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设施 > 正文

绿色IT 刀片服务器堪当重任

2008-03-25 11:47:05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摘要:无论是从企业的成本效率考虑,还是从环保节约的角度考虑,服务器绿化都成为目前IT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重要议题之一。这其中,刀片服务器的绿化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 服务器

    据美国能源与环境保护总署2007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服务器能耗约占全球总能耗的1%,并估计在接下来的5年内,服务器能耗还将增加一倍。不管上述数据是否危言耸听,“服务器的能源成本将超过其购买成本”的判断则早已成为业界公认的事实。无论是从企业的成本效率考虑,还是从环保节约的角度考虑,服务器绿化都成为目前IT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重要议题之一。这其中,刀片服务器的绿化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更多绿色重任

    刀片服务器最大的特色是计算密度高,节约空间,同时便于集中管理、易于扩展和提供不间断的服务,因此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Gartner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刀片服务器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4.5%,出货量上升了19.9%,远高于服务器市场平均的3%和7.4%。而在亚太地区和中国,刀片服务器的市场也正以超常规的速度成长。有关机构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来,中国刀片服务器市场一直保持着30%以上的增速,其快速发展的势头,无疑表明未来刀片服务器更广阔的应用前景被市场和客户的一致认同。

    显然,作为IT基础设施中越来越重要的关键设备,刀片服务器的节能环保重要性毋庸置疑。促使服务器能耗不断飙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服务器内密度不断提高,每单位的热负荷也在不断攀升;二是应用需求的与日俱增,远远超过了服务器效率和性能的增长速度,再加上刀片服务器本身的高密度计算和更节省空间的特性,让其能耗与散热面临的挑战更加突出。

    因此,在IT的绿色进程中,刀片服务器注定将扮演关键角色,担负起更多绿色重任。在这方面,作为全球刀片服务器的领导者——2007年出货量占全球刀片服务器42%的惠普(来自Gartner统计数据),一直走在了前列。一系列的技术创新,让惠普引领了刀片服务器的绿色潮流。

    三大绿色技术

    惠普新一代绿色刀片系统拥有三大创新技术:洞察管理技术(HP lnsight Control)、热量智控技术(HP Thermal logic)和虚拟连接技术(HP Virtual Connect)所带来的节能和成本优势非常突出。

    洞察管理技术,是指用户可通过单一的控制台实现物理和虚拟服务器、存储、网络、电源以及冷却系统的统一和自动化管理,使企业IT管理效率提升高达10倍,管理员设备配比则可以达到1∶200的高效率。

    热量智控技术则是一项用于HP BladeSystem c-Class刀片服务器的创新技术战略,提供了嵌入式温度测量与控制能力,支持根据工作负载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进行温度控制。该技术将刀片服务器机箱分割成网格状,根据不同网格的温度来设定供电与冷却标准以平衡热量。通过热量智控技术,惠普新一代绿色刀片系统不仅比相同数量的机架式服务器冷却所需耗电量减少70%,同时还可以节约出宝贵的机架空间。

    而虚拟连接技术,则是指通过I/O虚拟化将电缆数量减少94%,并可一次性完成所有连接,在数分钟内完成服务器的添加、替换或恢复,而这些流程在以往常常需要花费数小时或数天时间才能完成。该技术使企业IT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

    绿色优势组件

    以上创新技术还体现在一些关键节能组件上,如主动散热(Active Cool)风扇、动态功率节能装置(Dynamic Power Saver)等。这些组件一样凸显出惠普新一代绿色刀片系统的绿色优势。

    拿主动散热风扇为例,与传统散热风扇相比,其功耗降低达66%,可为数据中心减少50%能耗。该风扇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在产生强劲气流的同时比传统型风扇设计耗电量更低,同时还具有高风量(CFM)、高风压、低噪音效果等特点,所达到的效果如:仅用100瓦的电力,便能够冷却16台刀片服务器。

    动态功率节能装置则可以实时监测机箱内的电源消耗,并根据需求自动调节电源的供应。利用此装置,当服务器对电源的需求较少时,可以只启动一对供电模块;当对电源需求增加时,可及时启动备用供电模块。通过该动态功率调整模块,每年20个功率为0.075千瓦的机箱约可节省5545美元的能源成本。

    刀片服务器凭借着高密度高性能计算、低成本等优势,将成为未来服务器发展的趋势。而惠普新一代绿色刀片系统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更在高密度计算和节能环保上实现新突破,能够进一步帮助企业进行绿色业务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

    绿色IT,刀片堪当重任!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