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设施 > 正文

新一代数据中心六大关键技术

2008-07-28 09:02:32  来源:e-works

摘要:本文归纳了六个关键的技术要素,第一是IT系统与服务,即是标准化、模块化和可扩展的平台技术;第二是电源与散热,即绿色计算;第三是强调统一的管理;第四是主动的安全;第五是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服务器

    惠普对新一代数据中心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基于标准构建模块,通过模块化的软件实现24*7全天候无人值守计算环境,建立IT服务的供应链。

    惠普通过适应性的基础设施技术,可帮助企业从当前数据中心高成本的IT孤岛,向未转变成未来低成本的池化IT资产。为此,惠普归纳了六个关键的技术要素,第一是IT系统与服务,即是标准化、模块化和可扩展的平台技术;第二是电源与散热,即绿色计算;第三是强调统一的管理;第四是主动的安全;第五是虚拟化;第六是自动化。

新一代数据中心六大关键技术

    标准可扩展的系统平台

    现在的数据中心越来越往高密度发展。刀片服务器的优势恰好就在于能够满足高密度的需求,它可实现节能、便捷、应变、精俭的目标。惠普最近推出了将两台服务器结合在一个刀片中的刀片服务器。

    不仅仅是服务器的刀片,还包括网络刀片、存储刀片,甚至惠普的电源都可以放到整合的系统里面。另外,惠普系统平台管理非常简单,且内含虚拟化的管理。

    完整节能与动态散热

    在绿色数据中心方面,惠普有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从低功率处理器、低功耗内存,到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再到主动式散热风扇等机箱级节能技术、Insight Power Manager软件等节能管理工具,一直到动态智能散热等数据中心级节能技术,惠普拥有完整的节能链。

    其中,动态智能散热技术是惠普十年创新研究的杰出成果,借助安装在机柜上热传感器实时收集与传输环境数据的技术及与数据中心制冷设备的动态互动控制,惠普动态智能散热技术可将数据中心的散热成本降低15%到40%,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惠普除了对上述的完整产品与技术提供服务外,还针对数据中心提供热区测绘、数据中心评估、数据中心场地准备等服务。

    三个层次的安全策略

    安全是数据中心非常重要一个方面,惠普把安全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IT资源安全,包括服务器、网络等,从硬件到软件都要保证系统安全。第二是数据安全,在存储、访问每一个设备都需要做到安全,不仅仅包括在线数据,还包括离线的没有在使用的数据。第三是每个用户身份的安全,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跟管理制度也是息息相关的。

    统一基础设施管理

    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高昂的运维成本与跟能不能做到高度集中的管理是有很大关系的,惠普因此强调统一的管理。

    使用统一的界面、同样的逻辑去管理,单个管理员即可管理上百台系统。另外,统一的基础设施管理还能够通过标准化事件响应等技术,实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标。Systems Insight Manager可管理全部的惠普服务器与存储设备,从而降低数据中心的软件成本。

    让虚拟成为现实

    虚拟化概念的提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要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因为用户当初采购系统的时候,都是按照最高负载来采购的,但据统计实际的资源利用率不超过25%。通过虚拟化技术把资源都利用起来,可以大大节约成本。根据实际的统计,我们可以达到70%的能耗方面的节省,原来几百台的服务器,现在只需要几台就够了。虚拟化有几个好处,第一是降低成本,第二是提升系统的灵活性,第三是提升整个服务质量。

    惠普的虚拟化方案也是全面的,从桌面系统一直到服务器,再到整个的数据中心,最终达到企业级IT共享服务的目标。惠普的虚拟化技术不仅仅是服务器的虚拟化,还有基于电器隔离的技术,再到CPU资源。现在不仅仅是服务器,还有存储网络、电源都要走持续化的管理。

    端对端的自动服务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里,设备出现了故障,往往不能很快地定位,需要人力去排查、这就给整个数据中心的运维带来了复杂性。如果有成千上万台的服务器,用户不得不聘请很多人去管这样的设备,导致成本激增。

    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没有实现自动化的管理。惠普提供的自动化方案包括终端自动化、网络自动化、服务器自动化与存储自动化四个方面。

    所有的运维的、管理的、变更的策略都预先制定好,有了事件系统可以自动响应。惠普预想的未来数据中心无人值守,就是必须要有非常强的自动化技术。

    惠普认为数据中心的改造有四个重要方面:高效能源与空间、业务连续性和高可用、数据中心自动化、数据中心整合。根据这四个方面,惠普将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发展定义为五个阶段:独立分隔的、标准化的、优化的、面向服务的、适应性共享基础设施。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