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3 11:40:57 来源:雷锋网
12日,正在大连举办的夏季达沃斯上,一场主题为“中国向消费型国家转变”的论坛,却被参与讨论的学者和企业家演变为关于通讯业“垄断”的激烈争论。
中国移动执行副总裁李正茂在会上称愿意将微信看做是一种产业的新业态诞生,中移动应该考虑如何与其建立创新合作的关系。而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说:“你要人家跟你合作,你就必须打破垄断。”
李正茂驳斥这一观点,认为“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每年秋季入学时间,在校园市场的争夺简直是白热化,这样的竞争在世界其他市场更是少见”,“移动的市场份额大约是三分之二,确实比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垄断。现在谁不用微信,什么叫垄断?这才能叫垄断!”对此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回击:“三大运营商之间不是竞争,而是混战,中国移动就是垄断!”
一时间,移动运营商与微信的矛盾又一次重回公众视野,背后折射的依然是中国移动面对微信崛起的行业焦虑。就在这个纠结的时刻,还有人说中国移动是“垄断”,由此导致李正茂前一分钟还称微信是产业新业态,要与微信谈合作,后一分钟就咬定微信是“垄断”,如此激烈反弹也就好理解了。
那么,到底谁是垄断呢?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垄断地位”的形成原因、现实作为和市场后果三个维度去界定。在现实中,某些“垄断地位”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而有一些是法律需要禁止的,这里中间的边界又是什么?
先说说“垄断地位”。在今年以前中国移动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只是在今年下降到70%以内,大概在68%左右,也就是李正茂所说的“大约是三分之二”。而微信公布用户数是4亿,国务院今年5月份发布的一份白皮书中透露称,我国使用手机上网人数为4.2亿,微信市场占有率高达95%。可见从用户占比上说,微信无疑比中国移动更具“垄断地位”。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由此理解,垄断可以说是一个或少数几个生产者面对大量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调节产量或者价格而获利的市场行为。
显然,市场占有率高低是判定垄断的因素之一,却不能认为市场占有率高就是垄断。一般认为,凡是阻挡竞争者进入市场的壁垒都是造成垄断的原因。因此,“垄断”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法律许可的垄断,有些独家经营的特权是由法律所规定并受到法律保护的,专利权和版权便是法律特许垄断的特别例证。此外,还包括政府授予某厂商特别经营权;
二是因为规模经济效益导致的自然垄断,如果某种产品需要大量固定设备投资,大规模生产可以使成本大大降低,那么,由一个大厂商供给全部市场需求时平均成本最低,这种情况下,该厂商就形成自然垄断。
三是因为技术创新或者经营策略创新,导致大量用户选择单一供应者,形成的垄断,被称为技术性和策略性垄断。
[page] 根据这三点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移动的垄断地位是由于前两条共同作用造成的。首先,通讯业作为需要大量基础设备投资的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容易获得经营利润。同时,它被认为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因此被国家授予了特许经营权,因此,通讯行业因为自然垄断和法律许可,形成了移动、联通、电信三家瓜分市场的“寡头垄断”地位。
而微信的垄断地位成因与中国移动完全不同,微信是腾讯借助自身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用户体验,迅速获得市场认可,从而占据大多数用户的技术性、策略性垄断产物。有意思的是,它的发展是完全建立在移动运营商基础通讯网络的基础上的。这恰恰说明运营商自己是完全可以产生出微信这样的产品的,但是他尝试了却不成功,毕竟垄断的日子太好过了。“你不改变自己,就等着被别人改变”,这有什么好说的呢。
