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银行风险控制之只闻楼梯响

2009-04-07 09:21:11  来源:中国经营报

摘要:金融危机加剧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业的高管对风险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要想将银行的风险管控需求通过最恰当的技术手段实现并非易事。
关键词: IT风险

  金融危机加剧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业的高管对风险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要想将银行的风险管控需求通过最恰当的技术手段实现并非易事。
  谁是推手?
  近日,招商银行”新资本协议办公室“副主任李明强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他的困扰:”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推进,我们面对的业务种类、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和监管要求越来越多样化,银行系统性风险日益增大。“
  这也是国内许多大型银行的共同问题。
  对于更多的中小银行而言,直观的风险预警则来自于经济危机。制造业、房地产业等倒闭、资金链断裂等,给银行的相关资产质量带来了压力。
  广西省柳州市商业银行副行长谭淑文对《中国经营报》感慨:”金融危机以来,这家以中小制造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城商行风险骤增。这促使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如何降低风险。“
  同时,来自政策层面的督促也使得银行的风险管控亦被提上日程。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规定,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从2010年底将必须开始全面实施《新资本协议》,其他城商行等随后分批跟进。《新资本协议》框架2004年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该框架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提供了统一框架和标准。
  因为落实《新资本协议》的必要技术途径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信息化系统,诸多的管理软件企业事实上成了银行风控快马加鞭的主要推手。
  记者了解,大银行上马一套风险系统大约需要3亿~5亿元。中小银行价格则维持几千万元左右。在国内,城商行和农信社的总数量达到一万多家。这意味着未来风险管控市场容量不容小觑。
  据用友NC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廖继全介绍:”《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一般需要分成25~30个项目,开发成本非常高。“因为敏感的嗅到银行风险管理商机,用友2007年已开始致力于风险管控项目的研究。
  去年年底,用友银行客户约100余家,市场占有率达90%,银行业务累计签约额才不过1.95亿元。今后银行业务有望成为其业绩的推动力量之一。这直接促成了诸多管理软件企业对银行业务的虎视眈眈。
  ”这对于我们是一笔巨大的投资。我们通常会参考大银行风险管控的成功经验,然后选择更具成本优势的国内管理软件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杭州市商业银行的一位负责人称。
  蹒跚起步的系统
  抛去高昂的价格因素,从技术上落实风险管控项目也并非易事。
  以招商银行为例,早在2007年底招行行长马蔚华就组建了专门进行风险管控的机构——招商银行新资本协议办公室,并为此聘请了风险管理专业人士李明强任主任。李此前在加拿大的一所经营规模数千亿美元的银行从事风险管控研究。
  据李明强介绍,招商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目前依旧处于”起步阶段“,还在不断地完善。
  困难之一在于银行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尚难达标。一套风险管控系统实施一般要分成25~30个项目,对银行本身的信息化程度要求相当高。即只有财务、人力、客户关系等各环节完全信息化,实现相互兼容和对接,才能在此基础上搭建风险管控系统。
  但现实情况则是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大型城商行业务发展急速,管理软件系统淘汰频率频繁,面临着新上马软件和其他部类软件平台兼容的问题;而规模相对较小城商行和农信社信息化水平低,部分甚至还停留在依靠银行自有IT部门手动开发层面。也有银行甚至希望能通过简单的软件转换来应付政策变局。
  这种局面使得银行风控系统只闻楼梯响,全面阻击风险尚待时日。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