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设施 > 正文

开源软件与知识产权 有冲突吗?

2008-12-31 08:43:17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摘要:今天,你也许已经或多或少地享受到了开源软件的恩惠,但一说到开源软件与知识产权问题,你可能会因缺乏了解相关内容而感到心里不踏实。
关键词: 开源软件 知识产权

    今天,你也许已经或多或少地享受到了开源软件的恩惠,但一说到开源软件与知识产权问题,你可能会因缺乏了解相关内容而感到心里不踏实。而近日在“IP China 2005开源软件与知识产权年会”上,众专家采用不同分析思路和不同的分析方法,从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深入阐述了各自对开源软件与知识产权的认识。本文报道了一些专家的主要观点,希望对大家正确认识开源软件与知识产权有所帮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开源软件和“私有软件”的并存有利于软件业的发展

    中国的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Office等共性应用软件)多数是基于开源软件发展起来的,或者是因为推广了开源软件,产生了跨操作系统平台的需求而获得了竞争优势。中国广大的应用软件公司和系统集成公司,通过在解决方案中引入开源软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和利润。中国有些地市(或区县)的电子政务系统已能完全基于国产软件(包括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建设起来,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的、能完全依靠自主软件建设信息系统的国家,这对于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有重大意义。

    国产的CPU、超级计算机、高性能服务器等都是在Linux等开源软件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嵌入式设备、信息家电等也得到了开源软件的很大支撑。开源软件促进了软件培训的发展,促进了软件人才的成长,尤其是开源软件有助于提高软件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会操作。

    在开源软件与私有软件长期并存的趋势下,有利于软件业的发展。

    对于广受关注的开源软件知识产权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知识产权风险)这种威胁,同时应意识到这是跨国软件公司的一种“恐吓”策略,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来打压开源软件并非易事。Linux实行GPL许可证已有二十年的历史,所谓的专利威胁难以付诸实施。

    科技部知识产权事务中心(IPAC)主任 杨林村

    政府支持开源软件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同国家倾向于支持开源软件的原因不同,有的是为了缓解对国外商业软件的依赖和资金上的负担,有的是解除信息安全问题的困扰;有的是为了利用机会,来发展本国软件。我国对待开源软件的态度应当与绝大多数国家一样。

    不过,政府在支持开源软件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应在促进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建设软件测试和汉化社区、促进企业联盟建设,整合有限资源和帮助用户建立反馈机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建议政府一方面应设立专项课题研究,例如许可证法律效力问题、专利问题等,并把研究成果技术向社区公开,提供权威法律参考;另一方面应由政府牵头,建立专门开源法律咨询部门,长期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解决企业遇到法律问题无处寻求帮助的局面。同时也建议在支持开源软件过程中,政府应注意定位于公共利益服务,尽快明确支持开源软件发展的政策导向,摆明态度,尽快建立配套制度和配套机构,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声誉。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平

    开源软件许可证是讨论开源软件知识产权问题的核心

    分析许可证是深入理解开源软件知识产权的基础,由于不同许可证规定了许可人和被许可人不同的权利、义务,所以对许可证的选择与软件开发的目的有密切的挂钩,例如,如果想将软件用于商业性发行且不愿意发行自己所修改的源码,那么就可以选择BSD许可证,它能使修改保持专有。

    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将长期共存,开源模式与专有模式可以在技术层面和商业模式上产生一定程度上结合,但有些结合的方式也可能产生法律问题,这些问题多与软件之间的连接和软件版本的衍生有关。

    这一技术领域现有的法律和司法判例尚不足直接指导我们解决已有的纠纷。更多的工作,必须落实到许可证上,即合同授权的条款上。

    所以,我国从事开源软件的公司应当借鉴国外成熟开源许可证条款中的相关规定,先从合同角度为稳定地开展开源软件商业运作打下基础。

    全国律师协会高新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陈际红

    软件企业应从多方因素建设知识产权预警与保护体系

    软件企业在建设知识产权预警与保护体系时,应从多方因素入手。比如: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执行机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建立与运作机制、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制度、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制度、知识产权交易制度、知识产权跟踪、预警、监控与法律纠纷处理机制、知识产权跟踪、预警、监控与法律纠纷处理机制。

    在体系中,必须着重考虑企业的专利战略、商标战略、商业秘密战略与管理体系;在制定商业秘密的保护策略时应重点控制竞业竞争禁止,尤其需要重视利用专利文献、建立专利数据库和目标专利申请策略,以此保证充分利用软件的专利保护制度,迈过垄断并避免侵权。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 马治国

    我国仍面临潜在开源软件专利风险的威胁

    软件专利的概念曾是困扰很多国内软件企业的重要名词,对开源软件所受的专利风险诟病很多企业都茫然无知。其实,开源软件专利风险扩大化的原因有许多,比如:开源软件商业化过程中与私有软件的利益之争、司法实践缺失、舆论失实等。

    我国暂时不存在开源软件专利风险问题,但我国仍面临潜在开源软件专利风险的威胁。在软件专利制度的采纳问题上欧盟不会是永远的挡箭牌,我国应对开源软件专利风险提出使用方法与宏观对策建议:如参考已出现的可行实际操作执行中国的可采用方法;现阶段坚持对软件只实行版权保护,明确拒绝软件专利制度;将规范开源软件使用应与对尊重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放在同一高度;以反垄断的手段辅助抵御开源软件的专利风险。

    所以,为了使我国的开源产业尽可能降低商业上的不确定性,就必须及早在法律和实践操作上给予双重保障。

    SUN公司 CSO 首席标准官 Carl Cargill

    基于开放标准的开放源代码是中国的一个机会

    从开源软件的概念与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开源在这个“全面参与的时代”是一个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标准化是解决开放源代码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开放标准不仅可以规范和保护源代码,还可以规范知识产权的规则。基于开放标准的开放源代码是中国的一个机会,但抓住这个机会需要经历六个步骤,对开放源代码与开放标准建立统一认识——确定基于开放标准的开放源代码策略——对开放源代码、开放标准和社区进行代码知识产权审查——针对开放源代码实现商业开发——建立管理机构在关键业务中进行合理决策管理——创建基于社区的规划、服务、认证和维护。

    开放源代码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协作与竞争是开放源代码的基本规则;标准化是解决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开放源代码问题的策略之一;基于开放标准的开放源代码才能带来真正的价值。

    台湾交通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尚志

    软件企业开展开源软件商业模式应加强风险管理

    尽管开源软件存在一定法律风险,但这并没有影响开源软件的市场发展。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在一片诟病中不断丰富,包括我国台湾省在内的开源软件市场不断扩大。

    软件企业开展开源软件商业模式时,应注意一些问题,如:企业应加强开源软件的风险管理,提高对策略风险的客制化能力、兼容性与互通性、提升系统整合与支持能力合成熟度、控制整体成本等;企业应降低操作风险,在完整性、使用说明、应变计划、外部支持方面加强风险控制;同时,企业必须警惕法律风险,包括授权、侵害、保证与赔偿机制的健全。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