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如何选择信息化策略

2009-02-18 08:18:44  来源:万方数据

摘要: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选择信息化的建设策略也不同,如同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幼年、青年和成年几个阶段,企业从创立之初到发展壮大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规模从小到大,人员从少
关键词: IT规划 信息化策略

  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选择信息化的建设策略也不同,如同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幼年、青年和成年几个阶段,企业从创立之初到发展壮大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规模从小到大,人员从少到多,竞争力从弱到强。而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信息化的战略和规划也各有不同,对于企业来说,明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恰当的措施是信息化成功的关键。
  初创型企业:处于启动期的信息化
  对于处在生存期的企业来说,他的特征就是规模小、人才缺、资金少以及竞争力弱,基本还在生死存亡的边缘挣扎。但是他们并不是没有信息化的愿望,只是由于资金、人员和实力各方面的条件不成熟,企业不敢轻言信息化而已。
  所以,对于信息化还处于一穷二白的初创型企业来说,此时最好的信息化策略就是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采用重点突破的方法,用尽量少的投入,尽量快的速度,获得尽量大的改善,从无到有建立企业的信息化体系。而最直接、最见效的策略就是选择一个核心的业务领域作为信息化的突破点。
  以制造业的服装企业为例,此阶段企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即是库存管理。无论是材料库存和成品库存,还是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往来,依靠手工管理很可能造成账目不清、库存不明,造成错误的缺货报告和不必要的采购库存,给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企业运营造成很大的负担。
  此时,快速有效地实施一套库存管理系统,在管理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库存的同时能够自动生成往来的明细账目,一方面,企业采购部门可以随时掌握准确的物料和成品的种类和数量,为生产部门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及时补充缺料;另一方面,销售部门在向客户推荐和销售产品时,可以侧重于现有库存作重点推荐,既可以提高交货速度,又可以降低企业库存,减少在库存管理、场地和资金占用上的压力。这对于要求快速抓住市场变化的初创型服装企业来说意义可想而知。
  此阶段,除了选择信息化的突破点,还有另外一些棘手的问题。第一,在信息化规划过程中不知如何严格控制软件规模和预算,进而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第二,由于缺乏信息化人才,企业老板即使在选型过程中能坚守自己的价格底线,也无法判断哪一款软件能够满足自己的实际管理要求。为此,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弄清楚自己想要的
  企业要从当前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来考虑对信息化的需求。要弄清楚,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哪些问题是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来解决的,在这些问题中哪些又是最紧迫的。而利用系统解决问题的难度如何,效果怎样,行业内有没有标杆企业可以参考。
  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是成功开展信息化的前提。然后按照销售、采购和生产的领域来归类,从战略、执行和操作的层面来细致分析,最后得出企业最紧迫而且能够通过信息化能解决的需求。以此为依据作为规划和实施的基础,才能保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有效地控制预算和减少浪费。
  挡住软件公司的诱惑
  在选择软件和咨询公司的时候,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真实需求,不被顾问口中的玄妙技术和创新功能迷了眼,抓住自己需要的,挑选对方推荐的,拒绝自己不需要的,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千万不要被那些华而不实的功能掏空了口袋。
  选型要眼见为实
  初创型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人才可能让老板担心选错软件。决策的风险无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尽量降低风险系数,最直接的方法即是“眼见为实”。选型时各家公司都会强调自家的产品最合适,对企业来说,“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是最好的验证策略。无论分析报告多么精彩纷呈,都不如切实地用软件演示一番来得实在,能不能解决问题,把软件试用起来就知道了。
  总之,对于初创型的企业来说,不能因为忙于创业就忽视信息化的应用,更不能因为实力不强就放弃信息化的建设。因为,如果在创业初期即适度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可以让企业在规模、资本并不占优的形势下,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急需的地方,进而增强企业的存活机率,从恶劣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发展型企业:处于发展期的信息化
