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三网融合后将是互联网“一统天下”

2009-09-03 09:41:02  来源:IT时报

摘要:三网融合的最终目标主要不是改善电信网与广播网的生产关系,而是极大提升互联网的生产能力,需要电信网、广播网从“左右”两侧共同支撑互联网。
关键词: 三网融合

  8月23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BIRTV组委会主办,中广互联、电信传播研究中心承办,本报协办的首届“下一代网络融合与发展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今年第一个由广电系和电信系共同探讨“三网融合”的论坛。来自两方的专家对“三网融合”基本达成共识:未来将是互联网一统天下。

  全国广电也将一张网

  我们现在正在抓紧调研,也正在制定方案,酝酿把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变成全国统一的运营主体,一个网络公司,最终能够把全国广电这张网培育成全国性的运营商。

  与生来便是全程全网的电信网络相比,全国有线网络一直是“诸侯割据”,这也一直被认为是广电网进行数字化改造最大的障碍。“只有全国形成一张网,广电运营商才能在这个平台上,以及未来下一代广电网中,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如是表示。

  全网合一的步伐已经开始,不久前,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目标,2010年底之前,全国有线网络将实现一省一网,至少每个省要形成一张网,把省、地、市、县、乡镇都整合起来形成一张网,最终目标是全国一张网。只有全国的广电网形成一张网,才能真正发挥网络的效应,才能真正适应“三网融合”的要求。

  未来载体是互联网

  未来的载体平台是互联网,而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专网。中国电信运营商过去十年发展中产生的困惑值得广电借鉴,无论是电信网还是广电网,都要面向互联网。

  8月初,科技部、国家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正式签署了“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示范合作协议”,NGB在上海正式进入示范建设阶段。这个新型网络,号称能提供30M带宽的高速上网,满足用户收看高清电视、多台电脑上网、使用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等多种需求,解决“信息高速公路”的“交通拥堵”问题。甫一面世,便被认为是电信宽带网络的有力竞争者。

  但在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电信专家侯自强看来,重点并不是二者的竞争,广电网对于未来的种种美好设想,十年前电信运营商便想做了,但实践证明并不理想。“企图在一个电信专网上为用户提供全部服务的设想,并没有被用户接受。相反不论是电话,还是电视,在互联网上都得到了空前繁荣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交互媒体平台,是开放的,是社会网络。”侯自强认为,如果不以互联网为核心,不在互联网上唱这台戏,“非要自己建个专网,这是走不通的。像IPTV,电信运营商为此建设了一个专网,但目前没有一家在盈利。”

  电信网与广播网将融入互联网

  三网融合的最终目标主要不是改善电信网与广播网的生产关系,而是极大提升互联网的生产能力,需要电信网、广播网从“左右”两侧共同支撑互联网。

  电信网、广播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已讨论多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等部委在今年也联合出台最新文件,明确电信与广电实现双方有限制的开放,电信领域将在互联网接入层面向广电开放,广电则在内容播放层面向电信领域开放。但如何将政策细化,谁融入谁,对广电系和电信系来说,各有考量。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眼中,电信网、广播网、互联网这三张大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电信网与广播网相继融入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网融入互联网,是生产力发展必然进程,大约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需要两大步”,李幼平表示,2000年-2010年,是电信网融入互联网的阶段,取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造就“各献所知”的信息环境;2010年-2020年,是广播网融入互联网的阶段,取得信息化推动先进文化的突破,造就“各取所需”的信息环境。

  三网融合应有更大外延

  三网融合不仅仅是人对人通信的环境,而是更多人对人通信,人对机器通信,机器对机器的通信,应该从更广的含义来看这个概念。

  事实上,在下一代网络建设中,无论是广电网,还是电信网,都开始趋于同质化。以往只能单向传输的广电网,开始能够做到全程全网,具备双向改造和交互能力,而被认为带宽不够的电信网,则通过光纤传输打破了这个瓶颈。传统通信网和传统的媒体工业都在向互联网转换。“最终互联网‘一统天下’后,终端的类型将极大丰富,除了计算机外,手机、摄像头、PDA等等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完成自己的需求,”在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严看来,三网融合应该再扩大更大的外延,应该有更多的工业、ICT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能够应用到各行各业。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