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浅析我国两化融合的发展

2012-03-27 14:26:06  来源:万方数据

摘要:“两化融合”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创新性工作,目前仍然处于探索推进时期,各省市、各行业之前主要进行了谋篇布局、总体规划的工作,
关键词: 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二者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从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到“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命题,充分反映出我国党和政府对信息化和工业化关系问题在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和实践上的升华,也表明了“两化融合”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两化融合”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创新性工作,目前仍然处于探索推进时期,各省市、各行业之前主要进行了谋篇布局、总体规划的工作,未来几年,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深入而持久地开展下去。在“两化融合”的推进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分析企业、行业等在“两化融合”发展中的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将对“两化融合”的发展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

    1 从发展阶段进行分析

    1.1 “两化融合”的三个发展阶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长期的发展过程,从时间上分析,“两化融合”将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局部应用阶段,这是“两化融合”的起步阶段,现在大多数企业、行业都处于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企业着重关注信息化和工业自动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营造,注重信息技术在企业、行业、地区中单项业务的加快应用,提高应用效率和效果。这将为“两化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集成应用阶段,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大企业进人了这个阶段。该阶段中企业单项业务信息化的覆盖面较高,并且各业务环节之间实现了一定的协同集成应用。这样,不仅使得信息技术全方位地满足企业、行业的需要和可能,同时信息资源在认识、管理和操作上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这些资源和技术不是个别的、零散的,而是全方位地满足企业的需要,相关的信息真正成为企业高质量、基础性的战略资源。

    第三个阶段是深度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和业务管理将朝着全面深人融合的方向发展,实现经营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彻底变革,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成为工业装备、工业能力、工业素质、工业活动的内深要素,信息化和工业化真正融合在一起,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一体化。这个阶段企业将实现研产供销、管理与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深度衔接和协同集成,优化或深刻变革传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为企业发展注人新的强大动力。

    当然,即使进人了第三阶段,“两化融合”也并不会终止,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工业技术、材料、工艺在变化,信息化也在变化,产品也在创新发展,所以即使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一体化的时候,仍然要随着变化进一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将逐步由大变强,信息工业化道路基本形成,并且走的越来越好。

    1. 2各阶段的需求分析

    中小企业目前基本处于第一阶段,本阶段企业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1)信息化基础设施、工业自动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个别信息化落后的企业还应普及互联网应用;2)推进先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广泛深人应用,推进企业CAD/CAM/ CAE,ACPP等产品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的应用;3)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4)促进电子商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运用,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

    对于一部分已经进人集成应用阶段的大型企业而言,主要的需求包括:1)企业各环节数字化设计系统的无缝集成方案;2)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管理信息化方案;3)集团化管理控制软件系统;4)物流条码化管理系统。

    深度应用阶段是“两化融合”的高级阶段。实现业务集成、精细管理和流程再造是“两化融合”领先企业的重要特征,企业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该阶段的需求包括:1)研产供销、管理与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深度衔接和协同集成系统方案;2)工业数字化设备在线编程、远程传递、模拟校核、程序共享系统应用;3)企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以实现企业无处不在的互联。

    2从地域进行分析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存在巨大的差距。在“两化融合”的进程中,要结合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推动东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统筹东中西部区域资源,形成空间区域聚集优势,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高起点推动区域间信息产业的良性互动闭。

    2. 1不同地域的“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东部地区工业、经济、信息产业较发达,信息化在企业和社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上海市为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MIS, CAPP, CAD, CAM, ERP等软件在全市大中型企业得到普遍的推广使用。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在“两化融合”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发展程度居于国内前列,但这些地区“两化融合”水平与美国、芬兰等信息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两化融合”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中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西部地区,其工业化程度总体尚处在初级阶段,信息化发展也较之东部地区有很大差距。要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西部地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以信息化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2. 2不同地域的发展需求

    根据东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其“两化融合”下一步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调整工业企业的能源结构,进一步下调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如何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建设的形式,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体的需求体现为:1)企业进行“两化”深度融合的指导方案和标准体系;2)公共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3)以相关的标准体系为依据建设高水平的产品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信息产业带;4)制定标准体系,用于规范和指导园区内企业之间、园区之间、地域之间的合作。

