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签约中移动还不够:苹果仍需加大在华营销力度

2013-12-16 13:04:08  来源:新浪科技

摘要:虽然备受瞩目,但苹果公司与中国移动的iPhone合作协议,或许也只能给这家美国科技巨头带来暂时的营收提升。 苹果公司最早有望于本周与这家全球最大移动运营商正式签署协议。
关键词: 苹果 中国移动

    虽然备受瞩目,但苹果公司与中国移动的iPhone合作协议,或许也只能给这家美国科技巨头带来暂时的营收提升。


    苹果公司最早有望于本周与这家全球最大移动运营商正式签署协议,并将因此新增7.59亿潜在用户,在2014年新增30亿美元的营收——大约占到该公司当前财年预期营收增长的四分之一。


    但在经历了初期的利好后,苹果公司可能仍会陷入传统的困局:不得不与老对手三星继续争夺用户。而中国移动可能至少还要再等一年才能通过4G网络全面获利。


    科技博客stratechery.com撰稿人本·汤普森(Ben Thompson)表示,渠道始终都是提升iPhone销量最简单的办法,但争夺用户仍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中国是苹果的第二大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截至2013年9月的财年内,苹果在中国的净营收增长13%,达到254亿美元,在苹果1709亿美元总净营收中占比约为15%。


    但该公司仍然喜忧参半。尽管最新一代iPhone需求不俗,但仍然面临三星和小米等低价本土厂商的挑战。


    虽然中国移动已经拥有4500万iPhone用户,但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还是预计,此次合作将为该公司吸引1700万新用户,至少可以在2014年为其新增30亿美元的营收。


    分析师预计,苹果公司在截至2014年9月的财年内的营收将增长132亿美元。


    苹果公司和中国移动均拒绝透露双方的谈判进程。


    淘金过后


    苹果中国移动的签约标志着智能手机大战的重点转变:渠道已经不再是问题,营销成了决定性因素。


    在这方面,三星占据优势。这家韩国巨头今年预计将向广告和营销领域投入140亿美元资金。三星的广告和营销费用在年营收中的占比高达5.4%,在全球营收最高的20家公司中位居首位。苹果公司仅为0.6%。


    “苹果肯定要增加营销投入。”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布莱恩·王(Bryan Wang)说,“苹果公司要通过即将宣布的中国移动合作协议从中国获取更多营收。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协议签署的第一年过后,他们将如何展开进一步的竞争。”


    中国消费者的习惯是苹果公司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那里的智能手机用户更偏向低价设备。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统计,今年第三季度购买智能手机的中国消费者中,超过88%的花费不足500美元。


    而苹果中国官网的数据显示,新一代iPhone 5s在中国大陆的售价为868美元,iPhone 5c为737美元。


    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中国移动拥有7.59亿的庞大用户,所以即使从中挖掘很小比例的用户,依然能给苹果带来福音。


    “买得起iPhone的用户绝对数很大,这是笔大买卖。”汤普森说。


    连环出击


    对中国移动来说,由于要投入数巨资建设4G网络,而且要为iPhone提供补贴,因此会对利润率造成冲击。


    迪拜投资和顾问公司Delta Partners认为,iPhone交易至少还要再等一年才能给中国移动带来利润。


    穆迪预计,受到4G开支的影响,中国移动2014的资本开支在营收中的占比将达到30%左右。而根据分析师对中国移动的平均营收预期,这笔资本开支将达到1960亿元人民币(约合322.8亿美元)。


    中国移动现有的iPhone用户只能使用该公司的2G网络,原因是iPhone无法与TD-SCDMA 3G网络兼容。


    中国移动希望借助4G和iPhone这套组合拳阻止用户继续流失,同时吸引既有用户升级价格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苹果公司与中国移动的交易结构将成为一项重要因素。在美国,移动运营商都会通过补贴来吸引用户签订2年合约,这也让更多美国人可以买得起iPhone。


    分析师估计,运营商平均为每部iPhone补贴了400美元,而其他智能手机享受的补贴只有250至300美元。


    虽然运营商会因此在合作初期遭受利润损失,但由于iPhone用户通常都会使用价格更高的数据套餐,所以补贴成本将在2年的合约期内逐步得到弥补。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董光帅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