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7 15:06:41 来源:TechTarget中国
IT消费化革命正在向我们走来。它有多种形式,从想使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用户到厌倦了携带两个智能手机的员工--一个用于工作,一个用于个人使用。每个智能手机都有其忠实的追随者,很有可能你的员工已经挑选自己的最爱。但是,允许带上自己设备的承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看到很多的CIO同他们的BYOD策略作斗争。也许“携带自己的设备” (BYOD)的承诺是在CIO没有意识到IT消费化所带来的影响的前提下作出的。也许员工的希望太高了。这些公司是盛行的BYOD神话的受害者。在冒险尝试前确保你了解所有这些智能手机的神话。
BYOD神话1:靠BYOD公司会自动省钱
对于一些人来说,BYOD策略引人注目的驱动力是希望降低企业成本。当用户避开由公司提供的设备,携带自己的设备到了办公室并用于工作,公司可能会开始相信这种谣言,他们可以节省与所有智能手机相关的成本。毕竟,一旦用户拥有自己的设备和相关的业务应用程序,公司就不用插手成本了,还可以继续下去,对不对?但是,现实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公司可能会看到和所有智能手机运营商相关的直接成本的减少,但是CIO们将开始积聚新的开支。 CIO们需要为员工个人使用的移动设备准备公司津贴。公司还需要移动管理软件工具来应对“恶意”的设备--非公司拥有或控制的、并引起潜在的安全威胁的智能手机。在成本方面,员工将不能享受到先前受到大型企业青睐的规模经济。虽然公司可能购买数千台设备并进行批量计划,但是个人通常不会有同样的机会。公司将需要花费数美元来适应伴随BYOD新措施而来的新挑战。
打破神话:在最好的情况下,BYOD是一个盈亏平衡的命题。
BYOD神话2:BYOD会提高公司的整体安全状况
想想,BYOD可以提高公司的安全状况,因为不会有那么多的移动设备运行在办公室?再想想。在现实中,你可能会看到更多的移动设备接触网络,其结果是你现在要应对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包括:
确保企业数据在所有的智能手机上保持安全。这包括常常被遗忘的企业的电子邮件。
确保每个设备以及连到互联网的连接,并不是用来窃取公司数据的。
采取措施防止可能源于移动设备上的病毒爆发。
确保用户遵守企业的有关设备访问企业信息安全性的BYOD策略。
打破神话:允许员工携带自己的设备将增加CIO们必须克服的重要安全挑战[page]
BYOD神话3:有了BYOD,IT就可以去执行其他工作了
你想过抛弃几十、几百甚至上千的企业拥有的移动设备及其相关的服务,例如黑莓服务器,你的IT员工就会又机会去做很多其他业务倡议?没有这么快。
虽然你的IT人员可以不再担心为用户配置个人设备、应付企业自有设备的电话支持服务,以及处理每月来自移动运营商的帐单,现在他们将可以帮助用户配置他们个人在企业环境中使用的设备。他们将要应付为个人自有设备的电话支持服务和处理津贴以及其他补偿问题。黑莓服务器可能消失,但它很可能会被支持BYOD计划的移动设备管理解决方案所替代。
打破神话:在支持移动设备上所花费的IT时间可能会稍微转移焦点,但BYOD策略的出台不会节省时间。
BYOD神话4:BYOD完全在于生产力
当尝试销售一个BYOD策略,大家声称,通过允许用户选择高度舒适性的设备,他们可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虽然生产效率的提高在某些方案中可能是一个实际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力将保持它现在的状态。
为什么有些公司在BYOD对组织还没有明确利益的时候就采取该策略?简单地说,很多人认同他们的设备,这些设备已成为他们自己的延伸。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是无关紧要的;它只是现实(和我个人与之发生共鸣的东西)。一些公司已经制定了BYOD方案作为员工的一个选择--该方案关乎员工的安慰和幸福多于关乎生产力。这就是说,如果生产力骤降作为BYOD的结果,我敢肯定它会终止。
打破神话:生产力的提高可能是一个希望,但它们应该算不上是必然的结果。
BYOD神话5:CIO们可以放心地忽略BYOD
BYOD策略不一定很容易实施和支持。作为CIO,你可能需要仅仅等待BYOD热劲过去以及所有的智能手机会自动消失,然后继续照常营业的心态。这里只有一个问题:不管有没有你,BYOD和IT消费化正在发生。这种努力可能会往正确的方向演变。
在一些企业中,IT消费化可能永远不会发生(比如:那些着名的三个字母缩写的超安全组织)。但是在大多数组织中,CIO们应该在受到BYOD冲击之前就开始让他们的工作人员准备起来--而且它会突然攻击。未能为 IT消费化做好计划有且只有一个结果--乱。你会使你的IT人员注定对用户说:“不”,而这些用户抱怨说,因为苛刻的BYOD策略他们无法完成他们的工作。
打破神话:对于许多人来说,IT消费化将要发生,只是时间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