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3 09:39:27 来源:中国电子报
“统一通信”是近年来通信领域专家、媒体和企业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并被认为是通信发展的未来趋势。仅仅在2007年3月份,全球就发生了两起源于统一通信的超级并购案:思科宣布以32亿美元收购视频会议软件厂商网讯公司WebEx,以“增强其统一通信的竞争力”;而此前一天,微软才刚刚宣布了收购未上市的语音识别技术公司Tellme Networks的计划,同样是着眼于其统一通信战略部署。
放眼国内外市场,向“统一通信”靠拢,几乎是全球重要IT、通信和网络厂商一致的战略选择。如今这些厂商正在凭借自身的品牌和资源,聚合各方的力量,酝酿一场“统一通信”的空前风暴。
技术与应用发展的必然
统一通信的设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在各类通信技术并肩发展到一个高度之后,自然产生的应用需求。简而言之,如果一个客户有很多通信设备,如手机、IP电话、传统电话、视频设备等,这些设备现在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号码或者地址。显然,如果不加整合的话,联系起来很不方便。统一通信系统的作用就在于,当主叫拨打被叫的任何一个号码时,系统会自动帮助主叫方获得被叫方的状态(如开会、午餐、出差等),然后再根据被叫方的要求,在被叫方的多种通信设备中,选择最适当的一种接通。
不难看出,统一通信是非常实用的,而且确实能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和个人在享受多种多样的信息沟通方式的同时,又不得不接受多种信息系统之间各行其道的现实。统一通信不仅仅是网络的融合,也是应用的融合。从这个层面来看,统一通信最终带给用户的将是通信成本的降低、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个人生活、企业运行机制的改变。
正是鉴于统一通信的优势和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尽管还存在许多不明朗的因素,但一些有前瞻性眼光的厂商还是早早地投入重兵,全力推动产业成长。
巨头联袂发力
2006年,很多厂商都给出了自己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尽管对统一通信的定义、描述略有差异,但基本上都指的是将语音、在线状态、实时通信和准实时通信等融为一体的新型通信方式。如今从微软、惠普等IT行业巨头,到思科、北电、AVAYA之类的全球著名通信厂商,都在全力锻造统一通信。
2006年第一季度,北电与微软宣布结成“创新通信联盟”,加快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向融合通信的业务驱动转型。得到较好的市场反馈之后,2007年,双方推动统一通信市场成长的战略进一步走向实质,再次联合举办了“提升您的商务沟通”——2007微软-北电创新通信联盟高层会议路演活动,共同向市场推介统一沟通解决方案。在此次路演中,北电和微软联合发布了最新的统一沟通解决方案,与会者还可以亲身体验北电微软统一沟通方案的实际运作。
2006年10月,思科面向全球发布了基于SONA(服务网络导向架构)的视频应用Telepresence,这家全球著名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将其统一通信的触角从网络设备、数据业务延伸到了语音、视频,形成了更加完整的解决方案。随后在11月初,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日本东京表示,微软在2007年会推出具备IP语音通话功能与视频会议功能的软件,和合作伙伴一起进入视频会议市场。11月下旬,企业IP语音通信方案提供商AVAYA宣布推出新的智能通信解决方案。
通信行业的巨头和IT行业的主流厂商携手,共同促进统一通信的成长,这不仅提供了强大的前进动力,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不久的将来,当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需要统一通信时,他们会发现,原来自己正在使用的各种软硬件平台早就为统一通信做好了准备。
万事开头难
尽管统一通信优点明确,又得到了行业巨头的大力推动,但一些专家认为,其在中国的全面应用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赛迪顾问网络与通信咨询事业部分析师许小英认为,统一通信在中国市场主要面临着三个问题。
首先是标准问题。致力于统一通信的厂商都将IP技术视为未来技术的主流,事实上也都采用了IP技术架构,但作为统一通信的基础架构,IP标准却还不是一个无缝的整体,要想在IP PBX和电话之间发送信号,现在还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其次,作为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方案,统一通信却还没有被中小企业普遍认可和接受。大型企业可以花费巨资建立先进的企业信息化手段,中小企业则因自身的规模和实力所限,看不到花费高额资金和精力自建信息系统或采购信息化服务的必要性。所以,如果统一通信在中国市场上不打算调整市场定位,仍然主要面向中小企业,那么就只能在一段时间里忍受寂寞。
最后,以全球著名厂商为主力的统一通信阵营,很容易在客户当中树立高端高价的形象,这不利于争取中小企业客户。对于国内企业采购通信产品来说,价格因素是非常关键的,这一点在中小企业市场上尤为明显。相比之下,国内提供商也许在技术和用户体验方面不如统一通信方案,但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客户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这些都会增加统一通信市场推广的难度。总的来说,既要让客户想用、能用,又要让客户用得起,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局面。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