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1 13:14:05 来源:万方数据
IPv6是新一代的互联网协议,与IPv4相比,其在地质空间的容量、移动性、安全性、网络服务的质量等方面都有着显着的改善,并且在主流的设备中得到了广泛支持。IPv6是当前移动互联网建设的重要基石之一,通过在移动互联网中引入IPv6,能够给用户提供多种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方式,给用户和服务商提供更多的机会。
一、IPv6技术的特点
(一)充足的地址数量
由于IPv6使用了长度为128位的地址,因此其可以提供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这一点对于当前飞速发展的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市场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另外,IPv6技术不再需要对公网和部地址间的映射和网络转换进行管理,因此相对于IPv4来说,其网络部署中所涉及到的协议以及网络元素得到了一定的减小,使得网络部署的便捷性得到了增加。
(二)路由效率较高
由于拥有着极其庞大的地址空间,因此可以实现同一机构在网络中使用同样的前缀,这样服务商就能够先将所有所有客户聚集在用一个前缀之下,然后进行发布。分层聚合能够减少全局路由表的数量,有效提高转发的效率。另外,当客户在多个服务商之下进行接入时,能够在不同的前缀之下进行切换,不会影响到路由表的聚合。
(三)灵活性更高,便于扩展
由于IPv6中舍弃掉了IPv4中可能对性能造成影响的字段,比如Flags、Identification等,并且增加了流标签字段,以对特定的通信量类型以及用户数据流进行标识。使用流标签的优点,一方面在于能够和任意流进行关联,当需要对不同的流进行标识的时候,只要对流标签进行改动即可。另一方面流标签设置于IPv6的报文头部,当转发路由器使用IPv6报文IPSec时依然能够通过源地址、流标签来处理特定的流。另外IPv6增加了扩展头的概念,在进行选项的增加时不必对现有结构进行修改,其灵活性得到有效的增加。
(四)支持自动配置
IPv6支持自动配置地址,来使计算机主机发现网络,并且自动获取IP地址,使得网络的管理性能得到提高。在无线设备、移动电话、PC机等设备中应用,能够实现即插即用。
(五)移动性较好
IPv6有着必须支持移动的特点,在任何的IPv6节点上都能够自由使用移动功能。移动IPv6比之移动IPv4而言,其邻居发现的功能能够发现外地网络并且获取转交地址,在此过程中不必通过外地代理进行。另外,通过路由扩展头以及目的地址的扩展头,能够实现对等节点和移动节点之间的直接通信,很好地解决了IPv4中原地址过滤、三角路由等问题,有着更高的处理移动通信的效率。因此IPv6在移动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点。
二、在移动互联网之中的应用
(一)移动互联网概述
所谓的移动互联网,其实是相对于当前较为固定的互联网而言的。其和固定互联网之间存在的主要区别在于接入网络和终端,以及由此产生的服务与应用之间的差别。当前移动互联网主要有两种概念,其一是宽带移动网,和固网之间的主要差别主要在于接入网络的不同。其二是窄带的移动网,主要以手机作为终端。一般来说,日常所提到的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前者。
(二)IPv6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1、终端上的应用
IPv6在终端方面的应用主要在便携式计算机以及手机两个方面。在便携式计算机方面计算机方面,当前大部分操作系统都能够支持IPv6协议,如Linux、Windows、BSD等,微软的大量应用程序,如IE、Telnet、Ping等也能够提供对IPv6的支持。在手机方面,是否支持IPv6协议,取决于手机所安装的操作系统以及芯片,当前只有较为高端的手机支持IPv6,而在绝大多数低端手机中都不支持IPv6协议。
2、PDSN方面的应用
PDSN设备指的是连接分组数据网和RAN的接入网关,能够实现对移动终端的本地认证。PDSN需要支持IPv4/6双协议栈或者IPv6单栈,以实现对IPv4以及IPv6终端进行接入认证。如果PDSN没有纯IPv6连接,能够用过隧道方式来将IPv6的数据传送到网络外部。而如果PDSN有着纯IPv6的连接,且终端协议使用的是IPv4协议,则必须采取一定的翻译机制。PDSN设备应该实现对IPv6路由协议的支持。
3、AAA系统应用
当前AAA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协议是RADIUS协议,AAA系统和PDSN系统之间的通信是通过IP来进行的,而和PDSN之间的认证、计费以及授权是通过RADIUS来进行的。当前仅有一部分厂家生产支持IPv6的RADIUS产品,其在商业中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结束语
IPv6由于其自动配置以及对节点移动的支持性,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契机。IPv6技术的应用,需要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等方面进行通力的合作,最终在IPv6平台上承载所有的业务,保障网络业务能够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