要持之以恒,而不能半途而废。

  四、 需求解决要到位,不要留有尾巴。

  在解决用户的具体需求时,要注意,要解决到位,而不要留有尾巴。

  我以前在企业里部署邮件系统的时候,为此还处罚过一个手下。那时,邮件系统刚部署完成,我因用户的请求,对于邮件进行了签名设置。我根据企业的信息制定好签名模板之后,就让我的手下给各个员工配置签名文档。可是,由于我手下不小心,把签名文档给用户配置的时候,没有把签名文档上的传真号码改过来,我以前是以采购部门的传真号码作模板的,而他在给业务员进行签名设置的时候,由于一时疏忽,只修改了名字,而没有修改传真号码。这就导致客户发销售订单的传真时,客户发了好几遍,销售员都迟迟没有收到。刚开始还以为是传真机出现问题了,后来跟客户一核对,才发现是传真号码出现了问题。为此,我也有责任,在制作模板的时候,没有注明清楚。为此,我跟我手下都受到了处罚。

  所以,我们在实现用户的需求时,不要留有尾巴。若需求解决的不到位,留有尾巴,那还不如不解决。因为有时候反而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如何才能够使得需求不留有尾巴呢?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需求实现后,自己进行测试一下。如这个签名文档设置好以后,我们自己写一份邮件,看看签名文档设置有没有错误。有时候,可能我们自己出于业务不熟悉等原因,还不能马上发现问题,此时,我们可以跟用户一起,测试需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用户可能比我们的眼睛更加亮,可以一眼看出问题所在。所以,需求实现了,不要就那么一了了之,要进行测试才行,最大程度的消除尾巴。

  三十天荷花定律,告诉我们越到后面,事情越关键,越重要。若我们需求实现了,但是对于需求的最后一道关口“检验”把关不严,则很有可能给需求留下尾巴,最后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以前的工作都白忙活了。

  三十天荷花定律,给我们这些企业信息化项目的管理人员,正反两面的指导,我们一定要引以为鉴。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