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2 08:50:19 来源:CIO时代网
不可否认,IT规划已成为CIO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已进行或正在进行IT规划,但是多数规划无法执行,或者即使可以执行,也会因规划本身的不完善,无法规避信息化的风险,造成大量IT投资的浪费。
不可执行的规划等于没有规划,但执行的一个不完善的规划有时更可怕。规划变成“鬼话”,IT就会变成黑洞!我们总结分析一下,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信息化规划失败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1.闭门造车,只重形式
中国有长期计划经济的传统,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与政府部门,都是要做规划的,至少在程序上每五年要做一次。同样,对于信息化,规划的意识与程序也是不缺的。但是,在规划的具体做法上,很多单位只是找几个“秀才”,采取闭门造车写报告的方式,既不做业务模式与业务需求分析,也不做各层面管理者与业务人员的访谈调研。规划的基础是“拍脑袋”、揣测领导思路,方法是“艺术创作”式的堆砌文字,最后虽然形成了一份听上去很美,很能打动人,当然主要是打动领导的报告,但实际上这样的规划知识形式而已,根本无法执行。
2.技术视角,脱离业务
很多企事业单位的IT规划,只当成是IT技术人员的一项分内工作。但技术人员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从技术视角出发,或者从本部门或本岗位的工作需要出发,不去关心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对业务的流程体系与业务需要不做深入的分析,也不与业务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IT规划与业务严重脱节,规划变成IT工作内容(或IT项目)列表、IT设备采购清单,甚至沦落为只是一份技术研究报告。这样的规划根本不是规划,造成的不只是信息化建设的尴尬,而是投资失误、技术架构失策、IT与业务各行其是等严重的后果。
3.好高骛远,脱离实际
许多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明白信息化规划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士,采用专业的方法,凭借专业工具来完成,需要导入国际上先进企业信息化标杆。考虑到依靠内部力量,很难完成一份专业、高水平、高层次的信息化规划,需要引入外部资源,对国际上知名的咨询机构顶礼膜拜。规划的过程过分依赖外部力量,过分看重标杆的指引,而没有潜下心来,认真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差距,没有分析标杆能否成功导入的现实情景。这样形成的IT规划,虽然感觉上很有高度,但同样是无法执行。唯有规划者能看够看清企事业单位的本质,基于企事业单位业务与管理上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才有可能使规划符合实际,至于引入的专家或咨询机构的名气有多大,这只是一个虚幻的感觉而已。
4.绕开架构,无法落实
IT规划是不同层面的规划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初步可分为IT战略、IT架构与IT项目(或IT系统)3个层面,其中IT架构层面是核心,它是连接IT战略与IT系统的桥梁,当然这个层面是很难做到的。完整的IT规划,需要对各个层面的都进行明确的描述。但由于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与信息部门人员对IT规划认识上的不足,提供IT规划咨询服务机构在专业与技能上的不足,IT架构层面的规划都被绕开了,或是只是简单地提到,并没有细化的说明。按这样的规划去实施,IT战略是无法落地的,那信息化也就不能推动业务战略落地。
5.计划粗放,无法执行
我们都知道,IT规划是为了IT系统实施服务的,规划只有可执行才有意义。IT规划需要细化为一系列的具有明确时间节点的行动计划(项目计划或任务计划),并确定执行计划的负责人,以及相应的团队,再加上相应的保障措施,而且需要对实施规划的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与引导,这才有可能是规划得到很好的执行,但是很多企事业单位制定的IT规划,没有明确细化的行动计划,没有确定执行计划的负责人,没有确定相应的保障措施,也没有进行培训宣传贯彻。虽然制定了远大而鼓舞人心的信息化愿景、基本原则和漂亮的IT架构蓝图,但是企事业单位的实施人员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落实规划。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