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看待 “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2021-09-09 11:51:45 来源:第一财经抢沙发
2021-09-09 11:51:45 来源:第一财经
摘要:谈到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刘鹤指出,要善于创造软环境,持续完善法治环境,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和服务供给,保护公平竞争,反对垄断。
关键词:
超前
基础设施
近日,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以视频方式出席并致辞。
谈到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刘鹤指出,要善于创造软环境,持续完善法治环境,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和服务供给,保护公平竞争,反对垄断。
哪些基础设施将适度超前建设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7月宏观经济数据全面走弱,其中有暴雨、疫情以及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依然不足,下半年稳增长压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有望再担重任。
去年以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被决策层多次提及,也成为多地“十四五”规划中的高频词,各地也在集中加码新基建项目。这既是疫情外部冲击之下稳增长与托底经济的重要考量,也是深化中国数字经济技术优势、培养未来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新期待。
赛迪智库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从长期来看,新基建是未来规划的重点方向。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压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计或将超过17万亿元。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韦柳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为有效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也就是支持数字技术向全社会经济广泛普及的基础设施、具体包括5G、千兆光网、卫星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边缘计算、超算等。
为什么要适度超前建设
去年以来,5G等新基建的投资成本问题引发了多方讨论。有一种舆论认为,5G网络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较长、应用场景不十分明确,5G投资的过度超前抬高了用户成本和不可持续的公共部门债务,消化成本是重大难题。
对此,原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适度超前建设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普遍特点,随着规模化的部署,网络成本会越来越低,广阔的5G应用前景将保障投资建设的可持续性。
韦柳融分析,提出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以产业数字化为主体的新阶段,迫切需要构建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为全社会提供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数字能力,助力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创新体系和新型生产范式,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二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从全球范围看,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自身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纷纷出台相关的战略和政策来促进建设。适度超前建设,有助于我国掌握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主动权。
三是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新空间。数字基础设施创新性强、技术迭代更新迅速,部分基础设施进入的经济门槛相对较低,有利于民间资本进入和发展,同时发展数字基础设施还将撬动广阔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技术应用市场,这为扩大民间资本投资提供了广阔的新空间。
也要防止一哄而起运动式增长
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也要避免一哄而上,应考虑市场需求和区域发展实际,根据财力和债务情况循序渐进,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风险。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以数字基建为主的新基建,本质上属于新技术推动的新产业,发展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要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不适合作为短期刺激政策的工具,要防止一哄而起的运动式增长,以免最后留下一堆无效投资和烂尾工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欧鸿也曾公开表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要科学论证,有序推进,不搞“大水漫灌”。
韦柳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伴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比重增大和建设加速,也应注意到,这类新基建的应用培养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适度超前”就是不能“太超前”,否则应用跟不上。
“还要防止重复建设、盲目投资。”韦柳融说,新的这种数字基础设施里面有很多“节点型基础设施”,其投资门槛相对较低,发展前景被地方所看好,容易造成很多地方和企业一窝蜂地涌入市场,进而形成投资过热的现象。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wenwe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