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VoIP迁移不可忽视的细节

2009-08-20 09:52:44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研究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IP电话用户从1030万增长到了1870万,增幅达83%。预计2007年VoIP通话量将达到全部通话量的75%。
关键词: VoIP

  市场分析公司AMI Partners的调查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小企业在VoIP上的投资约增加了40%。企业用户通过向VoIP的迁移,不仅获得了低廉的资费,而且实现了语音与数据应用的融合,从而使企业信息化真正融合到其内部管理及业务流程中。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老式的时分复用(TDM)产品迁移到VoIP/IP电话系统,但这一过程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容易。电源、空调、软件补丁……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关系到企业能否成功地从基于TDM的电话切换到基于VoIP的系统。因此项目在设计之初应该制定严格的迁移方案,关注细节,这样有助于简化迁移过程、缓解风险,还能按时按预算完成项目。

  这些细节分布在企业向VoIP系统迁移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评估现有设备

  迁移到VoIP会给现有网络及话音设备的运行带来一定压力。企业局域网将受到影响。要是广域网用作点到点IP中继来传输语音流量,它也会受到影响。基础设施的性能对VoIP的语音质量来说至关重要,数据传输能够容忍的一些因素(例如传输错误、延迟、抖动和数据库丢失),但同样的情况却会导致语音用户难以忍受间断的话音质量而挂断电话。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确定数据网络上到底有哪些系统、传输VoIP流量方面性能如何,以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改进运作。

  这个阶段需要查明的细节包括:

  局域网交换机端口:项目组应清点一下局域网交换机中能提供以太网供电(PoE)的可用端口有多少,确定交换机和电源能否满足IP电话在将来的扩展。配有双以太网端口的IP电话可以使桌面计算机与IP电话共享局域网端口,同时还应部署802.1x以确保局域网访问安全。

  以太网线缆:IT部门应将以前部署的老双绞线升级到五类线或更高类别线缆,并确保所有双绞线都正常工作。要是IP电话与1Gbps桌面共享端口,还需要高速率线缆。

  局域网利用率:IT部门还应评估局域网的利用率,要是利用率超过20%到25%,就得考虑服务质量(QoS)。因为利用率提高后,拥塞现象也会增多,这会导致语音质量下降。还要为传输VoIP流量的所有端口建立全双工连接。

  虚拟局域网支持:确保局域网交换机支持802.1q,并且使用不同的虚拟局域网(VLAN)隔离语音流量和数据流量,以提高语音的质量和安全。连接到同一交换机的双端口IP电话可以配置成能使用两个不同的VLAN――要是局域网交换机支持这项功能的话。

  局域网服务质量:如果需要很高的服务质量,不妨实施802.1p,并且针对这项标准配置IP电话和网关,获得可以接受的语音质量。

  POE(以太网供电):IP电话可通过单独的外部电源来供电,不过让UPS支持这种配电方案比较困难。不妨考虑使用具有电源管理功能的局域网交换机,以减少电费。设计者要提前作好规划,因为将来可能需要增加交换机上支持PoE的端口数量,用于非IP电话连接,例如无线局域网接入点和电动监控摄像头。但是这些非IP电话设备需要的电力超过802.3af提供的电力。即将颁布的802.3at标准有望满足更大电力的要求,该标准把PoE电力输出从15瓦增至30瓦。要应对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以太网交换机有限的供电能力。许多已安装的以太网交换机只有一半端口支持PoE;而有些新款交换机的所有端口支持PoE。

  空调装置:服务器、网关和PoE交换机需要更大的电力,这意味着输出热量会相应增加。项目实施前应确保现有的空调装置能够排走增加的热量。

  电源: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增加电源连接线,以支持额外设备,尤其是PoE硬件。110伏连接线可能需要升级到220伏。因为老式的时分复用(TDM)PBX和新系统在迁移过程中要同时使用,电源需求会随之增加,所以要与电源设备人员及地方电力公司讨论一下增加电力的需要。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应尽可能准确算出接下来三年的总体拥有成本,不断增加的电力成本也要估计在内。

  UPS保障:电池系统可以提供有限的电源,适合短时间断电情况下的供电。要是停电时间超过一小时,就需要柴油或者燃气发电机。因此应确保放置局域网设备的机柜里面为电池留出了足够空间,并且承受得住电池重量。如果将来要安装几个UPS机柜,可以考虑采用集中式电池管理系统。还可以考虑直接把直流电连接到设备,这样有望把相应设备的电费减少20%到35%。

  空间规划:TDM PBX需要多个机柜;有些VoIP/IP电话系统占用空间比较小。无论是连接到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还是楼内的老式线缆连接,仍需要主配线架(MDF)。要是TDM PBX完全被替换下来,设计人员还要确保在迁移过程中新旧系统有足够空间。对于连接到老式电话和干线的网关,应该把它们放到MDF里面,而不是放到局域网设备的机柜里面。