  处在发展期的企业,已经摆脱了生存压力,开始进入了迅速扩张的成长期,无论是企业的规模、人员、产品和服务都有显着的提升。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依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很难在如此快速的发展速度和日益扩大的规模下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不对信息系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提升,将很难保证企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这个时期,企业的信息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开始进入发展期,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的自觉要求,并被列入企业的发展规划。此时最好的信息化策略就是“深挖潜力,从有到精”。坚持专注于根本的管理需求的同时,促进某一业务领域内的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从只解决基本的管理需要扩展到通过系统促进业务的发展,从满足“有”到追求“精”。
  还以服装企业为例,进入发展期的服装企业,订单的数量越来越多,客户的要求越来越细,产品的批量越来越小,下单的提前期越来越短,这些都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已有的库存管理系统对物料和成品的粗放型管理了,还要求将简单的库存管理扩展到更精深的ERP管理,控制好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调度计划和品质管理等生产过程。
  提升生产制造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对发展期的服装企业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灵活的生产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多批次、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能力,增强接单能力,扩大接单范围。另一方面,通过精益化的原料、生产和品质管理,可以大大缩短交货周期,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此阶段,除了努力提升系统管理的精度和深度之外,通过对信息化的深挖提高灵活的制造能力,以应对日益严苛的客户需求,将是企业在发展期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为此,企业应当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提高企业的“灵活度”。建设灵活的信息系统
  灵活的制造系统是企业在高级计划与排程(APS)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和改善,寻求到一种快速反应并能根据制造任务和生产品种变化而迅速进行调整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高级计划与排程包含了需求计划、生产计划及排程、分销计划、运输计划和企业供应链分析等内容,因此,企业应该及时对原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已有的库存管理的基础上,“深挖一公里”,通过新系统的专业化管理提高生产的灵活度。
  采用灵活的生产方式
  虽然信息系统能够为“灵活制造”提供根本性的保障,但实际的生产活动还是要靠设备和工人来完成,必须采取灵活的制造方法,进而精减流水线、重组工作台、节约场地和扩大产能。
  企业可以采用的灵活生产方式包括:细胞生产方式、一人生产方式、台车生产方式、固定线加变动线生产方式等,其宗旨就是根据不同订单规模、产品特点和批量大小,采取最快速、最经济的方式来生产,用尽可能低的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产能。
  总之,“灵活制造”的趋势是:生产线越来越短,设备投资越来越少,中间库存越来越少,场地利用率越来越高;在APS体系中,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交货速度越来越快,异常处理灵活性更高;各类损耗越来越少,效率越来越高。
  总之,对于发展型的企业来说,通过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不断深挖潜力,是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
  成熟型企业:信息化从精到优
  处在成熟期的企业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程度,企业有稳定的客户,有固定的供应商,有精益的生产力,有可观的收入,一切似乎都很完美。但情况远非如此,成熟期的企业看似顺风顺水,实则暗藏危机:客户关系变得愈发地难以管理、供应商时不时地出状况、日益精细的管理下库存压力却越来越大以及缺货的报告越来越多,结果生产力似乎总是达不到要求,只好不停地扩建工厂,最后只带来更多的库存。
  这个时期,在某几个关键业务领域信息化已经有了成功的应用。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职能的细分,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只追求单个领域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此时最好的信息化策略就是“加强协作”,建立起全面的沟通和协作平台,使各部门内部系统之间无缝对接,在整个企业内部达到全面管理和整体协作的程度。
  比如生产部门除了深化自身的管理和控制之外,还要求加强与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的合作和互动;销售订单能直接转化成生产订单,物料需求能直接转化成采购预测。如此一来,通过部门之间的协作,降低成品库存和材料库存的压力,让销售卖出去的都是库存里有的,让采购买回来的都是生产需要的,进而提高内部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整体协作的能力对于成熟期的企业来说非常关键。一方面,通过沟通协作可以有效提高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能力,减少因部门之间信息不协调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有效的协作可以降低规模扩大后带来反应迟缓的负面影响,保持生存期和发展期所具备的快速响应能力,不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
  此阶段,除了全面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各系统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互联互通之外,企业还应该以全局的观念,对流程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整合。因为,此时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不能单靠技术的提升和系统的升级来实现了,还需要流程上的支持。
