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3 08:16:20 来源:CIO时代网
尽管服务器虚拟化已经得以广泛运用,但许多企业仍然不适应虚拟化所带来的技术和组织变化。对此,Forrester Research公司负责IT基础设施和运营的首席分析师Galen Schreck和高级研究助理Rachel Dines总结出了企业所面临的三大挑战:如何让业务部门和公司高管接受虚拟化?如何推动业务部门迁移到虚拟机?如何改组IT团队,以实现虚拟化最高效率?
为了确保虚拟化实施达到最高效率和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请参考以下三条最佳做法。
最佳做法1:获得业务部门支持
许多IT公司要很费力地去说服业务部门,让他们相信他们的应用程序在虚拟机上运行,跑得跟在物理机上一样快,甚至更快。此外,虚拟化通常是一个自下而上过程,往往难以获得公司高管的支持。为了平息人们对新生事物常有的本能排斥,获得高管的支持和赞助, IT专业人士可以借鉴一些准则。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证明虚拟化是行之有效的。可以从小处着手,先改造公司的非关键应用,如程序开发或测试环境。但在开始之前要先制定可行的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level agreements,SLA),然后证明,虚拟机能够可靠地满足甚至超越该协议。
另一个好方法是请一个顾问。在你把虚拟化实施计划提交业务部门之前,让顾问先审核一下。多一个人的意见总是没错,尤其你可能忽略了服务器硬件以外的成本节约问题。此外,当定义改善灾难恢复能力等很难量化的东西的时候,你最好使用一种经过验证的方法。
利用商业退款(chargeback)驱动业务部门实施虚拟化。例如,让企业发现,托管一个虚拟机所需的费用比托管一个物理机更低,这将是你推动业务部门实施虚拟化的最佳武器。如果没有退款流程,可以考虑采用“memoback”(备忘录回应)——企业高管所收到的以美元或者资源列表计算的有关他们正在消费的资源的通知。
要记住,要把更好的可用性作为实施虚拟化的一个理由。虚拟化提供了广泛的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能够向备用的站点提供迅速的恢复或者容错能力。
最佳做法2:向员工提供技能培训
新技术需要新技能,你必须决定如何让你的员工快速跟上。有些公司雇佣一个新员工,然后让他担任常驻的虚拟化专家,还有一些公司聘请一个虚拟化顾问。但是,大多数公司靠自己内部的员工完成虚拟化实施。
无论你选择什么方式,使用厂商与员工在岗培训相结合的方法都是有帮助的。大多数厂商提供现场培训,并与基于Web 的培训相结合。另外一种节约成本的方法是,你可以派遣少量员工接受厂商的培训,然后,受过厂商培训的人员就可以回来培训他们的同事。如果这也很难做到,你最好引进一个承包商或者顾问负责具体的项目。
要记住,不仅需要向工作人员提供新技术,还需要培训他们使用虚拟化环境所需要的软技能,如沟通、规划和协商等。当管理许多应用程序共享的虚拟资源时,这些技能是非常重要保证,这样才能使得这些资源不被过量使用并满足服务水平协议。如果你运行一个大型的虚拟环境,你也许要考虑雇佣一个容量管理员。
此外,如果想雇用新员工,那就聘请经验丰富具有专业资质的专业人士。因为,一个优秀的虚拟化基础设施管理员需要具备服务器、存储和网络技术等多方面的经验,以及进行预测和容量规划的能力,而这些经验和能力只能来源于多年实践。
最佳做法3:最大限度提高生产率改善灵活性
大多数企业还是能认识到虚拟化能节约开销,不过,你还可以让公司知道,使用一些虚拟化策略可以让团队更有效率,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提高生产能力——从逻辑上说,这是可能的。当你能够因为工作量整合或虚拟化而关闭一些服务器的时候,你不会把那些服务器扔掉,相反,你可能利用这些服务器扩大你的环境。其实员工也一样,我们看到许多公司利用同样数量的员工把生产力提高了 25%~60%。
更快的服务器配置和速度更快的服务器请求工作流都会显着提高效率,但是,这只有通过重新设计围绕虚拟化的流程才能实现。因此,你应该为虚拟化环境优化你的IT管理流程,这将把服务器的配置时间从几天(或几个星期)减少到几个小时。如果你想得到一个有效率的虚拟环境的全部好处的话,你还要重新考虑备份和软件发布等流程。
最后,对硬件配置实施标准化,或者至少对一家厂商实施标准化。对一家厂商实施标准化将节省时间和金钱,因为你的工作人员只需要与一家厂商进行协调。这将使重新分配和再利用服务器更加方便。因为虚拟服务器能够轻松地跨硬件平台,只有一家厂商的话,相关问题会显着减少。
将虚拟化作为实现更集中的IT服务的一个推动因素。因为虚拟化需要一个集中的环境达到最大限度节省成本的经济规模,机构能够利用虚拟化推动更集中的IT服务。当不同的IT部门把资源结合起来而不是在许多较小的环境中实施虚拟化的时候,一个共享的测试/开发环境就能显示出节约成本的好处。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