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2 17:24:10 来源: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8年,ITIL对于中国用户来说不再是陌生的新名词。神州泰岳首席分析师隋华峰结合ITIL实践问题,畅谈了国内企业实施ITIL的体验。
隋华锋是国内最早获得ITIL认证的专家之一,在IT服务管理领域拥有10年以上实践经验。较早地提出了“基于ITIL和服务台产品建设IT服务管理体系”、“国际领先的ITIL理念必须密切结合国情和现阶段实践水平”、“把ITIL经验应用于电信网络运维管理领域”等观点。
小卖部与超市
ITIL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这是否适用于中小企业?小卖部的规模是否需要超市一般的管理呢?
记者:在推广ITIL的过程中,根据项目实施的经验,您觉得主要存在怎样的问题?
隋华峰:用户当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比如说实施过程中走弯路,要么盲目崇洋、要么刚愎自用。但是目前ITIL标杆和客户实际水平之间存在失衡问题,这可以用“眼大肚小”来形容。由于用户在接受ITIL的宣传中,对于ITIL缺乏平实的认知态度,导致对ITIL过于理想化。这很容易导致用户在实施过程中丧失信心。
记者:这一点上,用户应该理性一点。
隋华峰:目前看,现在国内做IT服务管理比较多的是一些汽车制造厂、保险公司这样很大的企业。这种企业最初也容易期望过高,但在实践中会发现自己的认识有偏颇,会变得务实一些。而像更小一些的厂矿、企业要做IT服务管理,一试发现不行,那会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以后再做。
记者:一些中小企业会觉得大企业用ITIL是属于一个比较合适的管理,他们会有小卖部为什么要用大超市的方法来管理这种想法。
隋华峰:有这样的问题。这也要从几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与经济发展有关,举POS机的例子来说,大超市使用POS机,小卖部可能就不用。但国外小卖店也用这种POS机来管理的。另一方面,就是这种POS机有没有到那种连小卖店也能买得起的程度。但是能不能开发出适合小卖部用的POS机目前还是存在着一定困难。
制度内外有冲突
ITIL是舶来品,在国内实施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本土使用习惯和文化的冲突问题。
记者:在使用国外电子化工具当中,是否有因为文化问题而造成的冲突,能不能举例说明?
隋华峰:用派工单这个简单事例说明,客户根据自己习惯派发工单给订货人,他希望有一个按钮可以直接一步完成派发或是抄送的任务,但是国外的电子化工具认为这是不同事件,需要分诸如填写负责人、修改状态、保存等3~5步来完成任务,收件人收到后应该修改状态为受理。但国内不习惯这种作法,这就出现了国外工具不能满足国内用户需求的冲突。这是用户想法跟国外的产品工具之间的冲突。
这到底说国外产品工具的做法是对的,而用户习惯不对?还是说国外产品工具做法是不对的,而用户习惯对?还是更进一步说习惯是对的,ITIL也是对的,而工具不对?
到底什么是对的?我们的经验是,ITIL的业务经验跟核心观点都是非常正确的,大部分是符合国内需求的,比如问题和事件的区别等。
所以就要分清楚哪些是ITIL的业务实践、经验,国内实际问题要是不符合这种经验就是要逐步改进的;哪些不是ITIL精髓而是西方的习惯沉淀下来的,这些我们就要去掉,按照我们国内的文化和习惯去做。
这个问题如果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是文化的冲突。根据国外文化习俗,制度在系统外,举例说就是在派发工单时,该派给谁不该给谁这些都是脑子里想的事情,系统里不需要说,而国内的习惯是希望把业务规则放在系统里。我认为这才是很本质的问题,但冲突本身不涉及ITIL的精髓。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