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6 10:44:52 来源:《软件工程师》
信息孤岛的来源
我国企业目前普遍缺乏对IT系统在企业应用的整体观念,往往对信息化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前期的系统咨询论证也不够充分,实践中偏重于某一个业务环节或者某一个管理功能的信息化,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与整体集成和沟通程度不高。从技术的发展角度看,由于技术状态的不均衡,各厂商的经验和从事的服务范围限制及平台、工具的不统一,加之管理过程和管理系统的规范标准缺失,使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集成性成为问题。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所用的软件系统也将越来越多,于是就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信息孤岛。
广义上,信息孤岛可以存在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以及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信息孤岛带来的不良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数据的一致性无法保证,信息及时共享、反馈难,企业数据中存在大量的冗余和垃圾信息,信息需要重复多次的输入。
据META Group的统计,一家典型的大型企业平均拥有49个应用系统。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进程,使企业在进行新一轮投入时,瞻前顾后,难于决断。
信息孤岛的解决方案
观点1:共享
此种观点认为,现有企业信息孤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原有数据不能共享,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因此解决的关键在于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共享。
手段:内容管理。内容管理是在使用端建立一个跨平台的系统,让各种应用系统都能通用,并使人事、销售、行销等不同部门、不同需求的人都能使用。内容管理平台就是以信息共享为目的,集信息数字化、分布存储、管理、传播、查询为一体的管理平台。
观点2:集成
此种观点认为很多用户的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实施先进理念的基础。单纯的共享不但可能无效,反而可能导致更多的问题。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应该求助于集成型的方案。
手段:企业应用集成(EAI)。EAI将集成基于各种不同平台、不同方案建立的异构应用。通过不同技术层面上的整合,用户完全可以做到对整个管理系统的单点进入、个性化访问和可控式访问等。
观点3:重组
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必须保证与内外环境相适应,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企业的动态成长、复杂的应用环境与多种应用系统之间的冲突,形成了信息孤岛。笔者认为,无论是共享还是集成,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企业IT规划才是实现信息孤岛结构重组的最有效手段。
如果没有总体规划,尽管提高了部门内部的工作效率,但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不仅某些工作重复,而且数据还无法发挥作用,更主要的是难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模式。根据METAgroup的调查,一家大型企业的IT预算有33%花在对原有系统的集成上。归根到底,是由于企业没有做好实施前的规划工作。
■IT规划的收益
企业信息化规划以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企业各部门的目标与功能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的实践和对IT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的信息化远景、目标和战略,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协调发展IT的应用,及时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充分地利用企业资源。规划在时间上的跨度一般是三至五年。每年要根据新的环境,企业新的发展,与新的IT趋势等因素做出调整和完善。
在信息化的各个环节中,IT规划是必不可少、最为关键的环节。信息系统需要整个企业有一个超越部门利益和部门态度、立足于整个企业客观条件和发展要求的总体规划。信息规划可以统一企业内部的认识,避免变革中的内乱;能够节约资金和时间,提高实施效率;同时,IT厂商也经常以自身信息化状况和观念衡量用户的信息化状况和观念,因此与用户的期望产生很大的距离,而信息规划可以拉近期望和现实的距离、用户与厂商的距离。
对整个企业而言——有助于体现信息化所必须坚持的“Top Management”原则,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公司重大项目开展实施;
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始终能与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保持协同一致;
有助于全面了解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
在综合考虑各种问题和因素的情况下,能从公司全局着眼,明确规划内容和重点,分清轻重缓急,进而确定相应的实施步骤和计划;
能防止重复投资,统一公司资源,有计划、分步骤地集中实施;
对各部门而言——能有效避免因各自为政而导致的应用信息系统功能单一、规模小、分散独立难以有效整合、信息分散等弊端;
有助于将精力集中到对自身需求的分析上,防止因处理部门间协调、接口等问题而产生的大量损耗,保证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始终以部门需求为导向;
将在公司内积极倡导“信息共享”的企业文化,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使各部门均能最大化地利用公司内外的信息资源,节省以往为获得相关信息而投入的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
■IT规划的步骤
(1)形势分析。
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需求;
研究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IT产品的发展趋势;
认识企业目前的信息化程度和信息资源。
(2)制定战略。
根据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
起草企业信息化指导纲领,纲领代表IT部门在管理和实施工作中需要遵循的企业条例,是有效完成信息化使命的保证;
制定信息化目标,即企业在未来几年为实现远景和使命而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
(3)设计信息化总体架构。
包括信息系统应用层架构、数据层架构、开发层架构、技术层架构、操作层架构等。
(4)拟定信息技术标准。
涉及对具体技术产品、技术方法和技术流程的采用,也是对信息化总体架构的技术支持。通过选择具有工业标准,应用最广泛,发展最有前景的信息技术为标准,可使信息化具有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提供安全、先进、有竞争力的服务,并降低开发成本和时间。
(5)进行项目分派和管理。
对每一层次上的各个功能模块,以及相应的各项信息化任务进行优先级评定,进行统筹计划和项目提炼;
明确每一项目的责任、要求、原则、标准、预算、范围、程度、时间,以及协调和配合;
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最后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
(6)总结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组成和结构。
■IT规划的关键
追溯IT和管理方法的发展历程,早期的企业信息规划在总体规划方面几乎等同于计算机选型。当时主要还局限于网络环境设计、数据库选型、系统功能罗列等,最显着的特点是重硬轻软、重网络轻数据、重Web应用轻DB应用、按报表原样建库等,信息孤岛问题也就相伴而生。
现代企业对IT规划的理解和实施越来越成熟,逐渐引入了整体性、持续性等比较理性的原则。只有确定企业所属的成长性阶段和IT整体规划目标,在设计上从管理应用、产品功能、产品技术、行业特性四个纬度取得最佳平衡,提供一个高度集成、统一的满足企业管理信息化整体需要的弹性应用框架,应用实施才能真正有的放矢。
从实施主体来看,企业信息化规划的重担必然落到专业的信息化咨询公司肩上。这里所谓的咨询公司是指不以销售某种软件产品为目的,而是以咨询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信息化咨询服务企业,是用户企业(甲方)、信息化产品供应商(乙方)之外的第三方。
具备专业信息化人才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公司,具有独立性、中立性的特点,并不以推销产品为目的,因此可以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交符合企业现状和发展要求的信息化规划。同时,第三方咨询公司通常还承担帮助企业选型、进行项目实施的监理和实施效果的评测等工作,实际上就要承担一定的保障信息化项目成功的责任。这样可以使企业有效规避风险。
据英国经济情报社、IBM咨询和埃森哲咨询所作的联合调查表明,年收入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当中,95%进行了IT规划;年收入在1~10亿美元中间的中型公司当中,91。3%进行了IT规划;年收入小于1亿美元的小公司当中,76。1%进行了IT规划。国内很多企业也真正开始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战略角度的规划。
有业界专家将IT规划的开展思路归纳为8个字——“方法驱动,结果导向”,即按照“动态进程”,科学开展各项工作,生成完备的成果,从而避免不应该的缺漏,推动相关工作的协同进行。唯独如此,才能从本质上解决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