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9 16:23:06 来源:品牌中国网
看着屏幕上排列整齐的App,谁又会在意有多久没有打开过手机浏览器。
一时间,“浏览器已死,APP永生”的声音震耳欲聋。而建立了App Store的乔布斯却冷眼相对,极富远见地说了一句,“虽然现阶段Native App给了用户更好的体验,但Web才是未来。”
诚哉斯言,这是一道轮回。当HTML5技术开始逐渐走向成熟,浏览器已死,APP永生的讨论也到此结束--在腾讯无线研发工程师夏李看来,“HTML5已经成为了移动应用的核心技术推动力,它有可能成为所有程序的基础,HTML5才是移动互联网真正的未来。”
目前,Google、苹果、微软等移动互联网巨头均已投向了HTML5怀抱。
HTML5为王
在这场事关未来的前景竞赛中,Web的成功逆袭得益于它的体量够“轻”.在大数据堆叠的云计算时代,终端越“轻”,机会更多。
谁会愿意背负沉重的应用软件畅游云端。
App很重,Web很轻,有了HTML5技术支持的Web更轻,当App开发者为了解决安卓、IOS平台的适配问题,买下无数手机进行逐一测试之时,它却如一朵云,轻松穿梭在安卓、IOS、WMP高耸的平台壁垒间。事实上,品类繁多的适配性测试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已经令无数小型App开发团队感到难以承受。
Web App免去了安装过程,通过XHTML、CSS和JavaScript就可以在移动浏览器上运行。那么,基于HTML5技术的Web App获得移动互联网巨头们的集体亲睐,仅仅是因为它足够轻盈吗?
在昨日举行的手机QQ浏览器HTML5创新大赛Donews专场沙龙,腾讯浏览器产品部总经理钟翔平在演讲中给出了答案,一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云端将变得极为重要;第二是因为OS和电子市场的裂变,使得开发者面临很大的困难。
事实上,作为开发者而言,开发出一个App,仅仅安卓平台就需要做大量机型适配工作。待App开发完成后,如何推广又是难题,电子市场虽多,但竞争门槛依然很高。
钟祥平认为,正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存在,使得手机QQ浏览器愈发认识到HTML5的重要性。HTML5强调云化,强调将终端能力能够有效结合,并且能够打通,同时HTML5的发展,在体验上越来越接近Native App,再加上W3C一直在做标准化方面的工作,HTML5成为移动互联网未来的趋势愈发清晰。[page]
在沙龙现场,基于希望通过更多HTML5开发者的加入,从而打造出一个基于手机浏览器的生态链,手机QQ浏览器发布了《手机QQ浏览器与Web App开发者共赢白皮书》。
钟祥平表示,从手机QQ浏览器应用+平台上日渐增多的应用来看,基于HTML5技术的Web App的开发已经显现出非常喜人的趋势。腾讯将在IDC部署、地理位置信息,开发成熟的框架和开发DEMO上向开发者提供帮助,因为手机QQ浏览器和开发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大家一起推动HTML5应用的发展,能够孵化出一些非常优秀的,甚至是引领潮流的一些创新的APP.
W3C中国区代表李安琪同时表示,欢迎开发者参与HTML5标准建设,如果发现问题,哪怕是潜在的威胁,如果工作组收到的话,是必须要回的,“我们只有跟开发者达成良性循环互动,才能把HTML5的开发体系运转起来。”
移动互联网开发者向Web迁徙
据易观国际的调研数据显示,在未来一年内,有意愿开发Web App,或者将要开发Web App的开发者占到开发者的7成,单纯做原生APP的话,不到5成。
面对HTML5热潮,开发者们用脚作出了投票,移动互联网开发者开始向Web转移。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HTML5带来了更炫更富的体验,以前只有在Native App才能获得的拍照、录音、传感器游戏体验,在Web从此也可以实现了,比如手机QQ浏览器在最新的HTML5评分中,其X5内核已经达到412高分,足以实现包括3D在内复杂应用。
而从开发角度而言,HTML5又提供了更多的接口和API,让开发者可以满足用户更加复杂的需求与体验。
从这两方面观察,HTML5在用户和开发者之间已经产生了强烈的供需关系,而且业界对于HTML5代表移动互联网未来这一判断已经达成了共识,但为何还未看到行业即将井喷的迹象。
在评论人士看来,尽管利好消息纷至沓来,HTML5想要实现爆发,还需跨越渠道和产品黏度两大问题。
DoNews总编辑洪波对于Web App在手机上如何抵达用户提出了疑问,“Web App不像Native App,你有APP商店,可以抵达用户,你可以预装,还可以刷网,Web App怎么抵达用户?这是很多做开发的人都要去面对,并且最终要想办法解决的一个问题。
刘鑫表示,”Web App能否成功,取决于应用的黏性好不好,最好能够让用户在Web App和Native App之间作出决策出来。总的来说,Web App的机会更大。“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