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IT架构与开发的统一平台

2012-03-01 10:02:36  来源:CIOAge.com

摘要:IT应用系统的交付能否与业务需求协调一致,是银行业务服务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IT 项目管理 CI

    现代银行的业务运营过程已经与IT应用系统的支撑水乳交融、无法脱离。因此,IT应用系统的交付能否与业务需求协调一致,是银行业务服务的根本保证。“其实交付只是结果,解决业务挑战的根源是对IT架构和开发过程管理的重视”,普元副总裁周立在接受51CTO.com记者专访时谈到:“从IT架构的角度来看,银行系统间存在技术路线、系统建设分散,标准与规范不一致,系统架构与功能耦合度高导致系统无法响应业务变化,集成和维护成本高这些问题,在项目实施中,无论是业务方案、技术架构还是开发项目管理、实施人员都不同程度的依赖于开发商,这种局面一方面使得IT部门制定的开发过程与规范难于落地,项目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商的项目管理和人员水平,更重要的是导致银行无法实现对IT的真正掌控。”


    帮助银行的CIO们解决这一困境,普元提出了新一代的应用统一平台。通过对技术架构与工具、开发与设计规范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体系这几个方面的统一建立掌控能力。“架构与规范是应用开发管理体系的基础”,普元专业服务总监沈培林同记者谈到:“它明确了应用的技术标准和架构,来确保技术架构的灵活性和扩展性。通过这种方法对应用的开发起到指导和约束规范的作用。”


    通过平台和工具的形式,固化技术架构、规范,屏蔽技术细节并支持敏捷开发方法,为IT人员提供业务开发、运行、管理的统一手段,确保架构和规范的落地,实现业务与技术的统一。同时能够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难度,这令开发过程对人员水平的依赖程度自然下降,提高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在统一的架构和规范下,借助于平台与工具,在开发业务应用过程中,逐步固化下来的IT系统作为可复用的业务模块,成为企业的IT资产,同样提高了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有效的实施类似的统一平台,普元总结出了三条路线做为最佳的切入点,第一:定制级引入平台。“这种情况适用于IT应用系统数量众多,IT组织庞大,需要根据自身银行差异化特色量身打造统一平台和工具,并建立相关的规范和方法体系”,沈培林谈到:“比如我们会先基于银行的应用特征,建立应用的统一技术架构模型,包括有业务组件模型、技术分层架构、系统部署模型以及系统集成模型等。然后围绕应用架构结合银行的组织模式和IT建设模式,建立敏捷开发过程方法的模板。最后还会建立平台应用的保障体系,比如培训、共享知识库等,确保部署后能更好的用起来。”


    第二种方式是规划及引入平台。对于IT应用系统数量、IT组织人员相对有限,同时IT投入规模也有限的体系,更加适合这种方式。通过引入咨询的方式逐步建立统一的应用项目组织架构、项目管理规范和软件过程方法、开发规范;建立复用机制,积累技术构件库形成IT资产;建立应用系统整合框架继而对整个体系形成统一。第三种方式是首先着眼于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引入统一平台,逐渐扩大统一平台的采用范围。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表明,采用构件技术、复用技术开发软件,利用构件化平台等系统性的重用方式,软件投放时间可以缩短为原来的20%-50%”,沈培林谈到:“同时产品的缺陷率降低为原来的10%-20%,维护成本降低为原来的10%-20%。因此统一平台不仅帮助CIO加强对IT架构和开发管理的掌控能力,投资回报方面也会获得一定的收益。”


    山东农信就是通过项目级引入统一平台,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启动了一个典型项目来进行试点,后来逐渐通过大规模的实施实现了规划级的统一平台。改变了过去架构发散、前台展现于后台业务逻辑混淆,逻辑与数据不分的难题。建立了统一的软件架构、开发运行和监控平台。“通过规划级的大规模实施,山东农信可以由自身培养的精通统一平台的队伍”,沈培林说:“基于同一平台的软件架构,用统一的项目实施过程,按照统一的项目组织机构,遵循统一的设计和开发规范来继续建设山东农信更多的应用系统了,同时,也会从复用机制中积累更多的软件资产。”


    这也只是应用统一平台的一个起点,要让统一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山东农信在经过规划级阶段的大规模应用之后,通过对所规划内容的一段实践,还需要进行一个优化和提升的阶段,利于更多业务组件的积累和复用、系统间的整合,最终实现业务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angxueju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