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5 09:03:35 来源:万方数据
中小型制造企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型制造企业相比,中小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制造企业信息化测评,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中小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指导企业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政府等进行科学决策提供量化依据。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具体评价方法,并以东莞市部分中小制造企业为例进行了研究。
一、制造业信息化评价的研究现状
对企业信息化的评价,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套公认权威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我国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2002年10月信息产业部发布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包括“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企业信息化补充指标”和“企业信息化评议指标”等几部分。此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为基础,结合制造业特点对“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指标进行了具体化,发布了《制造业信息化指数构成方案》,包括“制造业信息化企业指标”和“制造业信息化环境指标”两部分。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宏观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但在指标构成及指数计算方法上仍存在较多的争议。
国内一些学者也采用不同方法对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进行了广泛深人的研究,如郭伟、胡明艳等从系统动力学观点出发,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量化关联模型,对多个典型区域制造业信息化市场系统的特征数据进行分析。胡军、阎艳等提出应建立同行业同一类型企业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为解决当前制造业信息化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参考方法悼J。齐二石等则根据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开展情况和实施特点,构建了制造业信息化实施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熟度,对企业的信息化实施能力进行测评。
但是,目前提出或使用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方法大都存在指标种类繁多、计算过程复杂的特点,有些还涉及深奥的数学模型。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并不是很适用,因为中小企业往往技术薄弱、人员素质偏低,对这些方法不易掌握和理解,而且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建立适用的信息化测评方法。
二、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较低,但投资能力正不断增强,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程度不同地拥有了信息技术装备。与大型制造企业相比,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信息化意识不强,对信息化的认识比较模糊。目前,我国许多大型企业已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惜投入巨资进行信息化建设。而许多中小企业迄今仍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信息化认识模糊,以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多添置些计算机硬件设备,建立网页、网站,缺乏对信息化的规划。
(2)信息化投人资金不足。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自身资金实力有限,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生存率低、资信度差、抵押资产少等原因,外部融资难度也很大。这就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难以持久开展。
(3)专业人才匮乏。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的原因,对人才吸引力不强,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又常常忽视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管理,造成技术力量薄弱。
(4)信息化需求主要集中在核心业务。与大型企业更关注长期效益不同,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核心业务,着眼于解决眼前急迫的生存问题。由于资金不足,对中小企业而言。从核心业务着手信息化建设,往往比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更易取得成功。
三、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设计
考虑到上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结合对东莞市60多家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查,我们认为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坚持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遵循简约、全面、重要、适用的原则,既考虑科学的理论基础,又兼顾中小企业规模小、关注核心业务等特点,选取的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且便于采集,指标数量尽可能精简,在全面反映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细化对制造企业核心业务测评的指标。遵循上述思路,我们以信息产业部发布的《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布的《制造业信息化指数构成方案》为基础,从信息化环境、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化绩效三个方面来评价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具体指标如下:
(1)信息化环境指标
信息化环境是指衡量企业目前实施信息化所需要企业组织构架、人力资源保障和硬件环境,是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硬件设施的建设、人才的保障是当前进行信息化水平评价的重要内容。具体指标包括:是否设置首席信息官(CIO)职位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是否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和预算制度、信息化投入占总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信息安全的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员工信息技术培训率、每百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人数、每百人信息技术人员数、信息技术人员学历水平、企业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计算机的联网率、网络性能水平等。
(2)信息化应用指标
信息化应用是指衡量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即企业的生产、管理等流程中应用了哪些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如何。这是制造业信息化评价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首选环节。
具体指标包括:CAD/CAM/CAPP/PDM/PI。M的应用情况、主要产品生产线的数控化率、PLS/DCS/FCS/APC及工艺流程优化软件控制的生产过程所占百分比、生产过程数据采集情况、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水平、办公自动化系统(OA)应用程度、SCM/CRM/MRP应用水平、电子采购占总采购额的百分比、电子销售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等。
(3)信息化绩效指标
信息化绩效是指信息化技术和系统对企业目标实现的贡献度,是实施信息化总体价值的体现。具体指标包括:新产品的产值率、按时交货率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销售额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金年周转率提高度等。
(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目前常用的多指标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方法。比较而言,层次分析法既可以克服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含义模糊、一般人员难以理解的缺点,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德菲尔法主观随意性大的不足。层次分析方法(AHP)的权重确定方法有和法、根法、(对数)最dx--乘法和特征根法。特征根法提出最早,应用最为广泛,在数学软件发展的基础上其计算也较为简单,因此,本文采用特征根法进行计算。
(三)综合评价
在确定评价指标、分配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可以计算出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值。设综合评价值t,则厶代表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总得分,t越大信息化水平越高;i为评价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个数;P。表示第i项指标得分,各指标满分都是100分;Wi代表第i项指标的权重,所有指标权重和为l。
四、评价结果及分析
我们以东莞市被调查的部分中小型制造企业2006年各项指标为样本,使用上述评价方法计算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值,排名前5的企业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
可见,这些中小型制造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对各指标得分情况的分析表明,信息化应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是:(1)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广度不够,被调查的企业中采用CAM/CAPP、SCM/CRM技术的约在35%左右,应用MRP的企业只占12%;(2)已使用的一些信息技术在使用深度上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企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率及数据采集率都比较低,对网络的应用也主要停留在收集资料、对外发布信息上,大部分企业离真正的电子商务相距甚远。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有:(1)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企业没有设立首席信息官(CIO)职务或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CIO职务,但级别不高。(2)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偏小。63.63%的企业信息化投资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l%,平均只有0.39%,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占销售收入2—3%的比重。(3)员工素质普遍较低。该问题已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同,被调查的企业中有82.86%的企业将人员素质偏低、技术人员流动性大作为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五、结论
通过测评,我们认为本评价方法能较好地反映中小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通过对各要素的分析可以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对现阶段中小型制造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