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8 13:04:49 来源:互联网
Strategy Analytics公司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在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10.38亿,同比增长了47%。
其中,中国用户占了接近30%。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艾媒咨询7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二季度末,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2.9亿户。10月20日,李开复在移动开发者大会上的演讲中,披露了友盟提供的智能手机用户数据,为2亿,不过该数据仅包括了iPhone与Android手机两类用户,而前者统计的2.9亿则还包括塞班与WP手机用户。综合权衡,这两个来源的数据是大致能合拍的。
这样来看,到2012年年底时,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必到3亿无疑。
3亿用户,与前两年的几千万相比,规模上、用户特性上、用户行为方式与使用习惯上,都大不相同。
面对这个规模量级用户,创业者,往哪个方向走?
全球,第2个10亿智能机用户
我们先来看一篇前两天出现在TechCrunch的文章,作者Jon Evans是一个软件工程师、记者兼小说家。在这篇文章里,他以文学性较强的语言描述了全球第2个10亿智能机用户应该是什么样,智能机对这些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什么:
现在你看到的是TechCrunc发自缅甸的第一篇文章,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没有一丝恐惧。但是几年前,这里的互联网还处在严密的审查之中,而且速度奇慢。但是现在这个国家正在“走向民主”,昂山素季是这么认为的。免费Wi-Fi已经随处可见了,互联网浏览十分自由但是……速度还是太慢了。慢到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用2400波特速率的调制解调器时代。
[page] 我坐在温度过热的互联网咖啡厅里面打字,还有两个欧洲来的夫妻正在研究最新版的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缅甸旅行手册。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是“恐龙”了。连恐龙都不会这么做。我见过旅行手册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就在你的手机上。在柬埔寨、泰国和缅甸我都在使用Triposo的世界旅行向导应用,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孤独星球的应用不同的是,Triposo是免费的。(我也用过包含同样内容的WikiSherpa;但是实话说,我得承认,WikiSherpa的使用方式更多样,Triposo更迅捷更方便。)
给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外国旅行者使用的旅行应用已经说得够多的了。重点在于充斥曼德勒(译注:缅甸城市)大街的安卓和苹果广告,昨天我路过一家寺院用品店,老板在用三星Galaxy Note玩游戏,少女们斜坐在摩托车上,小心地举着手机,不能碰到脸颊上用树皮涂抹的艺术画——能遮光、护肤,还时尚。
就在iPhone 5发布之前,Andy Rubin(安卓系统创始人)在Twitter上说有5亿安卓设备已经激活;在iPhone 5的演示上,苹果CEO蒂姆?库克提到已经售出了4亿台iOS设备。再算上黑莓和Windows Phone产品,又是一系列型号的产品设备,加在一起,也有10亿台了吧。
那么,下一批10亿智能机用户将会是第二批这个星球上生活最富足的10亿人,差不多是这样;这部分人的生活与第一批10亿人完全不同。所有人(包括我在内)总是在谈论智能机的普及应用会怎样改变发展中国家,但是太空洞和抽象了。在旅行中我尝试思考真正实际的案例,去发现这会是一场怎样的革新。
有一些地方没什么不同;Facebook还是最受欢迎的应用程序,网站都没有内容审查。其他的方面呢?拿Uber(叫车应用)这款第一世界国家钟爱的应用来说吧。在贫穷国家里面,这一类的服务短时间内不会有市场。这些国家有大批的摩托出租车在每一个街巷拐角等待顾客。TaskRabbit(劳务外包)这款应用呢?算了吧,劳工在这些国家很便宜。
另一方面,在这些地区的每一个外出的人,乘坐大巴、火车或者拼出租车等等,买票和制定行程的经历简直太痛苦了,亟待解决。谁能成为发展中国家城际交通领域的Craigslist或者Ticketmaster/LiveNation,谁就能在短期内单靠交易量成为超级富豪。
接着就是金融业了。肯尼亚的老新闻:M-Pesa在当地掀起了一场拍卖革命。但是,我觉得大部分领域依旧缺少市场霸主和颠覆者。这只是时间问题,大概不会太远了;银行业也是——申请一个存款账户,有办法给家人和朋友汇款——非常重要的。试想一下没有银行的生活吧。当有了金融业的时候,保险业也就不远了。
我认为智能机真正的用武之地在教育上。知识的海洋浩瀚无穷,一直到现在,大部分只能从中汲取那么一点点。第二批10亿智能机用户里的年青人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甚至是有热情的)内容——有机会去学习一切可学之问题,而且是在家闲暇的时候。如果你问我的话,这才是一场革命。
[page] 中国,3亿用户的新大陆
就像Jon Evans在思考全球第2个10亿智能机用户有何不同(他们需要用移动应用来改善自己的购票难、汇款难、接受信息匮乏的生活现状),中国创业者也在思考如潮水涌上来的新一轮用户的不同。
用户结构与需求
3亿的主体,是非发烧友、非手机玩家的大量、主流普通用户。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讲到这个话题时,这样说:
两年前针对的是5千万到7千万的高端用户。现在的2亿用户里,大约有1亿3千万已经不能算是高端用户了,也许还是年轻的,也许是学生,甚至可能是蓝领等等。这1亿3千万和——明年底如果有5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这里面的4亿3千万,他们需要什么?他们的需要跟两年前不一样,两年前是工具型的,以PC为主,慢慢向移动转移。今天的用户需要的是四个事情,简单、有用、好玩、畅快。
戈壁投资董事总经理童玮亮补充认为,用户几千万时,也不单单是“高端”,而是两头,一头是高端,一头是低端,高端用iPhone,低端用WAP玩无线,几亿用户发展起来之后,用户分布会由“两头往中间走”,用户结构成为橄榄型。这时,所谓的“三低用户”的消费能力在移动端上会突出体现出来(就像他们在web互联网上表现得那样),移动互联网变现能力增强。游戏、电商(主要是以O2O来体现)都能在移动上找到挣钱机会;广告暂时没有明确出路,但banner肯定不会蔚为大观,将来则会走精准营销路线,深度嵌制于内容。
清科资本董事总经理叶滨也认为,三亿用户量级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已走到一个可以摸索出商业模式的阶段,有些离钱相对近的模式如O2O,应该要考虑收入与赚钱了。
他同意李开复的新应用要更加“简单易用”观点,他形象地将移动应用这阶段变化描述为“就像从PhotoShop演变为美图秀秀”。
新创公司:单机工具很难再获大量用户;细分,再细分
童玮亮认为,2010-2011年时,移动互联网创业主要靠单机工具迅速获取用户,现在用户过两亿后,单机工具很难再获取大量用户,单机工具的替代性很强。在一个领域里,往往是大公司与创业型公司共同征战,给新创者的空间较小了。而对已获取大量用户的app来说,需要把用户往云端转移,并形成社区以加强粘性。
童与叶滨的共同观点是,新创移动应用公司的机会,在于细分、更细分的一些用户需求里。创业者要善于特别细地去切分用户,在某个需求点上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用户的粘性,最终取得与线下的协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对创业者最大的一个挑战是:能否从满足细分需求的阶段进化到满足一个主流品类需求的阶段。比如,App“大姨妈”能进化到“女性健康管理”这个品类里吗?App“课程格子”能进化到“大学生移动社交”这个品类里吗?
如果说,这后面的跃迁是一连串有放大效应的零,一开始那个专注的细分需求则是打头的1。在人与人、人与手机关系图谱里,是有无数个这样的“1”存在的。大公司不可能穷尽每一个“1”、做好每一个“1”,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新创业者在三亿用户的当下,仍有的机会所在。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