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5 09:45:02 来源:IT168
项目论证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了。如开发房地产项目、企业建造一个厂房等等,都需要在项目启动前进行论证,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及未来可能带来的收益等等。信息化项目论证虽然也不是刚刚出炉的,不过,笔者也参与过好几个大型的信息化项目认证过程。我发现,人们在做信息化论证的时候,还是会犯一些错误。最主要的是人们会不知不觉的陷入三个误区。
第一大误区:经济效益分析,中看不中用
如一些人在做ERP项目论证报告的时候,很喜欢引用如下一组数据。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使用一个MRP II/ERP系统,平均可以为企业带来如下经济效益:
1.库存下降30%~50%
这是人们说得最多的效益。因为它可使一般用户的库存投资减少1.4~1.5倍,库存周转率提高50%。
2.延期交货减少80%
当库存减少并稳定的时侯,用户服务的水平提高了,使用ERP/MRP II企业的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5%,误期率平均降低35%,这就使销售部门的信誉大大提高。
3.采购提前期缩短50%
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的生产计划信息,就能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了解生产问题,缩短了采购时间和节省了采购费用。
4.停工待料减少60%
由于零件需求的透明度提高,计划也作了改进,能够做到及时与准确,零件也能以更合理的速度准时到达,因此,生产线上的停工待料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5.制造成本降低12%
由于库存费用下降,劳力的节约,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人、财、物的效应,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降低。
6.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
这一组数据本身没有问题,而且提供的部门也比较具有可信性,但是,若现在用在国内的ERP项目论证上,就出现一些问题。
一是国内与国外企业的国情不同。大家都知道,外资企业跟国内的企业在管理水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国外可以达到这种效率,说句气馁的话,在国内企业中,不一定做得到。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国内不同企业之间 ,因为管理模式的不同,其实施效果也有差异。故我们在做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的时候,不要长篇大论的引用国外的分析报告。而要从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企业的运作出发,做出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效益分析。
二是这份报告没有考虑到行业之间的差异。就拿库存来说,ERP系统对不同行业的作用是不同的。如五金行业,制造螺丝螺帽的企业,因为钢铁的价格问题,其库存很难降下来,而且,出于价格的考虑,使用ERP系统后,能够根据市场预测精确预算出年需要的钢铁量,企业为了降低进货成本,可能从年初就开始囤积钢筋。如此库存金额明显会提高,而不是下降。故我们在做项目效益分析时,还要考虑具体的行业差异。否则会闹笑话的。
三是这份报告的数据过于陈旧。据我所知,这份报告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出来了,到现在已经快20年的时间了。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早就物是人非了。故用那时的数据来作为现在ERP项目的论据,那明显太过于牵强附会了。我个人觉得,我们若要引用别人的研究报告的话 ,则时间间隔最好不要超过5年,否则,就会失去参考的意义。
第二大误区:先有信息化项目,再有论证过程
我自己做过信息化论证,也看过不少企业的信息化项目论证报告,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信息化项目论证报告的题目都是“某某软件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其实,这不是项目论证报告,因为已经有了论证结果,要上“某某系统”。其实,要说是个项目建议书,也许更加贴切一些。
一个好的项目论证报告,不应该从软件出发,而应该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我在做项目论证说明书的时候,第一部分就是详细列出了企业现在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部门之间的协同不够到位,业务数据控制不够严格,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不统一等等。有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之后,再分析现在有哪些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可是,有不少企业的思维方式不是这么样的,他们是反过来的。先说企业准备上什么什么软件项目,然后,这个软件项目可以 帮助企业解决什么难题。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很明显,这是一个项目建议书,而不是项目论证报告。
那我为什么不建议现有软件还再论证呢?
因为如果如此倒过来做的话,很容易犯一些错误。
如企业有时候遇到的问题,可能不是很大,只需要一些普通的管理软件就可以解决。但是,我们再刚开始就把项目定义成企业资源计划项目,那不就是小题大做了吗。反过来也是如此。有时候,企业遇到的问题可能比较大,光靠进销存软件项目可能还不能解决。但是,我们在信息化项目论证之前,就给项目定了基调,要上进销存项目。其实,很多小脚穿大鞋或者大脚穿小鞋的项目就是这么造成的。
再如,若以软件出发,则会漏掉一些企业的真实需求。因为我们刚开始就决定了要上的软件项目,那我们考虑问题的思路就是这个软件可以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而不会是我们现在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软件去解决。我们若按前者的思路考虑问题,则当软件无法实现的需求而我们企业中实际遇到的需求,则很有可能会成为漏网之鱼。被我们忽视过去。
所以,这种现有结果,后在论证的 项目论证书,我个人觉得,其会引导企业走入误区。
第三大误区:项目目标不够具体
在项目论证书上,有一块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定义项目目标。但是,我看过不少项目论证书,项目的目标是定义了,但是不够具体。如我看到过一家企业的项目认证书,其上面项目目标写的非常的宽泛。如写着想通过ERP项目,实现降低企业库存,规范企业的操作流程,提高业务的准确度,增强管理者对于业务的把控能力,等等。这些泛泛而谈的项目目标具有参考性吗?有指导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做项目论证书的时候,目标一定要具体,否则的话,做了就等于白做。明确的目标,其实就是对于以后供应商的要求,就是以后项目合作伙伴要交的答卷。所以,项目目标越具体、越细化,则对以后项目的指导意义越大。
当然,要做出明确的项目目标,我们也要投入比较大的精力。如需要在项目开始之前,做一些比较深入的调研,把一些隐藏在员工心里的问题都暴露出来;同时,也需要对信息化项目有个整体的规划,解决一些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
做一份项目论证报告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要做出一份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化项目论证报告就有一定难度。因为这不同于厂房项目的论证报告,厂房有实体在,比较好做;而信息化项目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无形的项目,所以,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很可能也会过于空泛,陷入项目论证报告的误区。以上是我对项目可行性报告三大误区的总结,欢迎大家批评指证。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