从“垄断地位”的形成原因看,移动和微信都具有“垄断地位”,但其地位牢固程度不可同日而语。前面提到真正的垄断起码有两个标准:一是仅仅通过调节产量或价格即可获利的;二是具备阻挡竞争者进入市场的壁垒。
对照这两点,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移动的“垄断地位”显然比微信牢固得多。中国移动每增加一个用户就可以获得收益,中国移动的资费如果增加就会获得不菲的收益,相反如果降低也会损失惨重;同时,因为手握经营特许很难有除联通、电信以外的竞争者,是典型的寡头垄断。而寡头垄断理论上可以通过合谋提高定价,从而获取利润,当然运营商目前的竞争更多是在互拆,彼此之间没有合谋的条件。因此,张维迎说运营商是在“混战”。表现出来就是李正茂所说的对大学新生争夺,而这实际上是为了增加用户从而增加收入,是寡头之间的无序争夺。
而微信面对的市场环境与中国移动就不是一回事了。首先,OTT业务不是一个高门槛的业务,不存在法律垄断条件。在微信之前,从飞信、沃友、翼聊,三家运营商在都有自己的产品,除此之外还有易信、陌陌、密友、Line等市场参与者,用户可以同时选择一家和多家的业务。微信的优势仅仅表现在技术性和策略性方面,赢得了用户和市场的认可。其次,在利益获取能力上,微信显然不具备调节价格获利的能力,因为微信的基础服务是免费的。如果微信提高价格,即向用户收费,那与运营商何异,估计分分钟用户就跑没了。
因此,从垄断地位的形成来看中国移动是寡头垄断,有限的竞争来自几个寡头;而微信还处于一个基本上开放的竞争市场中,其垄断地位是通过自身创新在竞争中获得的。谁是垄断,谁不是,一目了然了吧。
当然,从法律上说,以上三种垄断成因都是正当的,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彼此不存在任何道德优势。真正要被苛责甚至可能面临法律惩戒的是在获得垄断地位后的现实作为,不同的修为会带来不同的市场后果。因此,才存在对垄断的惩戒和评判。
非洲狮子在猎杀角马的过程中,通常只对疾病的,弱小的下手;食蚁兽发现白蚁巢时,只是吃掉少部分巢中的公蚁,而且并不破坏白蚁巢;动物还懂得,对手全部死亡,就预示自己将要灭亡。但是,人类在短期的个人,集团利益的争夺中,却会无情的杀死所有的反对者。
垄断与竞争天生是一对矛盾,由于缺少竞争压力和发展动力,加之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约监督机制,垄断性行业的方方面面往往都难以令人满意,因为,从垄断行业来说,它获利的工具仅仅只需要依靠调整价格和产量,根本不需要顾及到技术进步、服务质量等方面。导致垄断企业经常会违背市场法则、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这是一条规律,中国与外国都一样。
这些年,针通讯领域的“上网资费高,网速慢”、“资费套餐不累计”、骚扰短信群发、不知情套餐订阅存在等问题的讨论,甚至爆出“天价上网费”、“天价电话费”等极端事件,都是运营商在具备垄断地位后,忽视服务、忽视创新带来的问题的集中暴露。
对于拥有微信和QQ两大产品的腾讯来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干扰消费者也有着沉痛的教训。在2010年的3Q大战中,腾讯公开信宣称,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倡导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陆QQ。这种裹挟消费者的做法,让众人为之不齿,深刻的教训让腾讯在推广微信时,没有动用QQ的市场支配地位,而是靠产品和服务说话,最终赢得了巨量用户。
两相比较,移动与微信的市场修为差别巨大,前者是长期处于寡头垄断中的市场作为,后者是长期处于竞争领域中的市场作为,虽然腾讯也常常利用自己的巨量用户布局相关业务,让这些业务中的中小企业叫苦不迭,但从市场后果上说,后者引入了市场竞争,带来了技术进步,客观的说“狗日的腾讯”很多业务并不成功,但正是有它的存在,其他市场参与者才不敢掉以轻心,用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产品和用户体验。
从市场后果上来说,各国反垄断法律都严格禁止利用垄断地位获取超出垄断市场范围的非法获利和套利行为,限制通过法律授权、自然垄断获得的垄断地位,但是却鼓励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获取的垄断地位。前者有经济效益,却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而后者的技术创新显然比前者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