    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下,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西部地区对于“两化融合”的需求较之东部地区更为迫切。由于信息化发展基础较弱,因此西部地区发展“两化融合”与东部地区有所区别,其需求主要体现在:1)对于互联网应用不普遍的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工业自动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普及企业互联网应用;2)对于传统产业,制定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的标准体系,推进企业CAD, CAM, ACPP等产品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应用;3)针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局面,需要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两化融合”指导规划和推进方案;4)制定企业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运用。

    3从行业进行分析

    3. 1行业“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去年工信部组织完成了钢铁、化肥、重型机械、轿车、造纸、棉纺织、肉制品加工等7个重点行业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我国企业“两化融合”整体上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且不同行业融合水平差异较大。

    评估报告显示,24. 5%的评估企业“两化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重点关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43%的评估企业处于信息化局部应用阶段,各单项业务应用有一定成熟度,但协同集成基本尚未开展。22. 2%的评估企业处于集成阶段初期或向集成阶段过渡,不同程度开展了关键业务系统间的协同集成。10. 3%的评估企业处于深度创新阶段,在市场开拓创新、决策支持和综合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其中,钢铁和轿车行业开展集成性应用较为普遍,重型机械和棉纺织行业总体处于由局部应用向集成过渡阶段,化肥、造纸和肉制品加工行业基本处于局部应用阶段。

    评估分析发现了各行业的关键薄弱环节,这正是下一步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的需求所在。例如,钢铁行业当前面临产品工艺设计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综合集成、业务系统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和加强集团化管控等问题,而化肥行业的重点薄弱环节是信息技术在源头工艺改革和末端治理中的应用水平低,直接影响到节能减排。

    3. 2行业应用的共性需求

    虽然不同行业的“两化融合”程度不同,对信息化的需求不同,但分析发现,不同行业的“两化融合”仍有一些共性需求:

    1)需要开发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成熟适用的工业软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较为缺乏,国外软件和后续服务的昂贵价格也非大多数企业所能承受,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

    2)需要进行跨行业的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是深化“两化融合”的重要举措。

    3)需要开发集团化发展的综合平台。企业的集团化发展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支撑整个集团内部管理及业务运作的数字化集成平台,实现信息集成化、产业流程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共享资源、规范标准。

    4从产业链进行分析

    如今很多行业的竞争已经从以前企业间的竞争变成了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但要协同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管理,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两化融合”在这个时候,更是凸显了其核心价值。企业应该清醒认识到企业集群信息化,即产业链信息化的重要性。

    产业链对“两化融合”的需求体现在以下方面:

    1)协同设计生产的需要。很多大型企业都形成了跨地域、多产品的公司,在产品研发和产品更改设计中,都需要异地协同的设计和生产模式。企业需要实现总部与各分公司之间的异地管理,协同设计与生产,数据共享以及业务、流程、标准的统一。

    2)协同供应链的需要。目前各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连接不甚紧密,采购和销售的商流、仓储运输的物流以及信息流不畅通是重大弊端。要想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必须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和销售的物流系统,健全高效的物流快运服务体系,同时要通过规模效益,降低加工成本和时间消耗,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

    3)协同商务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要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客户等进行业务协同,从而构成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业务协同的全程供应链,这就需要建立高度集成的产业链协同商务平台。协同商务平台的建立,能够提高企业间的协作效率,带动整个产业链上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降低采购成本,降低销售费用,降低流动资金占用。

    随着“两化融合”的进一步深入,以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为突破,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供应链和价值链资源,建设面向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共性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和行业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增强服务创新能力,能够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5结语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我国“两化融合”的目标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能力和素质,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发展信息化新兴产业,形成信息时代的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实现创新、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既是系统工程,又是创新性工作,后续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从时间来看,“两化融合”的发展还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企业应该加快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集成应用的力度,并逐步发展到深度应用阶段。从地域来看,东部发达地区要引导产业结构升级,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中西部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从行业来看,应该注重开发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加速进行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另外,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也要协同发展,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总之,不同地域、不同行业要根据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规划,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进一步融合。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