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5 10:01:30 来源:腾讯科技
尽管在去年年底工信部向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发放了TD-LTE 4G牌照,但对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而言,他们更渴望与其3G向下发展匹配的FDD-LTE牌照。
与中国自主标准TDD相比,FDD已是全球主流的4G标准,同时联通和电信的3G制式向下发展FDD更符合技术演进规律,但因为目前主流的电信设备厂商都能很好的支持TDD和FDD两种4G标准,未来两种标准混合组网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
近期种种迹象表明,FDD-LTE牌照即将对外发放,即便先发试验网牌照,也足以让联通电信欢呼雀跃,因为这样他们可以用足力发展自己口味的4G来对抗中移动。毕竟中移动才是TDD技术的核心主导力量,在仅有TDD牌照的情况下,联通电信很难与移动竞争。
尽管目前尚无FDD牌照发放日期的准确信息,但联通和电信都不讳言后续的竞争策略,据腾讯科技了解,一旦发放FDD牌照,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4G网络规划中,大范围、广覆盖的4G网络使用FDD制式,而市区内人口稠密地区将使用TDD制式吸收多余的话务量。
FDD牌照发放临近
一直以来,关于FDD-LTE 4G牌照何时发放的消息从未停止过,从TD-LTE 4G牌照发放的那天起,五花八门的说法便层出不穷,近期业界一些消息把这个时间锁定在具有行业意义的“5.17电信日”上。
牌照何时发放是由工信部决定,对此,腾讯科技向其相关负责人求证时并未得到确认,三大运营商也对腾讯科技表示并未接到相关文件,但无风不起浪,已有多个媒体宣称,FDD将在“5.17电信日”上正式发布。
据了解,今年“5.17电信日”的主题是“宽带促进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网络化的今天,宽带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加速可持续发展的变革工具。如果此时发放FDD-LTE 4G牌照,似乎与主题不搭。但无线网络发展到4G,甚至未来的NG,都离不开固网宽带的支撑,从这一来点看发放也并非不可能。
腾讯科技从其他渠道获悉,电信日那天不会发放FDD-LTE 4G商用牌照,但不排除会发放FDD-LTE 4G的试验网牌照,因为目前FDD-LTE的网络部署还未真正开始,发放商用牌照意义不大,但无牌照运营商又不能公开招标规模部署,所以试验网牌照比较合理,且初期只针对部分城市,这与当初中移动开展多城市TD-LTE试验网相似。
中国联通市场营销部总经理熊昱近期对腾讯科技表示,FDD牌照后,联通将进一步加大4G网络建设速度,预计今年年内将实现国内300个城市的4G网络覆盖。其中,在热点城市实现42M的3G网络、100M的TDD 4G网络和150M的FDD 4G网络三网覆盖。
由于中国电信CDMA在4G演进制式上的尴尬处境,其表态比较中和。“FDD牌照发放对TDD有促进作用,因为国际上TDD和FDD共有技术重合度达到90%.发放FDD牌照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也有利于消费者的国际漫游业务,因为全球95%的4G用户采用的网络制式是FDD或TDD与FDD混合。”一位中国电信人士对腾讯科技表示。
据了解,一旦发放FDD牌照,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4G网络规划中,大范围、广覆盖的4G网络使用FDD制式,而市区内人口稠密地区将使用TDD制式吸收多余的话务量。
4G较量才刚开始
2014年被认为是中国的4G元年,作为拉动信息消费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国4G在这一年的发展,值得关注。尤其是在FDD牌照发放之后,三大运营商的真正较量才开始。
过去的近半年时间,中移动全力推动的自主4G标准TD-LTE迅猛发展,网络覆盖、终端、资费可谓齐头并进。尤其是网络覆盖,从最初的几个城市、信号不稳定到如今百个城市中心区全覆盖,室外信号流畅。
虽然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拥有TDD-LTE牌照,但比起更适合自身的FDD-LTE牌照,其更愿意全力投建后者。从腾讯科技的观察来看,至今两家在TDD基站的部署上数量屈指可数,全国加起来不过万个,而中移动目前已完成25万个4G基站建设。
至于今年首季,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净减238万户,中国电信称,移动用户数下降主要是竞争对手推出LTE服务及加强营销推广、市场竞争加剧所致。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电信虽然去年12月获得TDD LTE 4G牌照,但由於终端制约,始终无法大规模发展用户,因此一直都在积极申请FDD牌照。此次若如期获得FDD牌照,将能有效应对移动宣传和营销攻势,遏制业务下滑的势头。
另外,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联通去年获得的TDD LTE牌照无异为鸡肋,若长期拿不到FDD牌照,其3G时代积累的网络优势和用户口碑也将消耗殆尽。因此,FDD愈早发放,对中国联通的发展越有利。
由于只发放了TD-LTE牌照,目前三大运营商的4G战争并不在建网层面,而是资费战先行。如果说上半年是中移动4G“一家独大”的局面,那么一旦FDD牌照发放之后,三家运营商4G的较量才真正开始。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