  业务流程的整合
  在很多流程中,目的不明、责任不清、环节冗余以及效率低下是最常见的问题。“目的不明”导致流程在设计之初就没有找准定位和侧重点,经常是绕来绕去做无用功;“责任不清”导致了有利益时你争我夺,有责任时相互推诿;“环节冗余”导致了效率低下,芝麻绿豆大的一件事也要你审我审大家审,到最后没人审,浪费时间和资源。
  此种情况下,将流程重新进行梳理、精简和优化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为了克服人的惰性和对利益再分配的恐惧,在变革的初期就应该让所有人员对即将到来的变革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清晰的认识,不会因为误会和猜疑给变革造成不必要的阻力。
  而要达到目的应该做好这样三点:第一,把变革的意图解释清楚;第二,让即将受到变革影响的人员参与具体的变革措施的制定;第三,把变革后可能产生的改变和结果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个相关人员。
  信息系统的整合
  “信息孤岛”是信息化从发展阶段过渡到完善阶段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他阻碍了各部门间有效的沟通协作。
  做到以下两点很关键:打破不同应用系统间的壁垒,达到数据和系统的整合;在规划中贯彻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的设计思想,实现现有应用系统的协作,并为新系统的加入预留一定空间。
  具体来讲,可以在实施过程中选用BizTalk等类似的协同平台,充分保证异构数据的整合,保证业务数据的连贯,保证数据来源的唯一,保证业务系统的融合;尽量利用系统的后台整合和服务器端部署,减少对应用系统的改动,提高直接用户的体验感受,达到客户端的无感觉过渡。
  总之,对于成熟型的企业来说,通过信息系统的整合来促进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是这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企业按照系统思考的方法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信息系统的融合使控制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流程和系统的整合,让企业仍然可以保持之前的灵动和快速,做一只能够起舞的大象。
  卓越型企业:信息化追求产业链整合
  处在卓越期的企业,盈利已经不是其惟一的目的,企业在自己的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甚至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信息化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是业内的标杆,此时,全面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追求卓越成为企业不断求变的更高目标。
  这个时期,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相当高,内部全面实现了数据整合和互联互通,所有部门都在同一个协同平台上工作,信息沟通便捷,业务流程完善,数据流转顺畅。此时最好的信息化策略就是“创新”,不断尝试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升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业务的发展,引领企业创新。
  开始追求卓越的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对内部生产制造、采购、销售和库存的管理,转而开始关注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一方面,通过对上下游厂商的管理提高其对本企业的服务水平,达到提升企业自身能力的目的,比如加强对上游物料供应商交货期的控制,对物料品质的控制,对下游渠道商的需求控制和物流管理;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上下游厂商的共同进步,通过整个产业链条的提升达到多赢的局面,如建立VMI(供应商管理库存)与渠道商共享实际销量数据,帮助其制定各种规格产品的合理库存。
  值得提醒的是,信息高度互通的同时也要注意数据交换的安全和协调。
  保证数据的安全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企业间的合作和依赖越来越紧密,对信息共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不同企业之间无论是管理、流程还是工作习惯都各不相同,要实现信息的互动和交换又谈何容易。
  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属于企业机密,比如EDI中的订单信息,VMI中的库存数量。在共享给合作伙伴以获取高效协作的同时,也要确保其安全,除了对共享内容进行必要的管理和限制,对于网络安全、系统接口等方面的考虑也要充分重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遵循统一的规范
  每个企业的信息系统都各具特色,数据也复杂多样,要实现企业级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必须充分考虑数据交换的规范和标准,保证数据交互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具体来讲,应该尽量采用成熟的标准(比如RosettaNet标准)和适当的工具,在统一的标准框架下实现稳定的互联互通,加强相关企业间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实现更紧密的合作。
  总之,此阶段企业除了要关注自身的发展之外,还要以开放的思维,跳出单个企业的限制,从产业的高度来规划企业的长远发展。因为,只有所在的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正是因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信息化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企业应该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信息化策略,从规划、选型和实施方面采取与企业规模和发展现状相适应的方法和手段,让信息化真正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作拖累企业发展的包袱。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