  广域网性能评估:企业IT部门应当购买网络性能管理工具,或者让VoIP/IP电话厂商对广域网的性能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针对未来VoIP站点间的相对位置来衡量语音质量和容量。如果站点到站点中继的利用率已经达到30%或更高,就需要增加一些带宽和服务质量。广域网性能的评估对象应当包括点对点语音连接和信令服务器连接,点对点连接将会影响语音质量。语音呼叫连接需要符合以下标准:延迟不超过100毫秒、抖动不超过10毫秒、数据包丢失率不到1%、一次突发传输丢失的数据包少于4个。

  如果可能的话,广域网连接应当尽可能放在服务级别协议(SLA)上,以满足VoIP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如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企业就要执行服务级别功能,并且不断监控广域网连接上语音的质量,定期修改广域网的网络设计。

  广域网服务质量:有几种方法可以改进广域网的服务质量。大多数VoIP产品支持区分服务(DiffServ)。区分服务是推荐给VoIP的服务质量。其他选择包括资源预留协议(RSVP)、第四层交换和基于类型的加权公平队列(Class-based Weighted Fair Queuing,CBWFQ)。

  管理工具配置:检查一下现有管理工具的功能,看看可以添加哪些功能,或者管理VoIP网络还缺少哪些功能。因为现有的管理工具有可能对VoIP 来说远远不够。不要着眼于VoIP/IP电话厂商的管理工具,可以考虑第三方工具,它们的适应范围可能更广泛。这些工具应当也适用于其他设备和系统,譬如DNS、DHCP、TFTP、NTP、统一通信平台、呼叫中心性能和系统、以及视频和网络会议。

  IT/电信部门协调:对语音和数据人员进行交叉培训,然后成立双方人员组成的项目组,负责试点和实施项目。在进行试点及实施之前,修改混合小组成员的工作说明。要是电信这块属于CIO的职责范围,CIO同样要接受语音技术方面的培训。

  第二阶段:试运行

  VoIP/IP电话系统是新技术,所以为了作好准备,数据人员应熟悉数据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及性能等方面的预期值。大多数企业在进入到VoIP全面实施之前都要试运行。试运行阶段

  有助于确保系统的表现与厂商宣传的相一致,并且足够成熟,以确保VoIP成功部署。

  由于总有一些项目组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或者认为无关紧要的因素反倒会阻碍项目的成功,所以通过试运行发现这些漏洞很重要。试运行期间还可测试现有的IT和电信部门是否协调好了对VoIP/IP电话的迁移。

  除此之外,为了支持VoIP,需要改动企业现有的安全解决方案,因为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预防系统(IPS)等系统可能会封阻VoIP流量,并认为它违反安全。使用虚拟专用网(VPN)来传输VoIP可以增加一定的安全性,但屏蔽了服务质量标记(QoS label)。因此,要是标记在加密隧道里面传输,服务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正确建立测试平台很重要。在VoIP迁移的试运行阶段,企业IT人员应当建立可靠的测试环境来模拟实际环境。

  试运行阶段应考虑的细节如下:

  启动及登记VoIP/IP电话设备:这些设备的启动时间随厂商和配置的不同而不同。IT部门要分别测试这些设备从原始启动状态启动需要多久、软件下载需要多久。确定一下为网络规划众多IP电话网关所需要的登记时间。这可能长达几分钟,并会随端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IT部门可以针对本地连接设备以及通过广域网的远程连接设备执行这些测试。

  电源失效响应:关闭服务器、网关和电话的电源,衡量一下恢复使用的时间,并关注在此期间出现的任何问题。

  IP电话选择:试用从最便宜到最昂贵三种款式的IP电话。比较昂贵的款式含有的扩展功能以及它在管理和安全上的优势,衡量是否值得投资。

  软电话:测试软电话的功能:在使用软电话通话时,运行计算机中其他的程序(如打印),看看语音质量有没有出现下降。

  网关连接:网关连接到老式设备和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干线。使用模拟和数字电话、传真机、PC调制解调器及TDM PBX支持的其他任何设备(TDD、警报器和遥测设备)来测试网关。通过T1线或者PRI线连接到PSTN,传输与PSTN之间来往的呼叫。要是没有T1线或者PRI线,就使用模拟干线连接。

  功能设置:对用户进行调查,了解目前用户在老的电话系统中使用哪些功能。因为呼叫中心和技术支持部门可能使用其他部门通常不用的功能;有些主管及其助理可能依赖通常比较陌生的功能,所以确保试点系统有这些功能,而且工作正常。除此以外,还要问问用户认为新系统上的哪些功能会很有用,例如在线状态、统一消息及统一通信等。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