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ERP招标实战笔录之二——局中热战

2009-01-22 08:50:07  来源:计算机世界报

摘要:招标选型中暗含的一些技巧和常见问题与技术无关,更是从正规书本中找不到的。本期延续上期,从实战的角度,用故事的形式将某企业ERP招标选型中的点点滴滴串接起来,期望能给即将和
关键词: ERP招标 选型

     上期讲到, 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顺腾(化名)公司准备实施ERP,项目经理兼信息部经理老黄亲自操刀,启动招标程序,初步选出了V、Q、I、U、D五家供应商,经过调研、演示、评价几个阶段,将进入下一轮选型。
前三甲晋级
只有站在客户立场想问题的厂商,才能赢得客户信任。
老黄有几天在外出差,小王打电话告诉他,Q公司换客户经理了,原来跟这个单的客户经理要辞职了。果真,没过两天,新接手的客户经理打电话说来拜访老黄,以前的客户经理是个女的,现在换成了个男的。老黄寻思着,干嘛这个时候换客户经理,是真辞职,还是换个更厉害的接着忽悠?小王还转达Q公司想把他们的产品演示放在最后,老黄说: “各家演示时间是统一安排的,而不是他们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我们要有主体意识,况且产品演示是在需求调研过去一个月以后,Q公司没有理由说准备时间不够。”
公司客户经理在产品演示前一天,没有预约就来到顺腾。老黄最烦别人逼迫他去做一些事情,于是让小王去接待,自己只是在快下班时才去打了个招呼。老黄认为,客户不能被供应商牵着鼻子走,在签约前对方都这么牛气,难受的日子还在后头呢。业内有句流行语: “ERP厂家一流人才在销售,二流人才在实施,三流人才在服务。”做项目这么久,老黄见过不同类型的销售,一类是简单的推销+忽悠,一类是比较老道的做业务出身的销售。老黄觉得真诚是相互的,只有站在客户立场想问题,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正所谓做生意就是做关系,卖产品就是卖自己。
在第一轮的选型中,重点考察的是供应商的基本面和产品面,总体来说,I公司是技术型公司,市场宣传较少,由原厂实施,人员少而专。其优势是产品功能强大,技术架构(基于同一SOA平台的组件技术)先进,拥有完整、集成的产品体系。U公司是本土ERP领导厂商,资本雄厚、渠道广、客户多,研发和市场舍得投入,产品通用性功能好,符合中国商务环境及操作习惯,但行业侧重不明显。Q公司广泛参与国际汽车行业组织,在汽配行业经验丰富,积累了大量客户,但技术不够开放,开发维护人员难找,更致命的是产品不支持实际成本计算,产品线不够完整。D公司专注制造业,产品功能简单实用又不失灵活,产品线齐全,性价比高。V公司产品线完整,产品功能全面、简单易用,价格合理和能快速上线是其优势。各家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得分,纷纷打电话询问,就像一开始都很关心项目预算一样,老黄淡淡地回复,产品功能评分只是一个方面,还要经过综合平衡,最后谁能进入下一轮由老板说了算。
老黄加了几天班,写了各家的产品对比分析报告,又召集总经办、各位经理和项目组成员开会,对上一阶段的选型工作进行总结和通报。之后,大家分别对每个供应商进行了点评和投票,从评分和投票结果上看,进入前三甲的供应商是I公司、D公司、V公司。
内部困扰
企业要有主体意识,内部达成共识是前提。像老黄这种“空降兵”遇到的困惑,以及变革思维与企业文化惯性的冲突,是暗藏在很多企业中的信息化“绊脚石”。
从五家里面选三家供应商进入下一轮的实施服务陈述及初步报价,远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对I公司和D公司,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分歧就出在V公司和 Q公司上。小王力荐Q公司,但Q公司在产品演示时表现得非常糟糕,若不是他们的首席顾问在旁边打圆场,演示几乎进行不下去,另外,产品功能有几个致命的缺点。老黄心里明白,Q公司和小王相识已久,他们将宝押在小王身上,自选型开始Q公司的人员从来没有主动和老黄联系过,连邮件也是直接发给小王,连抄送给老黄都没有。老黄找小王谈过,后来Q公司主动给老黄打电话了,老黄知道小王和他们通气了。再后来,Q公司发邮件通常是直接群发给项目组以及公司领导,按理说小王和老黄才是内外联络人,很明显,Q公司已经很清楚顺腾内部的人事和联络方式了。
