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硅基芯片上的落后态势,有可能在未来的碳基芯片上得以改观。
2020 年 5 月 22 日,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彭练矛院士和张志勇教授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用于高性能电子学的高密度半导体碳纳米管平行阵列》论文,介绍了该团队最新发展的多次提纯和维度限制自组装方法。
图 | 彭练矛院士和张志勇教授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来源:Science 官网)
据了解,该方法可以在四英寸基底上,制备出密度高达 120 / 微米、半导体纯度超过 99.9999%、直径分布 1.45±0.23nm 的碳纳米管(以下简称“碳管”)平行阵列,并在此基础上,首次实现性能超越同等栅长的硅基 CMOS 技术的晶体管和电路。这一成果,也将为碳基半导体进入规模工业化奠定基础。
图 | 北京大学电子系教授、中科院院士彭练矛(来源:DeepTech 摄)
在 5 月 26 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彭练矛表示,用碳管制成的芯片,有望使用在手机和 5G 基站中。DeepTech 也注意到,当天有来自华为的技术人员出席会议。
据悉,北京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是碳管技术的主要研究单位,该单位由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大学共建。目前,研究院正在和华为等国内厂商对接。DeepTech 从该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未来不排除华为等国内厂商,在芯片中使用碳管的可能。
图 | 北京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来源:DeepTech 摄)
相关研究三次登上《科学》
一直以来,英特尔和台积电等晶圆厂商,都使用硅基技术,来生产芯片。但由于摩尔定律的日渐式微,当下的硅基芯片技术,即将碰触极限。
而在地球上普遍存在的碳元素,和硅是同族元素,它俩的化学属性和物理属性,也非常相似。IBM 的理论计算表明,如果完全按照现有二维平面框架设计,相比硅基技术,碳管技术具备 15 代的技术优势。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也表明,碳管技术有望将常规的二维硅基芯片技术,发展成三维芯片技术。这至少能将当前芯片的综合能力,提升 1000 倍以上。故此,碳管也是公认的、最理想的硅晶替代品。
图 | 碳纳米管——理想的晶体管材料(来源:DeepTech 摄)
北京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DeepTech:多年来,英特尔和 IBM 等国外厂商,并非对碳管视而不见,但由于研究周期长、成果转化不确定,以及碍于投资人压力,他们均未能在碳管技术方面有所建树。
多年来,通过制备超高半导体纯度的、顺排的、高密度的、大面积均匀的碳纳米管阵列薄膜,从而制备出首个超越相似尺寸的硅基CMOS的器件和电路,一直都是基础制备材料中的梦想。
而本次彭练矛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的成果,标志着碳管电子学领域、以及碳基半导体工业化的共同难题被攻克。
据彭练矛团队介绍,碳管作为一种新型纳米半导体材料,在物理、电子、化学和机械方面,具备特殊优势。如果碳集信息器件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上述优势,就有希望生产出性能优、功耗低的芯片。
图 | 碳管高速集成电路
彭练矛在采访中介绍,使用上述技术,可生产出三类产品:信息处理芯片、传感器芯片和通信芯片。以微型医疗传感器芯片为例,这种芯片很小,佩戴在人体上几乎无感,因此非常适合老人在家时,给自己做健康测试。
实际上,在此之前,彭练矛团队凭借碳基半导体的研发成果,已经两度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
第一次是 2017 年。彭练矛带领团队,首次制备出栅长 5 纳米的碳管晶体管、也是世界上迄今最小的高性能晶体管,综合性能比当时最好的硅基晶体管领先十倍,接近了理论极限。具体来说,其工作速度 3 倍于英特尔当时最先进的 14nm 商用硅材料晶体管,但能耗却只有其四分之一。
第二次是在 2018 年。高功耗给集成电路带来的发展瓶颈,越来越严重,半导体厂商也开始不断推迟新工艺上市时间,甚至有厂商开始被人称为“牙膏厂”。
而理论上来看,碳管比硅晶体的潜力更大。所以,彭练矛团队在审视传统晶体管功耗的物理极限后,他们提出、并制备出一种新型超低功耗晶体管:狄拉克源晶体管。该晶体管,可大幅降低传统晶体管工作时、需要的驱动电压,能够满足未来超低功耗集成电路的需要。
此外,该团队还曾在《自然》子刊(“Nature Electronics” et al.)上发表多篇论文。
图 | 碳基工艺平台的应用验证(来源:DeepTech 摄)
伏案研究二十载,只为这片“中国芯”
近日,被美国敲打的华为,因为台积电为其协调芯片生产,再次登上热搜。有网友质疑 “华为这么厉害一个芯片都靠别人?” 如果了解芯片生产,你就会发现,国内的芯片技术能力,好比一只边缘不齐的木桶,其短板之处,决定着中国还无法实现芯片自主。
一块指甲大的芯片,需要设计、制造和封测三大环节。
设计环节中,中国设计芯片的工具,用的依旧是国外的 EDA 软件。即便厉害如华为海思,也才刚于 2018 年实现 “去美国化”;制造环节中,荷兰 ASML 的光刻机,也会因美国拦阻、而不敢卖给中国;至于封测环节,尽管中国表现较好,但是该环节利润偏低。
不够先进——仍旧是摆在“中国芯” 面前的困局。而彭练矛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为 “中国芯” 奔走努力。
回首过去几十年,彭练矛和团队的研究,一路披荆斩棘。
1997 年,北京大学成立全国第一个纳米科技研究机构: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1999 年,彭练矛从当时任职的牛津大学,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从事纳米微电子研究。
彭练矛曾在日后的采访中,对北大校报记者称:“最开始的七年是在不断摸索中度过的。”那时,国外大学和厂商,在纳米电子技术、设备和经验上,把持着最高话语权,国内相关研究一直处于落后和停滞状态。在一穷二白的大环境中,彭练矛团队在早期研究中,吃了不少“败仗”。
但是彭练矛“不撞南墙不回头”,他和团队开始模仿 IBM 的产品,打算走先复制、再超越的道路。
耗时整整 8 年,彭练矛终于迎来第一颗果实。2007 年,他在纳米电子学研究中的第一项标志性成绩诞生:碳管制备技术,得到初步突破。
然后又是整整十年的冷板凳。如前文所述,到了 2017 至 2018 年,彭练矛团队先后两次在《科学》期刊发表论文。
而 2020 年最新发表的这项成果,是在碳基半导体制备材料上,解决了纯度、面积和密度顺排等长期无法攻克的问题。北京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的专家告诉 DeepTech,自两年前 4 吋碳基晶元的整条线投入从制备、电路设计、光刻、封装全线的实验以来,已经在产品端上出了 4 吋 5 微米栅长的碳基晶元。这次的成果直接可以跟前端射频器件厂商牵手。
当前,中国在碳基信息电子器件领域,不仅基础扎实,研究能力也很强,并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彭练矛团队表示:“(我国)应充分抓住时间窗口,利用新技术的红利,形成全新的、自主的信息器件技术。”
图 | 领先世界的碳芯片技术(来源:DeepTech 摄)
彭练矛曾说,如果把芯片比作一栋房子,晶体管就是建房的砖头,一栋栋的房子就构成了我们的信息社会。关于摩尔定律的终点,业界没有定论,但 2020 年至 2025 年,是人们普遍认为的摩尔定律“死亡期”。
如果那一天真的来到,硅晶体管的尺寸将无法再缩小,芯片性能提升也将接近物理极限。那么,碳管就会成为新的“砖头”,或许等碳管开始量产之时,正是国产芯片出头之日。
-End-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yangju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