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3 10:28:06 来源:互联网
近日,关于融合通信的新闻不绝于网,一时间,关于运营商“改革”“颠覆”之声也不绝于耳。且不论融合通信市场前景如何,运营商愿意“改革”和“颠覆”毕竟事件好事。但仔细想想,运营商此次改革又绝非主动发起,而是在OTT不断逼宫下的无奈之举。如果没有微信的大规模推广,短信业务濒临死亡,运营商是否会做出如此改革?个人认为:否。
那么到底是谁毁了运营商的改革动力?
一、运营商的用户思维是个伪命题
4G牌照发放以来,运营商资费下调明显,尽管用户还有抱怨,但通信单价相比较几年前已经明显低廉很多。运营商在推出新资费前也会全面分析用户数据,尽量从用户角度出发去设计产品。
然而各运营商在推出产品时更需要考虑市场利益,尽量不去破坏通信行业建立起来的平衡,所以三大运营商就像是陷入困境的囚徒,他们所想的,是如何在用户和利益间寻找平衡。
当然,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这本无可厚非,所以尽管近年来三大运营商都在为了市场而尝试触碰平衡底线,而平衡也一次次被市场拉低,但运营商还是不可能推出破坏平衡的超低价甚至免费的通信产品,因为运营商的收入大部分来自用户。
但互联网公司不一样,尽管他们也以盈利为目的,但用户是其根本而非资本,收入基于用户而非来自用户。因此他们的用户思维可以无视其他行业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建立起来的平衡,激进的争取用户以换取可观的后向收入和增值盈利。这也是以用户收入为主的前向公司在面对互联网侵入时手足无措的重要原因。
也许粗暴地认为所有前向公司的用户思维都是伪命题有些太过武断,然而当你在用户和利益间寻找平衡时遇到了“无视规则”的对手,那么你所谓的用户思维都显得弱爆了。
二、被KPI搅红的蓝海
KPI本应具有导向作用,但运营商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KPI只是粗犷的延续,去年50亿,今年60亿,明年70亿……,KPI很少会随市场情况调整,如果单纯从运营商KPI来看通信市场,似乎年年利好,很难察觉市场资费已经开发殆尽,20年前的蓝海早已鲜红不已。
改革必然带来牺牲,且非一蹴而就,或许两年实现收入翻番,但代价是第一年收入减半,那么在延续性KPI的压力下,没有人有兴趣、有胆量去推行改革。按照破坏性创新理论,运营商作为成熟的大公司,根本不可能主导颠覆性改革和创新。
三、“宁可败于错,不可败于慢”
有朋友对融合通信评论道:改革“宁可败于错,不可败于慢”,而对运营商来讲恰恰相反,融合通信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它比微信大规模推广迟了整整三年,三年的时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早已超过了中国移动任何平稳改革所能追赶的距离。
但运营商不怕慢,就怕错。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不管经过多么周密的计算也难以预料下一脚会不会踩空。没有人能为踩空的代价负责,运营商这条大船也绝对难以承受这样的失败,所以他宁可一头扎进暴风雨,相信依靠巨轮自身的力量可以抵御一段时间,也不愿调整船舵,驶向未知海域,直到其他船只尝试过,确认安全后,他才肯稍稍偏离航线,而此时其他船只早已一帆风顺的消失在海平面上了。
运营商代表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不会谢幕,或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他根本不会谢幕,但是各种因素束缚他成为另一个时代的领导者。在一个不属于运营商的时代里,他只能做一个不合格的跟随者。
或许,对运营商来讲,改革本身就是伪命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