产品对比分析报告给了老板后杳无音信,老黄先找自己的直接上司——常务副总沟通,但常务副总太忙,每天找他签字的人都排起长龙,约他就像挂专家门诊。老黄又多次跟他的秘书约时间,也都因为种种原因爽约。老黄又去找常务副总的哥哥——总经理,也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只是说不管最终选谁,都希望它能够拥有其他几家的优点,言下之意就是: 别人没有的功能,这家要有,别人有的功能,这家要更好。老黄心里苦笑,谁都想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但一分价钱一分货,ERP同样没有完美的,只有相对更合适的。
老板太忙,忙得没时间管项目,但也不授权,也许是怕授权而失去控制。产品演示和项目组会议,老板不参加,也就不了解,不了解也就不拍板,不拍板下一步工作如何去推?老黄一筹莫展。为了让老板拍板,很多时候,老黄不得不把前期工作的来龙去脉重新给老板讲一遍,甚至这些工作要重新来过,这样很累,效率也低。他不只从一个人那里听说,顺腾上ERP的真正动机是为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拿到政府的资金扶持。老黄知道,民营企业朝令夕改是常事,特别是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很可能会取消或推迟投资信息化项目,也许是老板不好明说; 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危机也意味着机会,这个时候生产任务不忙,问题浮出水面,正是修炼内功、夯实基础、完善管理的绝佳时机。
金融危机对汽车行业的冲击已经产生了连锁反应,顺腾的订单比前几个月少了几乎一半,不少设备闲置、工人放假,就连管理人员,公司也提出精简计划。有的人主动另谋高就,项目组的小石就是其中之一。项目组关键人员的流失是造成项目风险的重要因素,需要赶快找一个合适的人补充到项目组中。小王推荐小熊,后来老黄才知道小熊原来是小王的老乡。老黄想起项目组成员是在他来之前,由小王牵头组建的; 想起小王第一次对他表示不满是因为他和小石走得太近,而老黄当时并未注意到小王和小石宿怨已久。如果系统没选好,使用部门必然怨声载道,如果项目失败,自己这个项目经理无疑是罪魁祸首。老黄深知,这个项目对供应商来说不过是一个单的得失,而对顺腾来说则影响深远,风险控制至关重要,项目成功才是硬道理。但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目前,好像这三点都有问题。
种种事实证明,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纯技术性工作,人际关系、组织结构都是需要梳理的,只有排除内部困扰,才能清除信息化绊脚石。
取经之道
考察供应商的典型客户要带着问题,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没有原则地“随风倒”。
矛盾归矛盾,问题归问题,但老黄没有明确得到老板指示之前,工作还是要想办法往前推。他一边组织内部培训,讲ERP原理和项目管理,一边安排核心项目组成员去参观供应商的典型客户。
尽管每个客户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同,但为了使参观拜访更具成效,老黄召集项目小组,准备了调研的问题清单,带着问题去做有针对性的沟通和考察。调研问题清单中每个部门提了六到七条问题。其实,不是看问题的数量有多少,问题太多也就没有重点了; 况且这种接待对供应商的典型客户来说是额外的义务工作,如果提太多问题,在那么两三个小时内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公司安排去一家外资汽配企业参观,不过只在会议室座谈,不让去车间现场。有厂家在场,客户能说什么呢?更让大家不爽的是,厂家人员插话太多,而且在客户介绍的时候还不时走上去耳语几句。可以想象,这次参观收获甚微,大家悻悻而归。
老黄想到从供应商提供的典型客户列表中指定客户,在不事先通知供应商的情况下突击拜访,防止厂家和客户达成默契,但这样很难操作。如果在座谈时让厂家回避,防止客户碍于情面无法客观回答问题,这好像也不太现实,弄不好还有损双方的信任。可行的办法是和典型客户交换名片,通过MSN、邮箱、电话等私下联系,最好成为朋友,或许会探听到更有价值的信息。
老黄又联系了D公司,客户的IT经理是做了准备,用PPT洋洋洒洒介绍了选型和实施全过程,以及应用D公司产品后的良好效果,最后还带老黄一行去车间参观。大家说这次拜访比上次收获大,但老黄觉得如果能让系统的使用部门,也就是各业务部门来座谈一定比IT经理或项目经理更有价值。当然,参观规模接近和业务类似的公司会更有可比性,但这样的公司通常是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一般是不让你参观生产现场的。
