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8 10:22:02 来源:网界网
如今,虚拟化的好处已经众所周知:资源整合、提高基础设施效率、更快速的应用预置、更好的配置管理、高可用性服务、资源优化的自动化,以及动态应用扩展等,因此,企业正在对越来越多的工作负载实施虚拟化。然而,即便认识到了这些好处,在企业关键应用虚拟化方面,很多企业还是停滞不前的。
VMware负责企业间合作的副总裁Parag Patel说:“我们发现,很多客户在将其关键应用虚拟化之前,已经把大约40%到60%的应用虚拟化了。”他还表示,VMware的大部分客户的虚拟化率均已超过了50%.IDC的云和虚拟化系统软件研究经理Gary Chen在一篇白皮书中写道:“关键应用虚拟化是迈向私有云的关键步骤。”
他说,“为了提供最大的价值,私有云必须包容在用的大部分工作负载,减少云之外碎片化资源竖井的数量。如此这般,企业才能充分发挥优化基础设施的规模经济效应。此外,云的很多高级功能,如将应用从静态项目转变为动态的IT服务,会让关键应用、复杂应用发挥出最大价值。举例来说,一台简单的打印服务器即便拥有动态扩展功能也不会获得太多益处,但是一个面向客户的关键Web应用却可以因此获得巨大收益。”
Patel说,一般来说,企业的虚拟化分三个步骤(每个步骤还包含更多的小步骤),首先是IT资产以及部门服务器的虚拟化,因为企业首先是想整合其基础设施,在降低OpEx的同时减少CapEx;第二步关注的是业务生产流程,须对其关键应用实施虚拟化;最后一步是自动化,即利用虚拟化实现自治管理,获得可扩展的基础设施。Patel将这样的基础设施称之为“云时代架构”,而IDC的Chen则称之为“虚拟化3.0”.
“未来的企业云将是一个完全虚拟化的数据中心,”Chen写道,“它由服务器虚拟化所推动,但同时又与存储、网络及I/O的虚拟化密切相关。虚拟化会让基础设施抽象化,并对应用的所有者呈现为一种服务(IaaS)。云可提供应用一致性和通用基础设施服务,例如按需供给、资源自动发布、动态扩展以及高可用性/灾难恢复(HA/DR)。企业还可将应用运行环境与这种虚拟化基础设施实现紧耦合,以创建平台即服务(PaaS)。随着虚拟服务器数量爆炸式增长并超出物理服务器,一个虚拟化3.0数据中心将拥有一个极具智能化的管理层,以策略驱动、面向服务的方式将大多数任务自动化。”
不过,企业在对其关键应用实施虚拟化时慎之又慎也是不足为奇的。因为这些应用通常都是最复杂的,对企业来说是生死攸关的,股东们对此持怀疑态度也是正常的。在对其实施虚拟化之前,必须首先解决体系架构、ISV支持和许可证等诸多问题。和一般可以采用独立方式进行虚拟化的次要一级的应用不同,关键业务应用牵涉到绝大多数的人员、流程和技术。
Patel指出,很难获取关于关键应用虚拟化的最佳实践细节,因为任何一家企业的关键业务虚拟化部署都是独一无二的,其启动虚拟化的理由也各不相同。他举例说,VMware的一个客户因为收购了很多企业,因而拥有12种不同的ERP应用。这家客户不仅需要虚拟化其ERP应用,而且还需要向单一的整合平台迁移。[page]
“真正需要多加考虑的是如何部署应用,体系架构是什么样子的,相关要素有哪些,企业想要用底层硬件做什么,”Patel说。“企业对待新设备的态度是什么,是更希望追新呢,还是更希望标准化?”
工具和管理是另一个必须考虑的方面。很多应用厂商都可提供辅助其应用在虚拟机上运行的工具,但是Patel告诫说,工具在虚拟机上运行的情况与其在单台裸机上运行的情况很不相同。有关补丁、升级和维护等流程应用也会不一样,所以理解其间的差别,在实施虚拟化之前做好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技术上的考虑之外,整个企业的IT文化也需要认真地加以思考,这样才有可能成功地完成向云时代架构的飞跃。
“如果企业已经搞清楚了这种云时代架构,”Patel说。“如果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必须进行改变,那么以前做事的旧方式--建立彼此孤立的计算”孤岛“,与这些”孤岛“相联系的管理员和咨询师--就必须予以废弃。企业必须在精神方面和运营方面从之前的”孤岛“模式一步跳跃到一个通用的架构上去。多数企业的IT部门基本上都还处于上世纪90年代的做事状态。它们必须认清,现在一切都关乎服务水平。假如你是一个业务部门,例如市场营销部门,那你就不一定非得再依靠企业的IT部门了。你可以有多种选择。换句话说,IT部门也需要面临竞争。”(美国《Network World》供本报独家专稿)
关键应用虚拟化注意事项
与虚拟化厂商沟通,了解其虚拟化软件所有注意事项。
与系统集成商和咨询师沟通,讨论企业的架构需求条款。
评估现有的基础设施,确定哪些组件可支持新的要求,哪些组件需要更换或升级。
检查各种策略和流程,为实现虚拟化环境对它们重新进行调整,包括信息和应用可用性要求、测试和开发环境等因素。
思考备份战略,以确定如何在每台服务器上管理多重、并发的备份任务,并实现最佳的调度。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