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设施 > 正文

“中间带动两端” 软件产业聚焦业务中间件

2009-02-25 09:53:27  来源:CBSi中国·ZOL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以“中间带动两端”定位的中间件软件,尤其是业务中间件产业更是凸显出其战略性价值和地位,成为全球软件产业争夺的焦点。
关键词: 软件产业 中间件

    2007年的第十一届中国软博会中间件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将中间件之于应用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比作“空气和水”。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以“中间带动两端”定位的中间件软件,尤其是业务中间件产业更是凸显出其战略性价值和地位,成为全球软件产业争夺的焦点。在过去的2008年里,国内中间件市场整体规模达到了15.46亿元,同比增长了19.2%。

    尽管国内业务中间件市场潜力无限,但它却一直未能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格局。过去,国内的业务中间件市场应用一直以金融、电信的市场份额为主,近年来,它开始进入了“多元化和广泛化”的新阶段,其应用扩展到其他IT应用行业门户,包括政府、教育、能源、交通、制造在内的行业开始规模化采用业务中间件产品。国内行业应用的特殊性,导致原先占据市场主导的国外中间件产品出现了水土不服的局面,这为国内中间件厂商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有不少国内中间件厂商在模仿国外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开源软件开发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开源的业务中间件现已逐步占据了9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开源开发平台应用成本极低,这种被业内戏称为通用开发平台“山寨版”的部分构建甚至还要好过公共开发平台;可是这类平台中很多中间件需要自己捏合,技术壁垒很大。对于大中型的软件项目而言需要设计,在项目进程中,对项目组的成员技术要求就会非常高。如需要工作流,中间件都需要自己手工编写代码,如果操作者能力不足则功能无法实现;如果直接购买,反而成本更高。正因如此,在多数大中型专用软件开发项目中,运用了开源开发平台的开发失败率要大大高于运用公共开发平台的项目。

    开发平台的最终目标是面向实际应用,较好地实现企业或机构用户的业务应用需求,同时还要提高开发与部署的效率。就目前国际、国内技术及市场发展趋势来看,Web应用无疑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由于J2EE基于开放体系、跨平台跨操作系统,从开发工具到中间件,可选择性也更强。从长远的市场发展趋势来说,J2EE相对更有活力,这也是世界软件巨头纷纷采用J2EE技术的重要原因。

    同时,作为一个完善与成熟的应用开发平台,还需要积累大量的组件,以满足构件化和配置化的要求,并且要能够不断发展、完善。也就是说,软件开发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种种积累和完善,最终都要能够汇集到平台上,用作平台级的功能部件提供给用户,帮助开发人员实现复杂的业务应用。

    因此,一个通用的应用开发平台,不仅要具备以上条件,还要具有一定的应用作为平台不断完善的动力源;要能够为当前的极限编程以及敏捷开发提供基础工具。大型的项目集成整合复杂,不仅工作量很大,而且存在较大风险,成熟、完善的通用开发平台无疑更符合这类项目的开发要求。

    国内的创恒信软件有限公司在08年年底推出了应用开发平台eFlow2.0。它采用了高级封装和组件技术的通用开发平台,将J2EE体系规范、构件技术、XML技术、WebService和可视化开发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为基于J2EE平台之上的应用提供了面向构件的应用架构。通过图形化的构件单元作为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元素,绝大多数开发与应用无需编码,开发人员无需懂Java即可进行“所见即所得”式的开发,使应用系统可以快速高质量的搭建,开发效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应用可立即部署,大大缩短了应用开发的调试期,降低了用户的开发成本。建成的应用系统具有较强的可管理可维护能力。可以看出,与其他开发平台相比,eFlow2.0最鲜明的特点在于“配置化”,而“配置化”的基础就在于大量的组件积累。也正因如此,它被业内专家定位为“填补国内J2EE快速应用开发平台的空白,开创了中国软件企业级应用开发和协同管理的新时代。”

    眼下,除了创恒信的eFlow,国内另外几家规模较大软件开发商,如普元软件、起步软件等,也都拥有了相对独立完整的开发平台产品。据权威机构预测,随着国产中间件厂商的逐步崛起,软件开发平台市场也将面临一场大变局——从开源向通用的转型,新一代的业务中间件势必要承担起促进本土软件产业整体腾飞重要突破口的重任。作为飞速发展的年轻产业,业务中间件软件行业也将进入一个快速且平稳的增长期。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