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7 08:24:17 来源:CIO 时代网
“服务级别管理(SLM)”是指企业在可以接受的成本条件下,就IT服务的质量所做出的包括谈判、定义、评估、管理、改进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是ITIL的十大关键管理流程之一。
SLM能够定义IT服务的级别,建立服务水平监督体系,来保证服务达到规定的水平等级,即使服务失败,也可以正确分析原因,帮助公司做出正确的应对决策。
SLM的任务就是要在IT服务质量、客户关系、以及IT服务成本三者之间博弈,以寻找最有利的平衡点。
SLM管理需要涉及到服务目录(Service Catalogue)、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级别协议)、OLA(Operational Level Agreement,操作级别协议)和UC(Underpinning Contract,支持协议)等关键管理要素。
服务目录
“服务目录”定义了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全部种类以及服务目标,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涉及到的内容很可能已经在其他的一些文档比如SLA中被提及,服务目录往往不再单独列出,避免文档的重复。
服务目录是表达客户期望的关键性文档,它应该是公开的,不论是服务提供者还是客户,都应该能方便查阅这些资料,在某些场合下,甚至会有一个专门的内部网站点来完成这项任务。服务目录会利用一些来自质量控制系统的信息和文档,这些质量信息需要进行定期回顾,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客户或者业务的具体需求。
服务水平协议
服务级别协议SLA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IT服务提供商与其客户之间的一种书面协议,规定了服务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和双方具体的责任,是有效的衡量考核工具。有关服务级别管理的最佳实践证明,SLA是SLM赖以成功的信息基础。
SLA的重点是个“A”——Agreement,这就是说SLA要建立在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同意的基础上,而不能互相敌视。在IT服务提供商和客户之间应该有一个共识,要努力建立真诚的合作伙伴关系,只有这样SLA才有可能是互惠互利的,否则SLA带来的结果只能是信誉的下降和互相之间无休止的推诿扯皮,根本无助于服务质量的改进。
最初,服务水平协议是用于描述针对单项服务或是单个客户的细节信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信息会在服务目录或者质量手册上被详细记录,因此服务提供商无需在每一个SLA中再重复。这样,SLA就逐渐地只关注某项服务的特征信息,不再面面俱到,以保证一些重要的细节不会因为信息的复杂而丢失。
在最终成文的SLA中,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谈判、双方同意、并被记录在案,作为SLM中的一部分。 SLA是由客户和服务提供商双方的高层管理人员授权认可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授权建立在信任和了解的基础之上,而且在需要的时候,任一方的管理层都能够及时对授权进行必要的调整。
某些细节信息可能在一个或者多个SLA中被描述,这取决于所提供服务的规模、服务的复杂程度、客户分布以及客户数量。SLA可以非常简单(比如仅仅说明所有的PC硬件故障都必须在X个小时内恢复正常),也可以包括非常复杂的条款,以覆盖服务的方方面面。SLA中所包含的信息大致上包括:
◆ 服务概述和业务关键流程描述
◆ 有效期限和SLA变更控制机制
◆ 授权协议的细节信息
◆ 双方沟通的渠道、方式以及回顾汇报形式的描述
◆ 服务时间、服务进度计划
◆ 客户的责任
◆ 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和义务
◆ 高管理层面的财务信息,比如说相关费用的记账方式
◆ 术语表
◆ 服务要达到的目标,比如响应时间、可*性和可用性等
◆“意外”的定义以及故障的恢复
服务目标需要双方仔细地推敲制定,要考虑用户需求、经济效益,力求实际可行。同时服务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有许多信息在其他的文档中会提及,所以在 SLA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关键服务的关键指标,并由客户明确向服务提供商指出,避免日后不必要的矛盾以及在管理成本和时间的损耗。
一般来说,SLA不需要面面俱到,如果公司制定的SLA过于复杂,问题很可能出在两个方面:一、可能是双方对客户真实需求以及其重要程度的认识不足;二、客户对服务提供商并不信任,从而在SLA中坚持将服务要求详细说明,借此希望能够“迫使”提供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虽然看起来好像是客户在吹毛求疵,但是从客户的立场出发,他们有理由认为,一份SLA的内容、结构以及其定义的服务目标完全应该是以客户的业务需求为最终依据,因为归根到底是SLA是为客户服务的,客户决定了SLA的一切,服务目标究竟有没有达到,的确应该从客户的角度来衡量,而不是由服务提供者说了算。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只有客户对服务提供商充满信任,SLA才有可能简化。
服务的可持续性计划和财务管理的具体细节只是参考SLA中的信息,而不会在SLA中进行专门规定。
术语表应该统一制定,并在各类文档里强制规范使用,包括服务目录和SLA。在制定术语表的时候要“不厌其烦”,要有严谨作风,就算再简单明显不过的东西该统一就要统一,这对日后衡量评估服务水平大有裨益。
和所有其他的管理文档一样,SLA应该服从公司整体的变更控制行动。一旦发生的变革比较显着,SLA就需要重新谈判,重新授权,相关的信息也要做出相应改动。在现实环境中,一些大的业务变更,如组织扩张、业务重组、公司兼并、客户需求改变等,都要求服务级别进行相应调整、重新定义、甚至暂时冻结。所以,SLA有必要保证一定的灵活性来适应这些变化的情况。
支持服务协议
支持服务协议有时也可以叫做操作级别协议(OLA),用来支持SLA中的服务水平级别的实现。OLA是后台的协议,它定义的服务内容可能与客户不发生直接关系,但却是实现SLA所必不可少的。
OLA在很大程度上和SLA很相似,但是定义的服务内容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公司内部,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是公司的业务能不能正常的运作。比如对于工作结算部门来说,关心的是确保公司的每一个员工能够及时的领取其应得的工资,而不愿意过多的去关心完成这一任务所必需的哪怕是关键的服务模块,比如网络设备、工资表单的处理软件或者打印机等。而OLA定义的就是这些底层的、用户不太关心的服务,比如打印机是否可用,网络是否连通等。
这并不说明OLA可有可无,相反,OLA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制定SLA的先决条件之一。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客户和它的硬件提供商签订的合约中只能保证计算机的硬件故障在4个小时内解决,那么服务提供商是不可能在与客户达成的SLA中同意在2个小时内解决所有计算机故障的。遇到这种情况,就可能需要修改原先的OLA。
OLA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它明确了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和责任,也明确了服务供求双方的责任关系。
支持合同
支持合同是指公司与外部供应商之间签订的有关服务实施的供货合同,比如故障检测服务器、维护光纤通讯电缆等。这有一点像与外部供应商之间的OLA,在许多公司里,IT服务是由内部的IT部门提供的,所以OLA可能只是一份内部协议,不具法律效力,但是UC则一定是和外部组织签订的合同,是正规的具备法律效力的。
服务章程
服务章程用来描述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明确组织的义务,被视作是提高客户满意度、保持和吸引客户的一种手段。有些服务章程是非正式的,而且对服务要求只进行定性而不是定量的规定,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它和SLA异曲同工,在SLM管理流程中经常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不过,就算公司有意认真制定服务章程,我们还是认为其在SLM的运用不是十分合适,效果不及SLA。理想的处理方法是将服务章程用来从较高的层次、较为宏观地描述服务,作为服务目录和SLA的先导,而具体的服务还是由SLA来规范较为妥当。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