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9 09:28:11 来源:赛迪网
2008年以来,中国中间件市场发展迅猛,国产中间件的崛起也打破了一直由IBM、ORACLE(甲骨文)等国际软件巨头称霸天下格局,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中间件厂商的兴起给我国中间件市场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尤其在业务中间件市场,一些开源的软件开发工具越来越难以满足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的需求。
中间件市场蕴藏机遇
中间件是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之后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发展而新兴的一种基础软件,可以视为位于网络各结点操作系统之上、网络应用系统之下的一层支撑软件。据赛迪机构调查显示,2008年国内中间件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5.46亿元,同比增长19.2%,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对此,吕建海谈到,中间件概念在业内有些模糊,国外厂商比如IBM是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属于支撑层,提供底层服务;或者只专注于某一构建的“应用中间件”,这部分市场很大份额被国外厂商所占据。而eFlow应用开发平台属于在应用服务器之上的“业务中间件”,是完整的软件开发平台,而国外厂商这方面产品对于开发中文软件有着先天的劣势,被国内认可的产品很少。
吕建海认为,目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的应用开发平台并不多。比如“协同开发平台”主要专注于工作流领域,局限性较大,无法用于开发大型ERP系统;而其它一些倡导“构件化”的开发平台,将模块通过SOA相互捏合时需要手写代码来完成,这就对程序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这些开发平台距离完整的WEB应用开发平台还有一定差距。而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开发平台,至少要具备几个特征:最终能够提高开发效率;拥有大量的组件,以满足组件化/构件化和配置化的要求,并且要能够不断发展、完善;要能够为当前的极限编程以及敏捷开发提供了基础工具;要经受过大量的项目实践检验等等。
由此可见,目前国内“业务中间件”市场蕴藏极大空间,而eFlow应用开发平台的推出,率先填补了国内J2EE快速应用开发平台的空白,为业界打造了一个配置化的快速WEB应用开发平台。
开源软件开发工具的弊端
没有自主研发的应用开发平台的ISV们都在用什么呢?吕建海解释道,有很多ISV使用的是国外开源的软件开发工具,比如:JBUILDER、ECLIPSE、JCREATE等,这个比例大概在90%以上。“开源开发工具本身不提供组件,工作流和应用中间件都需要自己编写,所以对开发人员的要求很高,开发工具的主要责任是应用的编译、部署,项目源程序的管理,是一个基础工具,不能算是业务中间件,和eFlow这种专业的开发平台还有很大距离。”
有业内人士认为,开源软件开发工具就好像是eFlow应用开发平台这种通用开发平台的“山寨版”,虽然没有成本,有些构建单一拿出甚至比非开源的还要好,但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核心开发人员的依赖,以及自己无法实现的应用中间的购买都为项目埋下了隐患。
对于这种开发工具的广泛应用,吕建海也表示了自己的忧虑,“开源工具对于小型项目可能适用,但对于大中型项目,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大型的项目集成整合很复杂,工作量很大,项目风险高,就需要有个像eFlow这样的专业开发平台,但是大部分应用开源开发工具的公司观念上还没有扭转,所以说eFlow的能量还没有完全释放,没有自己经验积累,没有自由研发开发平台的ISV都有应用这种开发平台的必要。”
eFlow引领“配置化”趋势
对于eFlow所实现的软件开发“配置化”,吕建海表示,“配置化的前提是要有大量的组件,需要长时间的大量积累。
据介绍,eFlow作为一个高度封装的WEB应用开发系统,其精髓思想是将软件开发可视化,进行高度地封装,通过设置来实现应用软件的各项功能,实现软件开发的无编码化。
其开发系统中内置了信息门户系统、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电子表单管理系统、消息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各个系统有机地集成,为用户搭建应用系统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平台组件。主要的应用开发由电子表单管理系统和工作流管理系统来完成,其门户及展现由信息门户系统来完成。
”‘配置化’将标志着业务中间件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开发人员只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功能,而模块的捏合由系统自动完成,用户无需或者只需要编写少量的代码,既降低了开发成本,又缩短了开发周期,使得软件开发更加灵活。“吕建海说。
吕建海同时表示,在技术层面,eFlow产品虽然已经成熟,但并没有放松,随时根据客户开发商的意见反馈,以及新版底层软件(Windows,Unix等)的推出而更新调整,丰富自身的组件以供开发人员调用。
业内专家认为,国产业务中间件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如eFlow这样产品化的专业应用开发平台在市场上还属于少数,并且投放市场的时间还不长,尚未实现普及化,但随着国家对于中间件开发的大力扶持,中间件市场将逐渐成熟,eFlow2.0”配置化“的软件开发理念将被ISV所接受,中国软件业也将受益于专业的”业务中间件“产品而使自身的竞争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