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8 11:06:19 来源:互联网
通过40余年的建设和航天任务的实践积累,西安分院在微波、无线电电子技术、卫星有效载荷特种部件加工生产领域,形成了较高的新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水平。建立了初步配套的研制生产能力,某些设计和制造技术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卫星有效载荷技术研发和产品与系统集成的一个重要基地。
业务需求为牵引
当今,空间技术的进步对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副院长沈大海告诉记者,西安分院既面临着航天技术发展的空前大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广泛而迫切的需求与自身、自主研发能力不相适应的巨大压力。在卫星技术发展领域,有效载荷的开拓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目前也是制约我国卫星上水平、上台阶的最主要的瓶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卫星有效载荷研制单位,肩负着迅速提高自身研发能力的迫切使命。
近几年,我国卫星事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是运载火箭发展阶段,能够把卫星打上天去:第32星平台的建设阶段,保证卫星的正常工作;第三阶段是发展卫星的有效载荷,使卫星发挥最大的性能。目前我国正处于卫星事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有效载荷能力大力发展的时期。
沈大海说,西安分院属于有效载荷研究的专业院所,随着卫星有效载荷的大力发展,西安分院的业务发展速度非常快,人员由十年前的一千人,发展到现在的两千五百人,预期到“十二五”末期,能够发展到三千到三千五百人。正是因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和业务快速增长,型号生产任务日益增长,因此,无论是设计、管理,还是制造,传统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走向全面集成
从90年代初到现在,西安分院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开始计算机应用到1999年的单机应用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至2005年简单、分散、孤立的网络应用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从2006年开始至今,逐步走向全面的集成化建设与应用阶段。
沈大海说,目前西安分院已初步形成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及综合业务管理这三个主要领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正在逐步由传统模式的军工研究所向数字化的高科技研究及工程制造机构转变。
其中,研发设计重点开展了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实现了对仿真计算软硬件资源的集中管理与共享,提升了大规模的仿真计算能力,目前计算能力达到1100CPU核,8万亿次的仿真计算能力。集成设计领域开展了面向典型产品的微波无源产品多学科集成设计系统,实现了多学科的协同设计以及研发过程数据的统一管理。通过实施神舟软件AVI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设计数据和过程的有效管理。
在生产制造管理方面,重点建设了全面集成的MES系统,实现了与上下游业务系统的紧密集成,打通了设计与制造间的数据通路,全面覆盖企业生产管理过程,同时采用自动化的旋转货柜设备加强了库存实物管理,大幅度提升基础管理水平,有力保障了科研生产。
在企业综合资源(ERP)管理方面,重点开展了以经济活动为管理控制对象的综合经济业务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包括财务、合同、物资、资产、预算这5个业务单元的统一平台集成应用,实现了基础数据的统一,实现了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管理精细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page] 制造过程的全面管控
航天产品制造过程非常复杂,其中西安分院MES系统在制造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随着型号任务的不断增加,采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西安分院发展的需求。信息沟通不通畅,生产组织管理不够精细化,质量问题、计划与资源冲突等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西安分院产品顺利交付。2007年,西安分院在二代导航专项技改支持下建立了空间电子产品制造中心,配置了从生产准备、单板电装及调试、整机装配及调试、环境试验、分系统AIT到最后成品包装交付的相关硬件设施,极大地提高了分院的基础硬件保障能力。
沈大海说,为从根本上提升管理能力,降低产品交付压力,在五院统一策划及安排下,结合西安分院制造中心的建设特点,在2007年启动了MES的建设,构建一个集成、高效的信息平台,实现有效载荷制造过程的全面管控。
通过搭建以工艺管理、计划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AIT过程管理以及载荷产品自动测试为核心的管理平台,来控制并指引有效载荷制造的全过程,实现从单机生产制造到分系统AIT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人、机、料、法、环各类过程信息的采集和产品数据包输出,提升分院有效载荷制造管理的精细化能力。
谈到应用效果,沈大海列举了几点,规范化工艺管理:工艺编制效率提高2-3倍,工艺文件版本得到有效控制,工艺文件规范性得到快速提升;加强了库存管理实时掌握元器件的相关信息,提升元器件的配套效率及各环节的生产准备效率实现了质量的闭环控制管理质量管理系统与MES、A1T和库存系统进行了全面集成,实现了质量管理的闭环管理。不合格品单据平均处理时间为1天;提升了单机的试验过程管理:提升测试试验数据、整个试验过程理效率,同时实现了测试实验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具有自主产权的自动测试系统:将重复性的工作数字化、自动化,提高了测试效率:简化了系统的校准过程,提高了校准数据可验证性和可用性数,实现了数据的有效管理和报告自动生成;加强了产品数据包管理:实现完整的生产电子履历自动输出产品数据包功能。
建立信息化支撑平台
综合经济管理平台是与生产管理平台同期开展,是2007年3月西安分院立项的自建项目,同样被作为西安分院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之一。在综合经济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之前,在部分经济活动业务范围内建立了财务、物资及合同的基础管理信息化手段,在预算和资产管理方面还是依靠手工进行。虽然已有的系统在部门内部业务管理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各个系统都是独立使用的,部门间的业务流程是断裂的,系统间无任何关联,信息无法共享。随着管理精细化对系统要求的提高,现有系统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越发凸显。
