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设施 > 正文

绿色存储大势所趋 危机提速技术创新

2009-03-09 08:32:45  来源:中国电子报

摘要:据调查结果显示,在硬件耗能量中存储占40%,绿色存储是大势所趋。存储虚拟化、网络架构优化技术以及存储分层化管理等存储优化技术已成为绿色技术先锋。
关键词: 存储 虚拟化

    何谓绿色存储?每个人心目中会有不同的答案。不过,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今天,这些答案逐渐趋于统一并显得格外直白:低成本、高利用率的存储就是绿色存储。很显然,国际金融危机使绿色存储这一话题变得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也为存储技术的创新甚至变革带来了推动力。
    虚拟化当道
    “虚拟化将成为2009年存储领域的焦点。众所周知,备份技术和策略正在改变着企业的存储方式,而虚拟化存储环境将成为磁带存储时代结束的信号。”NetApp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Simon Green指出了虚拟化在存储领域的时代意义。的确,虚拟化技术在最近10年中都将成为IT舞台中炫目的角色。“数据增长犹如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使得企业的存储越来越无法满足需求,降低成本、更高效、少花钱多办事的存储压力也与日俱增,而虚拟化恰好能够帮助企业做到这一点。”3PAR全球营销副总裁Craig Nunes显然对存储虚拟化踌躇满志。的确,存储虚拟化目前是实现绿色存储的关键因素之一。受到服务器虚拟化成功的鼓舞,业界对存储虚拟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那么,什么是存储虚拟化?“在存储的环境中,存储池的资源能够得到共享,从而使用户不用重复去建设存储的容量。”IDC亚太区高级分析师李子奇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解释道。很明显,借助存储虚拟化技术,存储将改变过去低利用率、过度配置、冗余过多等问题,而变得更加绿色。而在存储虚拟化领域,有两个解决方案受到推崇:重复数据删除和精简配置。
    目前,多数企业需要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业务运营,每年30%至50%的持续数据增长使备份流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可用网络带宽在多数情况下已无法满足数据增长的需求。数据中心内外存储的快速增长以及新型业务的需求迫使传统的数据保护方法发生转变,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基于磁盘的备份技术,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能够有效的应对当前日趋严峻的备份和恢复挑战,帮助用户更经济有效地用磁盘备份取代磁带备份。”赛门铁克公司副总裁、大中国区总裁吴锡源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他表示,将重复数据删除用于数据中心、虚拟环境以及远程办公室能够降低日常备份带宽500倍左右,降低备份的总存储消耗量10到50倍。“重复数据删除可以大幅度减少备份数据的存储量,减少存储设备的容量、空间和能源的消耗。”SOUL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张衡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而NetApp副总裁Simon Green也表示,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在帮助企业在虚拟化架构下管理呈爆炸性增长的数据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已成为业内“明星”之一,各大存储厂商均推出相关产品或服务,力图拔得头筹。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大中华区存储产品部总经理朱国良向记者表示,IBM System Storage TS7650G ProtecTIER这款产品采用重复数据删除方案(Diligent)可最多将物理存储设备需求降至1/25,即以前需要25个TB保留数据而现在只需要1个Tb保留数据。通过减少存储硬件的需求,降低整体成本并减少能耗。吴锡源告诉记者,赛门铁克NetBackup PureDisk是高度可伸缩的基于软件的存储系统,核心正是灵活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NetApp 近日也向全球客户发布了NetApp 虚拟化承诺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凭借具有重复数据删除功能的NetApp V系列,降低至少35%的数据量。不过,在这一技术领域,李子奇就向记者表示,对于重复数据删除而言,目前更多的是二级存储在做归档、复制时进行相同数据多次复制的删除。未来的趋势将是,在主存储系统中实时进行重复数据的删除。
    对于精简配置技术,3PAR全球营销副总裁Craig Nunes就表示,精简技术如精简配置不仅能降低50%的数据总成本,还可以减少预期存储成本,帮助企业削减电能和冷却开支,并能提高其10倍的管理效率。2008年10月TheInfoPro公司发布的Wave 11存储调研报告显示,87%的受访企业已经认识到精简配置对于其自身数据中心计划的重要性。他进一步指出,持续优化存储虚拟化加上先进的基础设施自动化将继续成为2009年存储虚拟化的重要主题。
    优化网络架构
    绿色存储目标就是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这就不得不谈到网络架构。在网络架构方面有以下两个技术值得关注:一是iSCSI,二是FCoE(以太网光纤通道).
