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设施 > 正文

服务器虚拟化存在缺陷及技术革新

2013-09-03 10:22:08  来源:e-works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器技术应用越来越先进,尤其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使得服务器 的维护和管理手段更加丰富。
关键词: 服务器 虚拟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器技术应用越来越先进,尤其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使得服务器的维护和管理手段更加丰富。服务器虚拟化是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或者让几台服务器变成一台服务器来用,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 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然而为了解决服务器工作量超标的问题,应做好服务器虚拟更新工作。由于国内计算机科技水平较国外相对落后,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尚未达到先进的水平,许多用户在配备服务器时出现了失误,导致服务器工作状态达不到预期的要求,这反而增加了服务器工作承受的荷载。现分析了服务器虚拟化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服务器创新改革的综合措施。


    1、服务器的应用功能


    服务器指一个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软件,通常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运行以上软件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也被称为服务器。从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组成来说,服务器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服务器选型关系着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功能特性,对整个数据流通也有很大的作用。相对于普通PC 来说,服务器在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PC有所不同,这些因素也决定了服务器特殊的功能价值。服务器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周转中心,任何数据资源调配处理均要经过服务器处理,才能保证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


    2、服务器虚拟化的缺陷


    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始探索服务器虚拟化改进技术,用虚拟网调控服务器以服务广大客户,如图1。但因初步尝试虚拟化改进,服务器在工作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影响了资源调度工作的效率。

\

    2.1 管理问题。服务器经过虚拟化改进之后,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全面扩大了数据资源的处理范围。尽管用户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 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但在显示管理过程中,用户对于动态资源掌控的程度不足,一些资源不在服务器处理范围内,进而给资源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2 数据问题。对服务器实施虚拟化改造,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这就是服务器虚拟化。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普及应用,服务器承受的数据处理流量越来越大,单一使用常规服务器已适应不了数据处理的要求。如:服务器虚拟化增加了企业的营运成本,办公人员在处理信息时操作不流畅,导致了服务器使用功能不全面。


    3、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革新的措施


    由于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的拓宽,服务器服务的对象也越来越多,传统服务器连接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用户操作的要求。服务器虚拟化改变了旧的网络数据处理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多功能数据操控平台,实现了服务技术的创新改造。受到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国内服务器虚拟化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用户应注重虚拟技术革新措施的执行。


    3.1 硬件革新。硬件是计算机执行程序指令的配套设施,硬件性能好坏基本决定了程序执行的最终效果,如图2。虚拟网络建成之后,还要注重硬件装置的改造升级,及时调整内网布置的服务器,以适应更大数据量处理的操作要求。如:根据企业办公自动化要求,配备存储量大的服务器或专用存储设备,增强其承载数据调控的功能要求。

\

    3.2 软件革新。软件主要是服务器完成操作任务的程序指令,完全按照用户编写代码给予对应的动作回应。为了提高服务器虚拟化的运行效率,用户需定期更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使程序代码运作的流程更加畅通,防止数据容量偏大造成网络信号中断。必要时,应对计算机网加以维护管理,降低服务器的工作荷载。


    4、结论


    总之,服务器虚拟化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应定期对服务器功能进行优化改造,使其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功能更加优越。针对虚拟化改造存在的种种缺陷,应从软硬件方面给予优化改良,综合提高服务器的日常作业效率。面对日趋增多的计算机用户,服务器端口录入数据功能也要相对应的改善,逐步完善虚拟化技术的处理秩序。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henji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