沈大海介绍说,随着国家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航天科研生产面临着新时期的任务变化,任务量快速增加,依靠原先的独立、或手工管理方式大大制约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局部应用系统也难以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控制和综合财经分析。急迫需要强有力的信息化平台支撑,帮助解决关键经济领域业务问题,实现各业务领域的互通互联,从而提升分院的管理能力。
综合经济管理平台包括物资、资产、合同、财务和预算五个子系统,通过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产和物资以及其他科研生产经济业务全流程业务管理为基础,以合同管理作为经济业务活动信息枢纽,结合预算控制,在财务核算数据上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最终结果,实现业务操作、信息以及实物的全闭环流程化、实时动态管理。
系统整体架构分为三层结构,标准体系及基础数据层标准体系及基础数据是平台的基础。其中包括经济平台集成主线的项目核算代码体系,以及各子系统通用的物料编码、往来单位、用户信息、组织架构等基础信息。业务执行层:业务执行层主要是由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和物资管理子系统构成的业务处理平台,实现了这五个子系统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决策支持层在各个子系统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展现,形成各类管理报表,辅助决策支持。
综合经济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基础数据的统一以及业务全流程化的应用,解决了分院多年来存在的经济相关业务活动范畴内的信息孤岛问题,打破了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
实现规范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了分院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实现了物资、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合同分类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避免各环节数据的不一致。提升审批效率:通过网上审批,大大提升各业务单据的审批周期,以合同为例,审批周期由原来的一个月提升至一周。库存管理精细化:通过与生产管理系统集成,将库存管理细化为面向成本管理的一级库存与面向生产配套的二级库存,实现了全流程物资编码的统一,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提高设计师出图效率与准确性:系统使用前,设计师在元器件申请、出图的过程中重复录入元器件物料信息。使用系统后,设计师仅在申请中填报一次,出图时参照相应申请单即可,从而提高设计师出图的效率与准确性。成本核算更加准确:系统通过暂估入库等手段,提高材料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同时由于物资管理是以型号项目为主线的,因此实现了型号项目全生命周期下分阶段成本与库存的准确核算。合同潜在风险警示:西安分院每天新增合同近百份,合同量很大,系统对可能重复录入的合同进行判断及警示,为相关人员审批提供依据。同时,系统在合同报账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合同结算的正确性。
另外,西安分院的物资供应链的应用,已打通了经济管理平台中前期的申请、计划、合同、采购、入库以及到生产MES系统中的发料、配套、现场电装的装机记录这个全流程的集成应用,可以说物资供应链的管理是体现分院信息化应用深度与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模式在整个航天集团内也比较先进。
[page] 业务与信息化结合是基础
西安分院的信息化建设在航天集团内名列前茅,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沈大海有着深刻的体会,第一,顶层策划非常关键;第二,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第三,信息化建设要与业务发展相结合,业务部门提出信息化需求并参与信息化建设;第四,与外界专业的信息化团队合作。
避免信息化建设和业务脱节,是西安分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沈大海说,信息化系统的实施要基于业务需求,建设初期是由业务部门牵引和推动信息化实施,逐渐形成信息化指引和支撑业务发展,形成对业务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西安分院的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是集成度高,搭建了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有效杜绝了信息孤岛。很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上处于条块化分割,各部门建各部门的,相互之间不连通的阶段,信息孤岛严重。
西安分院的信息化建设思想是,统一认识、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业务部门与信息化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引导,这个相互引导是多年来的经验,也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高度后要开展信息化建设所应遵从的规律。信息化建设初期,应用建设主要是根据业务部门需求为主开展单点建设,随着建设的拓展与深入,由于业务部门仅对本业务部门的管理需求比较清楚,但对整体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全局了解不够,这时就需要信息化建设部门进行引导,对业务需求的快速实现以及与相关流程环节的流程、数据快速互通,提出更好的建设思路,从而能更好地引导需求的延伸。
建设数字化园区
西安分院下一步,重点加强集成应用,扩展现有应用,使得系统管理覆盖的业务流程更全面,力争在“十二五”末,能够实现数字化西安分院。目前正在开展的分院整个云计算环境的建设,尚处于保密阶段,计划将在未来4—5年时间内,应用云计算的理念与技术,实现所有用户计算机的桌面虚拟化,所有数据全部存放在数据中心,杜绝信息泄露。主要建设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面向大型科学仿真计算的高性能计算中心,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二是普通办公桌面的虚拟化,一期试点已建成,覆盖了普通办公,电设计等应用环节近200个点;第三是面向大型3D图形设计的远程图形工作站,目前正在实施中。未来三个底层云计算环境逐步建成,将全面实现计算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实现数据的保密安全。
目前分院新址的建设也正紧张进行中,其中数字化园区的建设是基础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数据中心,底层网络、单元数字化应用(包括安防、监控、视频会议、信息发布、一卡通等等),预计到2013年年底能够投入使用。
沈大海强调说,不仅建立完善的硬件网络基础,还要搭建远程协同设计平台,一方面,实现与上下游单位之间的协作,另一方面,院里的7个研究所,建立协同设计实验室。一直以来,型号设计都是采用串行设计方式,设计师提出设计思路,结构师提出做结构的,热工程师做热分析,工艺师做工艺处理等,整个设计工作完成需要三四个月时间,效率非常低。而协同设计实验室建立后,把负责设计、热分析、力学、结构、工艺等的所以分析师组成一个团队,统一在同一个环境和平台下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