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5 14:44:31 来源:中国电子报
关于频率:
三家运营商TD-LTE扩大规模试验频段明确:
中国移动1880 -1900 MHz、2320-2370 MHz、2575-2635 MHz,共计130MHz;
中国联通2300-2320 MHz、2555-2575 MHz,共计40MHz;
中国电信2370-2390 MHz、2635-2655 MHz,共计40MHz。
解读:尽管2013世界电信展上关于TD-LTE频段的细分,名义上是为TD-LTE扩大规模试验所准备的,从长远角度看,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家商用TD-LTE提供了基础,尤其是基于虚拟运营商发展的未来考虑,虚拟运营商不可能参与全国性的“战争”,但由于TDD频谱更适合非对称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加上灵活的资费政策,使得虚拟运营商能在区域性的地域或服务领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体验,这是三大运营商在产品创新领域的补充。
其次,对于电信联通而言,从2.6GHz到2.3G的室内覆盖,此次规划吻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高层对于4G发展的战略,例如王晓初董事长六月在天翼手机展会上表示,中国电信在热点地区的数据业务上将采取TD-LTE分流。而联通由于3G的成熟,发展4G的动力目前依然不足,但未来不排除发展TDD/FDD融合的4G网络。
关于中国移动,如众多媒体分析一致认为,中国移动成为最大赢家。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是,中国移动在试验阶段依托2570-2620MHz这一关键且适用于TDD国际漫游的频率中,依然能够保持主导地位。其次,达到中国移动在D频段划分上的预期目标60MHz,但并不表明这对于TDD主导运营商的中国移动是一个阶段性的完美结局。
后续700M等是否能够用来进行TD-LTE广覆盖依然是个悬念,但眼前更为实际的是1900-1920MHz是否能够重新分配或者采取积极的过渡方式,以保证近一年交替期TD-SCDMA用户的快速发展,但从行业监管层面面临着深化改革所带来的市场竞争机制,因此,只有4G网络和终端能够规模化发展,降低购买成本,TD-SCDMA用户未来快速发展带来的天花板才能得到缓解。
此次规划,TDD频谱资源示范意义凸显,能够争取国际行业监管、运营商及相关产业链在2.3G和2.6G频谱规划时向中国看齐。
[page] 关于网络与漫游: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2G和3G时代,由于多制式原因,我们不能实现在不同国家享受漫游,在4G时代,虽然有TDD和FDD两个标准,但我们始终致力于二者融合,我们相信融合发展会实现“一机在手,走遍全球” 的梦想。
我们关注4G的全球漫游,希望4G能够在全球的每一个国家、地区实现无缝漫游。我们关注VoLTE的实现,希望4G能够成为运营商走向IP、走向互联网的机遇和窗口。
解读:按此理解,中国移动在国际漫游的选择上将主要依靠4G,因此近两年TD-LTE网络规模部署,和终端在国际漫游需求上的多模多频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全局性目标。3G和2G网络尽管颇具规模,但考虑用户近阶段向3G低成本迁移及爆发性的增长,3G依然是中国移动网络建设的重心,而2G在未来几年内随着4G网络的完善将逐步推出历史舞台,用于LTE FDD。而近日VoLTE高清音视频的跨国跨4G制式的呼叫成功为业界证明,TD-LTE完全具备LTE FDD可商用的要求,国内参与此次演示的系统设备由华为提供的,这说明了什么?
关于终端:
李跃:我们关注4G能够在终端多模多频上产生更好的效果,让一部分终端能够适应全球运营商的需要。
解读:既要考虑全球运营商的需求,又要兼顾国内TD-LTE终端市场,用户刚换机上3G后如何促使他们上4G?TD-LTE手机必须必现在的3G手机更加轻薄,同时还要比LTE FDD的手机更具竞争力,因此,中国移动需要推出满足大部分中国本土用户需求(非五模十频及以上)的终端,以市场规模推动TDD终端成本的快速下降。一旦如此,TD-LTE终端相对于按照国际漫游将以4G为基础的论调,中国移动在终端的投入重心应放在三模终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TD-LTE产业链上,以此赶超与LTE FDD同步发展的步伐。
李跃:我们将推动终端成本的快速下降,目前的4G终端成本仍较高,我们希望今年年底将有150美元的终端出现,预计明年下半年低于1000元人民币的终端将成为4G的主流。为推动终端成本的下降,中国移动也在推动自主品牌终端的规模采购和生产,生产基于4G的MIFI和手机。
解读:印象中,这是中国移动首次将推动终端成本的下降与推动自主品牌终端发展相挂钩,回想此前李跃说做自主品牌并非参与竞争、抢饭碗,而是“补位”,中国移动4G初期依靠自身力量拉动产业链发展,某种意义上与TD-SCDMA商用初期依靠激励基金推动发展一般,对比而言,TDD产业链的发展,4G时代强于3G时代,弯路没有白走,但接下来,中国移动势必会整合虚拟运营商发挥渠道优势。其次,中国移动4G自主品牌终端在行业市场的应用将迅速普及,这是一个“蓝海”。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