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8 09:20:37 来源:36氪
8月8日,微信沃卡开卖。
7月30日,在联通内部被高度重视“微信沃卡”宣布在8天后上市。腾讯也推出了不善言辞的张小龙出席发布会。当然,他们联合推出的“微信沃卡”试图用五项特权吸引市场的目光。
这是一场各怀心思却又目标一致的合作,也是作为OTT厂商的腾讯面对强大的巨无霸中移动最聪明的做法。
事实上,这款产品提供了一些并非那么“杀手级”的特权,例如更多微信功能、更多流量优惠、无限靓号,60人的大群权限在数字上也不够刺激,但它在向外发散着一种概念:OTT和运营商不是不能合作,且合作之后能够更好地绑定用户。
联通想对用户说:用我吧,我资费便宜,好用,且提供特殊服务,让你够拉风。腾讯则想对外表达:看,和OTT厂商合作,可以圈住更多用户,OTT可以帮助作为运营商的你增加用户粘性。
事实上,无论口头上是否承认,无论主观上是否以此为目标,腾讯和联通携手打造“微信沃卡”的一个客观结果,就是对中国移动施压。这次被称作“破冰之旅”的合作背后,是联通在4G到来之前加大力度圈用户。
中移动的一位内部人士称:“我们毫不care,此前我们还很紧张,怕联通搞什么10元无限流量,那我们就完蛋了,但是看现在的套餐,我们可以放心了。”
在3G时代,中移动是对OTT吐槽最多的运营商,这是因为OTT的大量流量占用了中移动2G网络的很多资源,甚至影响到了中移动的看家服务,话音业务信号不稳、通话不畅成了中移动网络不堪负荷的显性代表。
[page] 因而中移动对OTT的态度一直不那么“正能量”。要知道,作为运营商,如果中移动削减微信的带宽或者干脆不卖流量给腾讯,也不犯法,这就像一直悬在所有OTT厂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可能性很小,但威胁一直存在,且可能演变成各种“故障”。
正如互联网分析师洪波所说,凡是中移动不喜欢的,另外两家电信运营商就“必须”喜欢。
这是无奈的挣扎。
中国3G时代的三张牌照并没有能够帮助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市场份额上、用户数上改变过多的垄断格局。那么作为OTT的腾讯或者其他公司是否能够帮助联通、电信改变运营商格局?
恐怕也不行,因为中移动最怕的并非OTT,OTT只是可能让中移动的收入变得不那么多,利润不那么高,换句话说,微信商业化后可能将拿走更大部分利润,而中移动最痛的神经是“携号转网”,但就目前看,尽管国家曾经搞了天津和海南两个地方的试点,但限制条件太多,几乎就是一纸空文。
如果不能通过竞争让中移动失去用户,那么一切所谓打破垄断的政策和产品都是“纸老虎”。
而且,事情正向着利于中移动的方向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提出,年内发放4G牌照。进入4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网速会更快,用户对高质量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需求会更迫切。
这就是为什么广东联通迫不及待地大声宣布,目前广东联通全省21个城市已建成每秒可传输21Mb的网络,已在珠三角八个城市建成了每秒可传输42Mb的网络,使珠三角在全国率先成为网速高达42Mb/s的城市集群。
但是,毕竟建设4G网络又是一笔天文数字的投入,目前中国移动正努力的解决方向是所谓的“智能网络”,即根据客户价值、业务价值分配合理的网络资源并提供相应计费手段的数据管道网络。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以后中国移动将可能对腾讯的微信收取更高的带宽费,同时也把最好的流量资源给腾讯,保证其用户的稳定性和体验,但是那些小OTT或者合作伙伴,很可能由于用户量少而遭到“歧视”——尽管他们可能支付的带宽费也会相应低些。
毫无疑问,这种差别收费与“网络中立”原则完全对立。所谓的“网络中立”原则就是要求平等对待所有互联网内容和访问,防止运营商从商业利益出发控制传输数据的优先级,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中立性”。
而差别收费最关键的问题是很可能将造成一个“强者恒强”的结果,新的服务提供商、创新型公司将可能永远无法与巨头抗衡,或者说丧失发展机会——因为付出了同样单位比例的成本,却只能得到低于巨头的网络质量,整个市场将会依据马太效应而变化,最终市场越来越向垄断巨头倾斜。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