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设施 > 正文

为什么使用DaaS实现灾难恢复是一种挑战?

2014-12-08 11:25:25  来源:TechTarget中国

摘要:用DaaS是一种很好的灾难恢复方式,但是为什么你在克服了所有部署DaaS的困难之后,却在真正实施之前突然放弃呢?
关键词: DaaS 灾难恢复

    用DaaS是一种很好的灾难恢复方式,但是为什么你在克服了所有部署DaaS的困难之后,却在真正实施之前突然放弃呢?


    从DaaS刚刚出现开始,灾难恢复和云爆发就已经成为DaaS的潜在应用场景了。在遍布全国的演讲当中,我一直在思考和探讨在这些场景中使用的DaaS是否能够应对所有事件。


    使用桌面即服务(DaaS)实现灾难恢复(DR)是一种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在今年的巴塞罗那VMworld 2014欧洲峰会上,VMware推出了Horizon Air Desktop DR。


    但是不得不说,这些消息对我来说并非全是惊喜。使用DaaS实现灾难恢复是一个好主意,但是同时也存在着挑战。但是既然你已经成功解决了部署DaaS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为什么最终不进行部署呢?


    伴随灾难恢复而来的问题


    企业实现灾难恢复的传统方式是提前部署一个(或者多个)站点处于备用状态,能够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立刻进行切换。在很多情况当中,这些灾难恢复站点的数据中心都包含了关键服务器的完全拷贝以及一些必须进行维护和安装补丁的PC。


    而维护这种灾难恢复环境,尽管是必要的,但是对于员工时间和企业预算来说都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公司应该尝试可以降低这些挑战和开销的任何方式。


    使用DaaS实现灾难恢复意味着公司可以不用再担心如何保证老旧桌面硬件的正常运行以及补丁安装。并且避免将数百台无人值守的僵尸电脑存放在网络当中(尽管你可能会认为实际上这样更加安全,因为并没有用户会使用它们)。


    一些组织通过使用VDI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灾难恢复站点当中复制这些基础架构将会使得你的VDI硬件开销增加一倍。不论怎样进行分配,灾难恢复站点都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因此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能够将其存放到云中都是一种十分有利的方式。


    为什么使用DaaS实现灾难恢复是一种挑战?


    使用DaaS作为灾难恢复方式的问题在于你必须解决和迁移到DaaS面临的所有相同挑战,但是这些都只是在灾难恢复当中使用。为了使用DaaS实现灾难恢复,你必须:


    ·保证可以从桌面访问后端服务


    ·集成认证方式


    ·将数据复制到其他地点


    ·寻找可以快速部署桌面的提供商


    ·信任自己选择的提供商


    假设你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将会怎样呢?你完成了迁移到DaaS的所有准备工作,但是随后立刻停止了迁移到DaaS?你投入的所有时间、金钱和努力——都只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


    简单来说,“虽然我们使用DaaS,但是只是为了实现灾难恢复,”这种方式所需的工作量和真正迁移到DaaS当中并无差异。仍然必须解决很多技术、监管、政策,有时甚至是来自于情感上的挑战,以保证即便提前通知的时间很短,但云中的基础架构依然可用。


    使用DaaS实现灾难恢复的困难程度?


    如果你想要在云中运行一台可以随时访问的桌面,那么DaaS和使用DaaS实现灾难恢复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的费用更低。


    对于传统的DaaS来说(如果存在的话),一台桌面每月的开销在30到40美元之间。而VMware Horizon Air Desktop DR每台桌面每月的开销只有5美元。这是因为实际上这5美元并没有为你购买到任何东西。你只是在VMware的系统当中预定了一部分空间,以防止灾难发生。这当中甚至没有包含授权费用——这只是一个占位符。


    的确,这对于DaaS来说是一种完美的方式。你以每台桌面5美元的价格为其购买了运行时间保险。一旦你不再纠结于它是DaaS这个事实,那么使用DaaS实现灾难恢复的方式具有很大意义。


    你需要这样做吗?


    如果你可以解决使用DaaS作为灾难恢复方式所带来的所有挑战,那么你当然应该这样做!但是不要半途而废。


    不论如何你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困难工作,所以在决定之后就要一直完成到底。至少也要进行评估。


    但是肯定会存在一些必须将桌面保存在本地的情况(或者在VDI当中,但是仍然是在本地),你已经成功实现云模式的其他方面,因此应该在任何情况当中都使用它,而不是人为地将自己限制在一些可能永远不会使用的东西上。


第三十四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