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2 14:47:59 来源:CIO时代网
培训助理或业务顾问间相传哪个老师的好坏,以此作为所谓的 ”口碑“来彼此推荐给企业老师!明白人都知道:有几个培训助理或顾问是深度进入过企业工作的?他们对老师与企业的合拍度有多少把握?他们对老师底蕴的领悟度又有多高!于是,很有趣的看到,那些跟培训顾问,助理们打成一片的老师被传出名了,他们会告诉企业:我听过某某老师的课,很好的!但对于企业而言,似乎并没有因此得到什么改变和提升。
因为,很多老师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是在满足培训公司的助理、顾问和企业那些同样不具备深度洞察企业实况的人力资源的办事员们,而不是下功夫去研究企业实践了;在晕论效应和一些大众因素的推动下,企业的决策者们由于太忙了,也无从太下功夫甄别,也就草草培训了。
好像人们总是忘记我们经常说的:当别人都说好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事实上,很多时候,你要去关注”口碑“的来源,是不是来自于和你一个级别,甚至高出的地方,至少应该是有匹配感的,如果不是,你要在做选择的时候小心了。
视频:
很多培训公司的助理或顾问们,为了晕轮效应,或者更好的推销老师,总是要求老师有视频,言必称是客户所需,所以,很快催生了一个行业,专门为老师包装视频、光盘的公司,于是,经过无数次NG光盘要多完美有多完美;再经过一些专业渠道炒手的运作,形象起来了,当一大堆的视频资料放到企业面前时,企业负责人如果不选,好像就有点不识抬举了,颇有点当年外资咨询公司进入中国企业一样,那么”经典,大家都在追捧的东西“,你能拒绝吗?但结果呢,除了少数几个老师的确有真才实学之外,大部分的也就过去讲讲故事,哇啦拉喊一阵了事,现场气氛一定很激情的,但风吹过,企业总是倍感失落。
但很有趣的是,这些似乎却是现在的主流!我也是局中人,我坚持没有视频-----因为培训是当下的事、当下的人,是讲究语境、情境、环境的;就如同医药专家开药方,虽然药方内容本身大同小异,但对于当下的对象的诊断就是由于些许的差异,就会完全不同的结果,而这正是专业所在,底蕴所在!如果看我给别的且”动手术的视频“,不免会有点与己不相关的感觉,事实上,我常常跟培训公司朋友讲:那种方式,反而很多时候,干扰了客户正确选择的可能性;
所以,一定要坚持在当下的对象,当下的问题下的沟通与交流,度身定制的做法才是真正可能为当下的企业带去一些实质性的帮助的。
行业经验:
有些培训公司依旧停留在”病人开药、专家抓药“的阶段。
这里还要提一提的是:企业需要的培训师,培训师当然需要一定的主题相关经验(比如销售领域的培训,总要有几年的销售实际经验),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培训技术;也就是运动员的教练——他们也许不是顶尖的运动员,但有系统的教练技术,现在企业真正缺的是这个!从销售角度来说,销售培训师和销售经理的角色担当和作用都是有很大区别和不同专业要求的,这一点,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明了了,但依然很多企业还在象找销售经理一样找培训!
从我的观察的结果来看:
专家与企业的直接对话和互动必将成为培训业的一种潮流,无论从成本和效率而言,都是一种必要。当然这里还是会两部分:
一, 是比较专业的培训公司依然有生存空间,用他们的专业收集信息的能力、近距离服务客户的能力,获得市场的肯定,并且可以利用远程视频现场要求等技术完成专家与客户的前期交流。
二,随着越来越多富有实力的培训专家进入和企业家直接对话的平台(商学院、论坛等),培训将直接在培训专家与企业家的合作中交流完成;那么那些不怎么专业的培训公司将面临很大的生存挑战。
其实,掩卷沉思,任何行业都一样,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就培训行业而言,无论是培训师,培训公司,企业的采购负责人,都还处在初级的学习阶段。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