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2 08:46:24 来源:计世网
虽然目前磁带备份仍然是主流的灾备方式,不过由于受到了磁带数量的限制,再加上企业越来越复杂的数据环境,使得绝大多数企业的灾难恢复级别都不能完全满足企业业务连续性的要求。
自从美国“9·11”事件发生以后,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保持业务连续性不仅是企业必备的一种良好的业务运营习惯,更是当企业遇到重大灾难时,业务能否成功恢复的关键。灾难恢复计划就是为了确保企业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灾难和突发事件时能够维持业务正常运营的预警机制。
目前,企业的IT部门在设计IT基础架构时一般都会考虑到业务连续性的问题,但是由于关键性的业务数据、应用程序和系统可能会遭遇到不可预测的中断或是不经意间的损失,比如病毒、自然灾难、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或故障等,而当遇到这样的中断或损失时,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很好地应对,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不断增加的数据量和数据复杂度、更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以及越来越多的法规遵从要求,构成了今天企业中的IT大环境,这就不免给企业的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增加了难度,并引发了很多新的矛盾。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加强了对数据的保护,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要恢复数据;而当企业一旦把注意力放在了数据和业务的恢复上,就会发现,其实只需要重新提供应用程序所需的数据就可以实现恢复的目标。
虽然在大多数企业的业务连续性规划中,都是以业务的高可用性为目标的,而高可用性的需求也正是企业评估并配置数据保护解决方案的重要原因。不过,传统的数据保护更侧重于数据的备份,而却忽略了使用数据的应用程序,这显然不能满足高可用性的要求。
企业通常使用的磁带备份虽然能够满足服务器的存档要求,但是磁带却不能保证关键业务软件的可恢复性。因为从磁带中重建一个应用程序非常困难,且耗时很长。一般来说,如果通过一个磁带同时恢复4个以上的应用程序到一个物理服务器上,将会导致很长时间的延误,而这是在灾难发生后大多数企业所不能接受的。
相信经历了这次汶川大地震的考验后,很多企业和组织都应该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数据和业务在面对灾难时是多么的脆弱,即使是那些已经预先部署了灾难恢复系统的行业用户亦然。来自国外的一组数据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Search Security在对500家企业的IT部门的调查中发现,有20%的企业在日常的夜间备份时不能完全备份所有的数据;有40%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在需要恢复数据时不能从磁带中顺利地恢复它们。
而且,定期的磁带备份只能保证在灾难发生时,将系统还原到灾难发生前几个小时的某个时间点上。如果企业在某天,某个关键业务系统出现了故障,很可能就只能恢复昨天的数据,而这些数据至少已经是12小时以前的了。这也意味着,如果遇到了地震这样的重大灾难,灾难在当天越晚的时间发生,灾后被恢复的数据相对于灾难发生的那个时间点就越旧。然而,在灾后的系统恢复中,任何没有被保存下来的数据的丢失都将是永久性的了。
不言而喻,永久性的数据丢失对于企业来说代价有多高,这其中可能会包括数据本应带来的收入、数据承载的业务价值,以及重建此业务的成本。那些在灾难发生时正在传递的数据重建起来的难度就更大、成本也更高,而这部分数据对于企业来说又是灾难恢复中的重点。
此外,当大规模灾难发生时,如果企业使用的是磁带备份,那么就要先将磁带上的数据恢复到系统上,然后才能开始业务的恢复。这种恢复业务运营的方式至少需要几个小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花费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而这段时间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据Gartner的研究,大型企业网络宕机的平均损失估计在每小时4.2万美元左右。
事实上,成功的灾难恢复计划的关键就在于,不仅要注重数据的备份,更要关注那些用来获得数据的应用程序。虽然磁带备份仍然是目前主流的备份方式,不过由于受到了磁带数量的限制,CIO们也已经开始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弥补在这方面的缺陷。
更何况,使用磁带备份的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通常RTO(恢复时间目标,是指当灾难发生后,信息系统或业务功能从停顿到必须恢复的时间要求,也就是从灾难发生到系统恢复服务所需要的最短时间)长达几小时甚至几天,因此根本达不到关键性行业所要求的灾难恢复等级。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