参观ERP厂家也是调研的一个环节,软件公司一般在比较高档的写字楼或软件园,办公条件很好,但这不是老黄一行了解的重点,他们参观供应商公司主要是感受他们的实力和企业文化,了解服务体系,因为选择了合适的供应商只是成功的一半,更大的挑战是后面的实施和服务,显然靠顾问不如靠服务体系。另外就是和供应商高层以及实施顾问会面,学习实施经验,争取最好的资源支持。
闹心的事情好像一桩接一桩。老板受一家供应商之约,在参观了一个客户之后,回来对老黄说,公司目前工程部新项目问题很多,客户抱怨也最大,觉得还是先上 PDM更好,小王在一边不停地附和表示赞成。这可不是普通的项目范围变更,这可是信息化的战略和方向性问题。老黄咨询了很多业内朋友,还写了几千字的报告给老板,对先上ERP还是先上PDM的问题进行阐述,中心意思是先上哪个要看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物料种类多少、工程变更是否频繁。目前根据顺腾的实际情况建议先上ERP,作为生产型企业,应先把生产物流理顺,况且目前ERP的业务需求整理得远比PDM详细。
其实,先上哪个都可以,都有成功的例子,关键是条件是否成熟,准备是否充分。如果同时上ERP和PDM,势必牵涉更大的人力和财力,空喊容易,问题是谁来做,有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老板看后只是点头,但没有表态。
  梳理职责
信息化应用效果跟很多因素有关,企业基础管理和数据准确性、人员素质和重视度、企业文化和执行力等因素都是变量,很多是不可控的。要理清职责,才能让信息化之路更通畅。
这一个多月,老板的精力没有放在ERP项目上,老黄虽然着急但于事无补,总是催促又担心引起老板误解和反感。这天,老黄终于找机会和老板深谈了一次。老板表态自始至终地支持老黄,只是前一段又是客户评审又是机构改革,实在太忙,ERP项目的事关心太少,还让老黄谅解。
对于老黄和小王的分歧,老板仍然希望两人能够继续合作下去,并表示愿意出面劝解。其实,强扭的瓜不甜,冲突已经给双方心里造成了隔阂,后来老黄主动找小王平心静气谈过几次,但效果保持不了几天。人与人一旦有了隔阂,重拾信任竟然如此困难,而一旦失去信任,合作也就瞬间崩塌。老黄心里明白,老板不是法官,别指望他主持什么正义,永远都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较择其轻。但现状就是如此,只有一个办法缓解矛盾,那就是划清职责,让小王负责网络和OA,老黄负责 ERP。对于老黄的提议,老板初步表示同意。
随后,老黄详细汇报了项目的进展和面临的困惑,也说了ERP 项目是一把手工程,所有ERP项目的成功经验表明老板的重视和实际参与是前提,老板的信任就是最好的激励。老黄表示,如果觉得顺腾基础性管理还跟不上,先买个小型ERP更适合,用几年再换也划得来; 反之,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多花点钱买个更完善的系统,带动和提升一下管理也未尝不可。如果目前顺腾在资金、时间等资源不能保证,或者老板还没有下定决心,干脆就不要上ERP,如果决定要上,就要决定让哪几家进入下一轮的实施服务陈述和报价,老黄建议根据大家的评分以及平衡一下小王的意见,让I、D、Q 和V四家公司进来,每家安排半天的时间。
老黄知道,如果到最后选的是Q公司,他这个项目经理只该悲愤离去,人一走别人说什么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了。如果选择其他三家,他还是愿意继续干下去,作为职业人,尽管也有其他公司向他抛来橄榄枝,但他不想过于偏信某一家,这是招标选型之大忌。
跟老板的深谈还是有一些效果的,供应商来讲实施服务,老板都来参加,经理们也都不敢怠慢,老黄觉得挺欣慰,刚开始他担心大家认识不到位、参与热情不高,项目最终变成几个人的事,目前的形势又让他有了信心。(未完,下期将继续刊登。)
作者简介
董海涛,“2006中国制造业优秀CIO”,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工作,2004年主持实施的FOURTH SHIFT ERP项目于2005年年底成功上线,后被评为“四班亚太区优秀用户”和“2006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支撑管理创新优秀实践奖”。联系邮箱: donghaitao2007@126.com。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