    李子奇告诉记者,2009年将以IP网络技术为主,该网络架构使得更多的企业把非核心应用环境、测试环境、容灾备份中心等通过iSCSI网络架构合理布置。异地备份也是IP网络的优势,企业可以通过IP网络建立容灾备份中心。IDC调研数据表明iSCSI存储市场增长率每年都在60%以上,2008年iSCSI网络存储产品在所有磁盘存储产品中占有的比例超过13%,2009年预计达15%,甚至更高。IP网络磁盘存储市场将会在2009年超过直连磁盘存储市场(DAS),成为第二大存储产品市场。
    当然,如果将现有的FC存储网络变为IP网络对于大多数的用户是不现实的。“首先成本会很高;其次,对于核心应用环境,FC存储提供了可靠的安全和技术保障,绝大多数的核心系统需要FC的质量;最后,即使新建的系统全部由IP网络存储代替,而对已有的FC网络存储系统而言,如何处置也是问题。维护成本依然面临很大压力。”李子奇道出了缘由。而FCoE提供了一种兼容网络系统。据介绍,FCoE技术标准可以将光纤通道地映射到以太网,从而可以在以太网上传输FC数据。它能够保护客户在现有FC网络上的投资。同时其传输速度和iSCSI一样,大大高于FC存储网络。而减少的FC交换机等设备也为企业减轻负担。可以说,是从整个企业IT系统的核心架构上帮助企业更加绿色,更加高效。
    存储分层管理
    还有一种技术一直以来符合绿色IT的潮流--ILM(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即存储管理分层化。“目前有很多用户对于存储的管理还处于粗放式管理,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加被动地扩容,不断地加盘,这样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成本的增加,二是风险的增大,毕竟随着数据的增多,恢复的难度会加大。那么,首先通过分级存储的方式,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将一些最常用最活跃的文件放在高端的一级存储;其次是二级存储,将最不活跃的文件可以放到更低级别的存储设备,比如磁带。这样通过分级存储选用不同成本的存储设备,有效地控制了成本,达到了绿色节能的效果。”朱国良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不过,李子奇进一步指出,目前一些用户对ILM的理解还停留在采购不同成本的多样化存储硬件设备,而ILM真正的内涵是帮助用户对数据进行分类并有效管理,使数据具备真正的商业价值。ILM作为存储系统的解决方案在国内还存在很大的市场,毕竟目前还有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数据的商业价值。
    总之,不论何种技术,只有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技术才会有更大的市场,而这种技术肯定也是更加绿色的,毕竟用户对绿色技术的需求正不断扩大。这诚如日立数据系统公司(HDS)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Hubert Yoshida所说的那样:“‘绿色环保’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效率,减少冗余,为用户带来最大化的ROA(总体资产回报).”而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今天,存储技术亮点会更多地集中在优化上。“通过优化提高投入存储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数据保护的总成本,提高数据可用性。”ESG中国区总经理王丛表示。
    IDC:2012年存储软件市场将超170亿美元
    在分析机构IDC的《2008-2012年全球存储软件预测》报告中,IDC预计,全球的存储软件市场将从2007年开始到2012年以平均9.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在2012年超过170亿美元。
    在分析机构IDC的最新一份《2008-2012年全球存储软件预测》报告中,IDC预计,全球的存储软件市场将从2007年开始到2012年以平均9.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在2012年超过170亿美元。
    根据IDC存储软件研究项目总监同时也是这份报告的作者的Laura DuBois表示,存储软件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存储硬件和软件双重需求的带动,这其中包括存储虚拟化、大量增长的数字内容、中端市场的增长、固态存储的发展、数据中心整合与自动化以及更加扩大的以信息管理为重点的工作。
    IDC的每一份存储软件市场研究中都包括了数据保护、恢复、复制、归档、存储管理、存储设备管理、文件系统、存储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的存储软件,与2007年相比,归档、文件系统、设备管理软件领导了今年的增长势头。
    绿色存储大势所趋 危机提速技术创新
    通过对2005年到2007年的数据的研究,IDC表示存储软件市场的发展将维持一个长期的增长态势,在2007年,存储软件市场是一个价值109亿美元的市场,并且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1%.
    在存储软件市场中,市场属于极少数的处于领导地位的领先供应商,其中包括EMC、赛门铁克、IBM、NetApp、惠普、CA和Sun公司,根据IDC的研究表明,IBM与NetApp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竞争对手及市场增长的平均水平。
    虽然市场十分拥挤,但是IDC仍然认为市场拥有绝对的机会让这些厂商向前推进,其中一点就是现在仍然不足的中小企业市场。
    在报告中,IDC方面表示,存储软件的支出的推动力仍然将来自传统的数据和存储管理任务,如备份、配置、管理、数据迁移。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