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设施 > 正文

中国准备IPv6十余年,为何主流依旧是IPv4?

2018-02-01 14:32:56  来源:百家号

摘要:据了解,IPv6从1998年由CERNET首次引进国内,早在2003年中国就将IPv6的发展提上了日程,这是非常正确及时的战略决策,当时经过五年的发展,第一期取得了预定的战略目标,但从2008年以后,我国IPv6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开始落后于国际水平,真可谓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关键词: IPV6
  据了解,IPv6从1998年由CERNET首次引进国内,早在2003年中国就将IPv6的发展提上了日程,这是非常正确及时的战略决策,当时经过五年的发展,第一期取得了预定的战略目标,但从2008年以后,我国IPv6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开始落后于国际水平,真可谓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中国推进IPv6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有以下六点:
 
  一、落入了私有地址的陷阱难以自拨,地址转换(NAT)可暂时应对IPv4公网地址不足的问题,但跨过多个公网地址对私有地址的管理相当复杂,NAT破坏了端到端的透明性,无法对用户溯源。
 
  二、政府缺乏明确的市场导向和应用先行意识,发达国家一般是军方和政府先转换到IPv6,而我国家政府网站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
 
  三、对内容服务的瓶颈重视不够且缺乏有利的政策,“我国整个IPv6的端口迟迟没有开放,国际的带宽也不够,国外IPv6服务也没有在中国落地,应用和网站上IPv6的迁移滞后,这些严重拖了我国IPv6发展的后腿。
 
  四、一些误解和干扰影响了国家发展IPv6战略的执行。邬贺铨称,一些把中国公众互联网与国际互联网隔离的方案声称的“自主创新安全可靠”迷惑了一些单位,违反了中国坚持的全球一个互联网的主张。另外,以为颠覆IP的未来网络很快就能实现,而处于等待观望的状态,对IPv6部署按兵不动。
 
  五、互联网缺乏应有的国际竞争,诸如谷歌、Facebook等大型ISP已经将大量应用迁移到IPv6上,我国部分ISP其实也做了部分应用迁移,但深层次服务就不提供了。
 
  六、我国互联网安全监管措施成本和代价很高,在IPv6上面,整个迁移以后需要重新构建。
 
  6.1 迁移的复杂性
 
  为了将平稳运行从IPv4转移到IPv6的操作,公司必须审计、审查、升级、重新配置和测试其整个技术基础设施,从路由器和服务器到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其他联网设备的一切都需要升级才能实现转变,而且企业运作流程和制定政策的方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
 
  6.2 投资回报的问题
 
  鉴于迁移过程的复杂性,其涉及许多时间和金钱的成本,除了软硬件升级的费用外,还需要公司及时进行计划和执行。投资成本过大,带来收益却很低,因此无论是硬件厂商还是ISP都没有足够的市场驱动力推进IPv6大规模的网络改造。另一方面,在IPv4向IPv6的迁移中,不存在理想的平滑演进方案,存在不小的风险问题。
 
  6.3 传统硬件问题
 
  当发生转换时,联网设备可能需要双栈配置:即IPv4地址和IPv6地址。不支持IPv6地址的旧设备可能会造成网络通信问题,最终成为一种负担。终端是IPv6发展的短板,目前大多数商用固网终端和手机都不支持IPv6。
 
  加快IPv6规模部署的措施:
 
  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三个主要目标:1.2018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2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不低于20%;2.2020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超过50%,新增网络地址不再使用私有IPv4地址;3.2025年末,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完成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平滑演进升级。
 
  为贯彻中办、国办《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在国家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大力支持下,秦皇岛开发区管委已经将其政府网站及各分局等88个管理模块全部实现IPv6升级。
 
  二、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近日正式宣布推出IPv6公共DNS:240c::6666,备用DNS:240c::6644。这是面向公众免费提供的DNS服务,无疑将为全球IPv6用户提供一个优化上网体验的绝佳选择,其精准快速、安全稳定、DNS64三大特性,将全面保障IPv6网络的高效和稳定。
 
  如此一来,未来几年我国的网络环境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ulina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